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01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所述智能行李箱还包括装设于箱体底部的万向轮、装设于万向轮上方的踏板机构及用于固定所述万向轮及踏板机构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箱体底侧设置万向轮,并在箱体的内外侧设置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对万向轮及踏板机构进行固定,能够有效的将踏板机构安装于万向轮上方,通过万向轮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踏板机构的承载能力,便于用户使用,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Smart lugg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行李箱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行李箱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或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等。用户通过拉杆拖动或推动该行李箱长时间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容易导致用户身体疲惫,影响用户使用时的心情。而电动行李箱相较于上述的普通行李箱,用户可以跨骑于箱体上,并通过双手转动操控把手实现电动行李箱的转向,按动相应按键实现电动行李箱的前进、后退以及加减速。但现有的智能行李箱要么没有设置踏板可供用户放脚,要么在箱体底侧中部设置,踏板的稳定性较差,承载力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行李箱。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所述智能行李箱还包括装设于箱体底部的万向轮、装设于万向轮上方的踏板机构及用于固定所述万向轮及踏板机构的固定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装设于箱体外侧的第一固定件及装设于箱体内侧的第二固定件,所述万向轮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踏板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丝与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用于容置万向轮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部设有螺孔,所述万向轮通过螺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螺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沿第一固定板边缘朝第一固定件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与第一固定件连接的一侧设有用于装设踏板机构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箱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机构外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装设于箱体且设有中空腔体的固定座、装设于中空腔体内的活动部及装设于活动部与固定座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活动部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而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凸,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导轨,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与导轨连接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固定座。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直行部及与直行部连接的回路部;所述回路部包括用于限定连接杆位置的设有限位部、将连接杆导进限位部的第一导向部及将连接杆导出限位部的第二导向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设有用于容纳弹性件的容纳槽,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箱体底侧设置万向轮,并在箱体的内外侧设置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对万向轮及踏板机构进行固定,能够有效的将踏板机构安装于万向轮上方,通过万向轮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踏板机构的承载能力,便于用户使用,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万向轮、固定机构及踏板机构连接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第二固定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第二固定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第一固定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踏板机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踏板机构一实施例收合时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踏板机构另一实施例收合时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踏板机构一实施例展开时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智能行李箱的踏板机构一个实施例的活动部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C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1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101,所述智能行李箱还包括装设于箱体101底部的万向轮1、装设于万向轮1上方的踏板机构及用于固定所述万向轮1及踏板机构的固定机构2。本技术在箱体101底侧设置万向轮1,并在箱体101的内外侧设置固定机构2,通过固定机构2对万向轮1及踏板机构进行固定,能够有效的将踏板机构安装于万向轮1上方,通过万向轮1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踏板机构的承载能力,便于用户使用,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装设于箱体101外侧的第一固定件21及装设于箱体101内侧的第二固定件22,所述万向轮1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1,所述踏板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1通过螺丝与第二固定件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能够有效的对万向轮1及踏板机构进行固定,同时,也能通过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的作用,将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行李箱还包括装设于箱体底部的万向轮、装设于万向轮上方的踏板机构及用于固定所述万向轮及踏板机构的固定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行李箱还包括装设于箱体底部的万向轮、装设于万向轮上方的踏板机构及用于固定所述万向轮及踏板机构的固定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装设于箱体外侧的第一固定件及装设于箱体内侧的第二固定件,所述万向轮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踏板机构装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丝与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用于容置万向轮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部设有螺孔,所述万向轮通过螺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螺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沿第一固定板边缘朝第一固定件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与第一固定件连接的一侧设有用于装设踏板机构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箱体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外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浩罗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途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