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3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36
一种用于测量活体血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10),包括: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的近端管(11);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的远端管(12),远端管(12)的近端端部连接到近端管(11)的远端端部;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的流体可渗透线圈(13),流体可渗透线圈(13)的近端端部连接到远端管(12)的远端端部;远端端头(14),流体可渗透线圈(13)的远端端部固定在该远端端头中;以及芯线(16),其附接在近端管(11)中,并且延伸穿过近端管(11)的一部分、远端管(12)和流体可渗透线圈(13),并且固定在远端端头(14)中,其中近端管(11)的远端端部和远端管(12)的近端端部通过对接接头连接,并且其中芯线(16)在对接接头处或靠近对接接头处粘合或钎焊到近端管(11)的内壁。

Guide as-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力导管和引导线组件专利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在活体内测量血管内血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近端管、远端管、流体可渗透线圈、远端端头和芯线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其中近端管和远端管通过对接接头连接,收缩管可在对接接头上收缩。专利技术背景用于测量活体中血管内血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为本领域已知的。这些导管和引导线组件通常包括近端的且相对刚性的管状构件,该近端的管状构件连接到远端的且相对较柔性的管状构件,该远端的管状构件又连接到流体可渗透线圈,该线圈终止于远端端头。为了给导管和引导线组件提供必要的机械性能,在近端的管状构件内进一步布置芯线,并且该芯线延伸穿过远端的管状构件和流体可渗透线圈,并且固定在远端端头中。在使用中,这种类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填充有流体,通常被生理盐水填充,以产生从远端部分到近端端部的流体线路,该远端部分经由流体可渗透线圈与血液流体连接,该近端端部连接到外部压力传感器。外部压力传感器包括膜,血压通过流体线路向该膜施加动态压力,从而引起膜的挠曲。挠曲程度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波幅被转换成压力读数,该压力读数通常显示在监视器或类似装置上。从上面可以推断,芯线的直径分别小于近端的管状构件、远端的管状构件和流体可渗透线圈的内径,从而为导管和引导线组件提供内侧空腔,该内侧空腔横截面尺寸足够大到以提供压力传输流体线路,该压力传输流体线路能够保证良好的信号特性并允许将血液有效地从导管内腔中冲洗出来。此外,为了在例如弯曲的冠状动脉中操纵导管和引导线组件,需要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具有优异的引导性能,即高扭转刚度和控制良好的抗弯劲度,其优选地沿着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长度变化。这些机械性能主要由芯线的机械特性决定和提供。然而,由于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外部尺寸受制于在小血管中使用和/或受制于由例如血管支架导管设定的、标准化要求,所以对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总体要求--其应该同时具有压力传感器和引导线的功能--两个功能既是高要求的又内在不相容。也就是说,设计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即高扭转刚度和控制良好的且变化的抗弯劲度)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其中该良好机械性能主要由芯线提供,该芯线的外部尺寸必须足够小,以提供足够大的内侧空腔,从而提供具有良好信号特性的压力传输流体线路,该问题还没有被现有技术充分解决和满足;尽管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对于测量活体中血压是非常有用的,且是有经济吸引力的工具,但这种装置从未被医学界普遍接受。授予Schwager等人的美国专利第9,138,565号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示例性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其中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包括连接到柔性线线圈的两部分式空心轴,该柔性线线圈在其远端端部具有线尖端,并且其中芯线布置在该两部分式空心轴的内腔中以控制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柔性。该两部分式轴包括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近端部分的弹性优选小于该两部分式轴的远端部分。这里,可以注意到,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之间的接头在装置中仅被示意性地公开,该装置在其机械性能方面可以被改善。授予Tremulis的美国专利第4,964,409号中公开了另一种示例性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其中引导构件包括主管状构件、固定到主管状构件远端端部的管状延伸部、固定到管状延伸部远端端部的柔性体、以及固定到主管状构件内侧空腔并延伸穿过管状延伸部并进入柔性体的芯构件。在这种布置中,管状延伸部比主管状构件短,并且其尺寸被设计成紧密配合在主管状构件的远端部分上,从而减少了可用的内侧空腔。考虑到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必须满足的挑战性和内在不相容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设计在导管和引导线组件作为压力传感器操作时的信号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和/或在导管和引导线组件作为引导线操作时的机械操作特性方面,相信仍然存在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其机械操作特性匹配或超过现今已知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机械特性,并且其在使用中提供血压测量,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匹配或超过现今已知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专利技术概述根据独立权利要求,上述目标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优选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了阐述。