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中防治稻害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6212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而施用式(I)的嘧啶

Methods of controlling rice pests in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稻中防治稻害虫的方法稻(稻属(Oryza),尤其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在世界上是重要的基础食物。在亚洲它是主粮并且是许多栽培(culture)的重要部分。因此,稻是重要的作物并且大面积栽培,尤其是在亚洲。无脊椎动物害虫以及尤其是昆虫、节肢动物和线虫对生长和收获的稻作物引起显著损害,从而对食物供应和财产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已知大量杀害虫剂,但由于目标害虫能够对所述杀害虫剂产生耐药性,因此仍然需要用于防除无脊椎动物害虫如昆虫、蜘蛛和线虫的新试剂。此外,稻栽培要求适合稻中所用耕种方法,例如使用育苗箱,水田,水生环境等的特殊农药。适合用于稻中的农药还必须被稻植物良好耐受。它们还必须被稻植物的环境良好耐受,例如从生态毒理学角度上看,即它们一定不能危害有益生物体。此外,它们必须在其中施用它们的条件中保持完好,以确保效力。这在其中稻通常生长的水生环境和高温气候条件中尤其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它们必须在合理的时间期间内降解,从而使得它们对环境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它们一定不能影响农夫和消费者的健康。它们不应存在于随后的米制品中(低残留或无残留),以确保食用大米的人类的安全。此外,许多害虫已经对常用于稻中的农药产生抗性。因此,适合用于稻中的农药应对已经对其他农药产生抗性的那些害虫有效。不是所有农药能够满足要在这些条件中使用的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对出现在稻中的大量不同的无脊椎动物害虫,尤其是对难以防治的昆虫、蜘蛛和线虫具有良好杀害虫活性且显示出良好活性谱,同时仍显示出良好监管特性的化合物。已经发现这些目的可以由如下所定义的通式(I)的含S的嘧啶化合物,包括其立体异构体,其盐,尤其是其可农用或可兽用盐,其互变异构体及其N-氧化物实现。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稻中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幼苗箱施用(seedlingbox)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所述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施用式(I)化合物: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稻中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对所述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施用式(I)化合物。WO2014/167084和PCT/EP2018/057578描述了某些用于防除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具有杂环取代基的取代的嘧啶化合物。式(I)化合物以两种如下所示的对映体形式I-R-1和I-S-1存在: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并包括下列实施方案:-用于通过幼苗箱施用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式(I)化合物;-用于通过幼苗箱施用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通过幼苗箱施用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农业组合物,包含一定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其对映体、非对映体或盐;-一种防除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稻无脊椎动物害虫侵染或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对所述害虫或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或繁殖地施用杀害虫有效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其组合物;-一种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无脊椎动物害虫侵染或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对所述害虫或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或繁殖地施用杀害虫有效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一种预防或保护以防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使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或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或繁殖地与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接触;-一种保护稻、稻植物、稻植物繁殖材料和/或生长的稻植物以防稻无脊椎动物害虫侵袭或侵染的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使稻、稻植物、稻植物繁殖材料和生长的稻植物或者其中稻、稻植物、稻植物繁殖材料储存或稻植物生长的土壤、材料、表面、空间、区域或水体与杀害虫有效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接触或者用其处理;-一种尤其是在水稻田中增强稻植物健康的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用式(I)化合物处理;-一种提高稻植物产量的方法,包括用式(I)化合物处理;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并包括下列实施方案:-用于幼苗箱施用中的用于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式(I)化合物;-用于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包含式(I)化合物的播种箱(seedingbox);-用于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包含式(I)化合物的育苗箱;-用于在稻中防治稻害虫,尤其是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包含农业组合物的播种箱施用方法,该农业组合物包含一定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其对映体、非对映体或盐;-一种防除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稻无脊椎动物害虫侵染或感染的播种箱施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害虫或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或繁殖地与杀害虫有效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其组合物接触;-一种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无脊椎动物害虫侵染或感染的播种箱施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害虫或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或繁殖地与杀害虫有效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接触;-一种预防或保护以防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播种箱施用方法,包括使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或其食物供应源、栖息地或繁殖地与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接触;-一种保护稻、稻植物、稻植物繁殖材料和/或生长的稻植物以防稻无脊椎动物害虫侵袭或侵染的播种箱施用方法,包括使稻、稻植物、稻植物繁殖材料和生长的稻植物或者其中稻、稻植物、稻植物繁殖材料储存或稻植物生长的土壤、材料、表面、空间、区域或水体与杀害虫有效量的如上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接触或用其处理;-一种尤其是在水稻田中增强稻植物健康的播种箱施用方法,包括用式(I)化合物处理;-一种提高稻植物产量的播种箱施用方法,包括用式(I)化合物处理;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箱,包含稻用生长基质、稻种和用于处理所述稻种以在延长的时间期间内保护稻植物以防昆虫的式(I)化合物的含水配制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使用含有式(I)化合物的杀虫产品处理稻作物的新方法,更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稻作物以防称为二化螟(Chilospp.)