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3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压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压缩用箱体上表面上设置滤网单元,在内底面上设置导流槽孔单元的方式,达到垃圾压缩时废水有效收集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垃圾压缩过程中前后两侧废水收集操作效果好,废水收集结构稳定性高,结构内部方便零部件更换,废水收集过程中方便进一步收集铁质垃圾,以及整体平移垂压使用效果好,废水不易流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压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平移垂压式垃圾压缩设备,其结构大多仅包括箱体、竖向压缩用油缸以及横向推动用油缸这三个部件,以依次达到垂压加平移这两个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设备缺少应对含水量较大的垃圾的能力,即在垂压垃圾时,容易出现废水大面积流淌的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方便废水收集的新型垃圾压缩设备。专利公告号为CN208290552U,公告日为2018.12.2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平移垂直式压缩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内部设有入料口,所述支腿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安装有压板,所述第一气缸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存在压缩过程中流出的废水不方便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其能通过在压缩用箱体上表面上设置滤网单元,在内底面上设置导流槽孔单元的方式,达到垃圾压缩时废水有效收集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垃圾压缩过程中前后两侧废水收集操作效果好,废水收集结构稳定性高,结构内部方便零部件更换,废水收集过程中方便进一步收集铁质垃圾,以及整体平移垂压使用效果好,废水不易流出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包括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压缩用箱体,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内的平移推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上方的垂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进料口侧边位置处并通过过滤方式以用于在压缩前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滤网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下层板上并用于在压缩时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导流槽孔单元。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滤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上表面上的底板,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垂压机构安装柱上并通过在垃圾输送前端向下倾斜方式以用于压缩排出废水和阻隔保护所述垂压机构的斜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上的安装槽,设置所述安装槽上的滤网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废水框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滤网主体部且呈矩形环状结构的安装槽口,所述滤网主体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上的滤网框,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网框内的滤网主体。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滤网主体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内底面上且位于所述滤网框内侧的阻挡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内底面上且位于所述滤网框外侧的螺接柱,设置在所述螺接柱上并用于下压紧固所述滤网框的固定螺母,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母下表面上并用于在所述滤网框上表面上进行弹性紧固的弹性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滤网框为矩形框,四个所述阻挡板首尾相连组成抵在所述滤网框内侧面下端位置处的进行框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废水框部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底面上并用于支撑所述滤网主体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端面上并用于配合所述滤网主体的网眼进行向下排水操作的径向槽道,所述径向槽道两侧弓形凸出的最大厚度小于所述网眼的内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流槽孔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内底面上且部分位于所述平移推动机构框架内的导流槽,用于连通若干个所述导流槽的汇集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汇集槽中部的集中排水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框架闲置状态下与所述进料口竖向对齐。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流槽孔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内底面上并用于收集垃圾前期吸铁操作时遗漏的铁质垃圾的永磁铁条。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流槽孔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永磁铁条上表面上并用于拦截混入所述导流槽内的固体垃圾的凸出板,所述凸出板的竖向截面为半圆形。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压缩用箱体上表面上设置滤网单元,在内底面上设置导流槽孔单元的方式,达到垃圾压缩时废水有效收集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垃圾压缩过程中前后两侧废水收集操作效果好,废水收集结构稳定性高,结构内部方便零部件更换,废水收集过程中方便进一步收集铁质垃圾,以及整体平移垂压使用效果好,废水不易流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滤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滤网主体部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滤网主体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水框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流槽孔单元俯视角度下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永磁铁条以及凸出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3、4、5、6以及附图7所示,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包括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的压缩用箱体13,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内的平移推动机构14,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料口11上方的垂压机构1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进料口11侧边位置处并通过过滤方式以用于在压缩前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滤网单元1,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下层板上并用于在压缩时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导流槽孔单元2。在本实施例中,垃圾从所述进料口11处进入,落在所述平移推动机构14的框架内,此时所述垂压机构15先下压,将垃圾垂压形成规整的方块,然后再向上撤出,接着所述平移推动机构14推动至框架与所述出料口12对齐,此时块状的垃圾顺利落下,完成整个垃圾压缩操作,方便垃圾的后续运输操作。其中,所述滤网单元1用于在垃圾进入所述进料口11前,进行废水自动落下的操作,起到第一重废水收集效果,而所述导流槽孔单元2向内伸入到移动前的所述框架内,垃圾在被垂压时进一步彻底地挤出废水,从所述导流槽孔单元2处集中下落收集,这样最后得到的垃圾压缩块废水较少,保证运输车的整洁性,两次废水收集后再集中处理或回收再利用即可。所述滤网单元1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上表面上的底板101,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垂压机构15安装柱上并通过在垃圾输送前端向下倾斜方式以用于压缩排出废水和阻隔保护所述垂压机构15的斜板102,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表面上的安装槽103,设置所述安装槽103上的滤网主体部10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3内的废水框部1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102用于避免垃圾堆过高而误触碰损所述垂压机构15的压缩板,而且还能初步挤压垃圾,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压出收集废水。所述安装槽103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滤网主体部104且呈矩形环状结构的安装槽口106,所述滤网主体部104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106上的滤网框104a,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网框104a内的滤网主体104b。所述滤网主体部10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106内底面上且位于所述滤网框104a内侧的阻挡板104c,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106内底面上且位于所述滤网框104a外侧的螺接柱104d,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包括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的压缩用箱体(13),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内的平移推动机构(14),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料口(11)上方的垂压机构(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进料口(11)侧边位置处并通过过滤方式以用于在压缩前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滤网单元(1),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下层板上并用于在压缩时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导流槽孔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包括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的压缩用箱体(13),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内的平移推动机构(14),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料口(11)上方的垂压机构(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进料口(11)侧边位置处并通过过滤方式以用于在压缩前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滤网单元(1),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下层板上并用于在压缩时进行废水收集操作的导流槽孔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单元(1)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用箱体(13)上表面上的底板(101),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垂压机构(15)安装柱上并通过在垃圾输送前端向下倾斜方式以用于压缩排出废水和阻隔保护所述垂压机构(15)的斜板(102),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表面上的安装槽(103),设置所述安装槽(103)上的滤网主体部(10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3)内的废水框部(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3)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滤网主体部(104)且呈矩形环状结构的安装槽口(106),所述滤网主体部(104)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106)上的滤网框(104a),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网框(104a)内的滤网主体(104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平移垂压垃圾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主体部(10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106)内底面上且位于所述滤网框(104a)内侧的阻挡板(104c),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口(106)内底面上且位于所述滤网框(104a)外侧的螺接柱(104d),设置在所述螺接柱(104d)上并用于下压紧固所述滤网框(104a)的固定螺母(104e),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母(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远龙赵胜杰赵胜胜杨广生泮峰汪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龙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