本专利技术基于对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部或接头的设计的重要性的了解,并且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近端的管状构件(其通常是相对刚性的)和较远端的管状构件(其通常是相对柔性的)之间的连接。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用于测量活体血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包括:近端管,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远端管,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远端管的近端端部连接到近端管的远端端部;流体可渗透线圈,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流体可渗透线圈的近端端部连接到远端管的远端端部;远端端头,流体可渗透线圈的远端固定在该远端端头中;以及芯线,该芯线附接在近端管中并且延伸穿过近端管的一部分、远端管和流体可渗透线圈,并且固定在远端端头中,其中近端管的远端端部和远端管的近端端部通过对接接头(buttjoint)连接。这种对接接头提供了具有最大横截面积的内侧空腔,并且由于芯线附接在近端管内,还为导管和引导线组件提供了必要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劲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接接头是垂直对接接头,这便于容易制造近端管和远端管;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接接头是斜面对接接头,其在近端管和远端管之间提供更大的接触表面,粘合剂可以施加在该接触表面上。斜度优选相对较小,并且特征在于角度β(角度β从法线到导管和引导线组件的纵轴进行测量),其中0°≤β≤30°(并且β=0°对应于垂直对接接头)。对于本文呈现和描述的所有实施例,对接接头优选由收缩管封闭,收缩管在对接接头上收缩,以提供流体密封接头;更具体地,收缩管在近端管的圆周外表面部分上收缩并且也在远端管的圆周外表面部分上收缩,使得收缩管覆盖并封闭对接接头。优选地,收缩管在对接接头的每一侧延伸至少0.5mm(即收缩管本身至少1mm长)。如上所述,芯线附接在近端管中,即芯线附接在近端管的内壁上;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芯线粘合到近端管的内壁,这是将芯线附接到近端管的简单且可靠的方式。为了提供可靠的接头,在优选实施例中,芯线附接(例如通过粘合)在对接接头处或其附近的近端管中。类似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芯线附接(例如通过粘合)在对接接头处或其附近的远端管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粘合剂,使得粘合剂桥接对接接头,并在近端管和远端管两者的部分上延伸,这提供了牢固且可靠的对接接头。芯线在对接接头处或其附近的附接点表明芯线不会延伸到近端管和/或远端管中不必要的长距离,这又意味着芯线占据近端管的内侧空腔和/或远端管的内侧空腔的最小部分,从而提供具有良好信号特性的流体线路。在一个实施例中,芯线从对接接头延伸到近端管中约5mm至约500mm,更优选5mm至100mm,甚至更优选10mm至5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近端管的壁厚大于约0.040mm,以避免该近端管轻易地扭结。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远端管的壁厚小于约0.050mm,以在导管和引导线组件中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量活体血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10),包括:/n近端管(11),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n远端管(12),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所述远端管(12)的近端端部连接到所述近端管(11)的远端端部;/n流体可渗透线圈(13),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所述流体可渗透线圈(13)的近端端部连接到所述远端管(12)的远端端部;/n远端端头(14),所述流体可渗透线圈(13)的远端端部固定在所述远端端头中;以及/n芯线(16),其附接在所述近端管(11)中,并且延伸穿过所述近端管(11)的一部分、所述远端管(12)和所述流体可渗透线圈(13),并且固定在所述远端端头(1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管(11)的远端端部和所述远端管(12)的近端端部通过对接接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芯线(16)在所述对接接头处或靠近所述对接接头处粘合或钎焊到所述近端管(11)的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5 SE 1750993-61.一种用于测量活体血压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10),包括:
近端管(11),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
远端管(12),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所述远端管(12)的近端端部连接到所述近端管(11)的远端端部;
流体可渗透线圈(13),其具有远端端部和近端端部,所述流体可渗透线圈(13)的近端端部连接到所述远端管(12)的远端端部;
远端端头(14),所述流体可渗透线圈(13)的远端端部固定在所述远端端头中;以及
芯线(16),其附接在所述近端管(11)中,并且延伸穿过所述近端管(11)的一部分、所述远端管(12)和所述流体可渗透线圈(13),并且固定在所述远端端头(1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管(11)的远端端部和所述远端管(12)的近端端部通过对接接头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芯线(16)在所述对接接头处或靠近所述对接接头处粘合或钎焊到所述近端管(1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和引导线组件(10),其中,所述对接接头是垂直对接接头或具有斜角β的斜面对接接头,所述斜角是:0°≤β≤30°。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茨·希尔默松
申请(专利权)人:凯维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