和飞虱(褐飞虱(Nilparvatalugens))的寄生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如象鼻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的新方法。其他寄生虫,尤其是线虫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oidesbesseyi)和采矿蝇菲律宾稻水蝇(Hydrelliaphiliippina)有利地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消除。稻作物受许多病害侵袭,尤其是受昆虫如上述那些侵袭。在水田的情况下,消除这些昆虫存在非常特定的困难,因为可能的处理产品倾向于污染水田中的水体。因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既有效和强有力地处理稻植物以防寄生虫,同时又将水污染降至绝对最小值。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特别大,因为这两个要求相互冲突:若减少处理次数以减少污染,则保护质量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稻中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对所述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施用式(I)化合物、其盐或N-氧化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1 EP 17188677.31.一种在稻中防治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幼苗箱施用对所述稻无脊椎动物害虫施用式(I)化合物、其盐或N-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式I化合物是化合物I-R-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式I化合物以与至少一种其他农药的混合物施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稻无脊椎动物害虫选自:半翅目(Hemiptera):
稻褐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灰飞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
白背飞虱—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
苹白小叶蝉—白翅褐脉大叶蝉(Cofanaspectra)
大青叶蝉—二点黑尾叶蝉(Nephotettixvirescens),N.nigriceps,稻黑尾叶蝉(N.cincticeps),马来亚黑尾叶蝉(N.malayanus)
锯齿叶蝉—电光叶蝉(Reciliadorsalis)
玉米橙叶蝉—双冠蝉(Cicadulinabipunctata)
紫菀叶蝉—二点叶蝉(Macrostelesfascifrons)
稻穗虫,大稻缘蝽(Leptocorisaoratorius),禾蛛缘椿象(L.acuta)
稻褐蝽—稻绿蝽(Nezaraviridula),Pygomenidavaripennis,二星蝽属(Eysarcoris),Tibracalimbatriventris,广二星蝽(Eysarcorisventralis)
小臭虫—Oebaluspoecilus,稻蝽象(O.pugnax)
缘蝽—二星蝽属(Eysarcorissp)
麦长蝽—美洲毛谷杆长蝽(Blissusleucopterusleucopterus)
米粉虫,高粱轮粉蚧(Brevenniarehi),东亚粉蚧(Pseudococcussaccharicola)
稻蚜,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rufiabdominalis),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狗尾草蚜(Hysteroneurasetariae),黑腹四脉绵蚜(Tetraneuronigriabdominalis)
豆根蚜—棉根蚜(Smynthurodesbetae)
鳞翅目(Lepidoptera):
直纹稻弄蝶—稻苞虫(Parnaraguttata),MelanitisIedaismene
水稻螟虫/稻条螟—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Chilopolychrusus,斑禾草螟(Chilopartellus),Chiloplejadellus
稻秆螟—Chilotraeapolychrysa
稻螟—水稻大螟(Sesamiainferens)
三化螟—三化螟(Tryporyza(=Scirpophaga)incertulas)
稻白螟—稻白螟(Tryporyzainnotata)
稻纵卷叶螟/卷叶螟—稻纵卷叶野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Marasmiapatnalis,稻显纹刷须野螟(M.exigua)
割穗毛虫/粘虫—Pseudaletiaseparate
绿毛虫—犁纹黄夜蛾(Xanthodestransversa)
稻螟蛉—绿稻毛虫(Narnagaaenescens)
绿角毛虫—MelanitisIedaismene,Mycalesissp
草地夜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
切根虫—粘虫(Mythimnaseparata)
稻壳虫—稻三点螟(Nymphuladepunctalis)
黑毛毛虫,鹿蛾属(Amatasp.)
毛毛虫—实毛胫夜蛾(Mocisfrugalis)
黄毛虫,Psalispennatula
稻半褐夜蛾,实毛胫夜蛾(Mocisfrugalis)
稻拟尺蠖,Chrysodeixischalcites
草螟—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licarsisalis)
甘蔗螟—小蔗螟(Diatraeasaccharalis)
玉米螟—南美玉米苗斑螟(Elasmopalpuslignosellus)
条纹草夜蛾—Mocislatipes
玉米螟—玉米螟虫(Ostrinianubilalis)
墨西哥螟虫—墨西哥水稻螟(Eoreumaloftini)
鞘翅目(Coleoptera):
水稻象鼻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erusoryzophilus)
稻象虫—稻象甲(Echinocnemussquamous)
米象—早熟禾象甲(Oryzophagusoryzae)
稻穗甲(ricehispa)—水稻铁甲(Diclodispaarmigera)
水稻负泥虫—稻负泥虫(Oulemaoryzae)
稻黑蝽—稻黑蝽(Scotinophoravermidulate),S.vermidulate,S.lurida,S.latiuscula
稻跳甲—黑凹胫跳甲(Chaetocnimabasalis)
蛴螬—Leucopholisirrorata,Leucopholisirrorata,食叶鳃金龟属(Phyllophagasp),异爪犀金龟属(Heteronychussp)
金龟子(bichotorito)—阿根廷兜虫(Diloboderusabderus)
谷象—尖隐喙象属(Sphenophorusspp)
葡萄肖叶甲—Colaspisbrunnea,C.louisianae
稻花粉甲虫,Chilolabaacuta
双翅目(Dipter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迪克豪特黄华章A·梅农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