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17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包括矩形过油管,矩形过油管的出口内侧固定有刮油器,矩形过油管的左右两侧设有矩形导向管,矩形导向管与矩形过油管之间设有斜板,且斜板内壁通过固定耳座转动支撑有润滑辊,矩形导向管中滑动限制有矩形导向板,矩形导向板通过活动耳座转动支撑有涂油辊,活动耳座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第二端板的丝杆;矩形过油管的上端固定有油仓,矩形过油管的底部设有集油室,集油室通过带吸泵的回油管与油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占用体积小,利于简化电线电缆整体的生产线布局;油仓利用重力即可进行自动补油,无需复杂的供气、供油机构,整体的过油工序成本较低。

A kind of over oil device for wire and cab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
技术介绍
电线在使用过程中对线材护套层剥皮力有量化要求,护套层和芯线粘连太紧,护套层不易剥掉,粘连太松,剥线设备容易把护套层拉长,达不到剥线定长要求,现有技术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多是在电线生产中采用过粉再护套或是电线中芯线过油再护套的工艺,但是过粉再护套的工艺容易污染电线生产设备和剥线设备的场地,电线中芯线过油再护套的工艺也是把芯线直接浸泡在油槽中的导轮上通过,油槽中的硅油剂容易飞溅到周围,污染环境。为此,公开号为CN209071050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过油筒、电缆捋顺器和风干室,所述过油筒的内腔设有电缆通管,电缆通管的圆周均匀布设四个上油管、上油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轮,上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油装置,电缆通管的一端设有风干室,过油筒的一端设有风干器,所述过油筒的另一端设有电缆捋顺器。但是这种电线电缆生产用中芯线过油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占用体积大,导致电线电缆整体的生产线过长;二是耗能较大,需要复杂的供气、供油机构,过油工序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包括矩形过油管,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前后两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中开设有便于线缆穿过的穿孔,作为出口的所述穿孔内侧固定有刮油器,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左右两侧设有矩形导向管,所述矩形导向管与矩形过油管之间设有斜板,且斜板内壁通过固定耳座转动支撑有润滑辊,所述矩形导向管中滑动限制有矩形导向板,所述矩形导向板通过活动耳座转动支撑有涂油辊,所述涂油辊的内部设有储油盒及包覆在其外侧的海绵辊,所述储油盒的盒体均布有便于将内部油液导至海绵辊的出油孔,所述矩形导向管的外端设有第二端板,所述活动耳座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第二端板的丝杆,所述丝杆的外端设有摇把手;所述矩形过油管的上端固定有油仓,所述油仓的上端设有加料口,下端通过软管与储油盒的内腔连通,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底部设有集油室,所述集油室通过带吸泵的回油管与油仓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中,所述刮油器由环形板和位于其内孔处的胶板构成,所述胶板设有刮孔,且刮孔直径略小于线缆的直径。进一步地,上述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中,所述润滑辊的内侧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环形线槽。进一步地,上述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中,所述第二端板的板体开设有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进一步地,上述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中,所述集油室为上宽下窄的锥台状结构。进一步地,上述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中,所述软管从活动耳座中穿过,且软管留有适应活动耳座位移所需的余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占用体积小,利于简化电线电缆整体的生产线布局,另一方面油仓利用重力即可进行自动补油,无需复杂的供气、供油机构,整体的过油工序成本较低。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润滑辊和涂油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矩形过油管、油仓及集油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刮油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矩形过油管,2-线缆,3-刮油器,301-环形板,302-胶板,4-矩形导向管,5-斜板,6-固定耳座,7-润滑辊,8-矩形导向板,9-活动耳座,10-涂油辊,101-储油盒,102-海绵辊,11-丝杆,12-摇把手,13-油仓,14-加料口,15-软管,16-集油室,17-回油管,18-吸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包括矩形过油管1,矩形过油管1的前后两端设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中开设有便于线缆2穿过的穿孔,作为出口的穿孔内侧固定有刮油器3,刮油器3由环形板301和位于其内孔处的胶板302构成,胶板302设有刮孔,且刮孔直径略小于线缆2的直径,环形板30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端板内壁,刮孔的轴线与穿孔的轴线相互重合。本实施例中,矩形过油管1的左右两侧设有矩形导向管4,矩形导向管4与矩形过油管1之间设有斜板5,且斜板5内壁通过固定耳座6转动支撑有润滑辊7。矩形导向管4中滑动限制有矩形导向板8,矩形导向板8通过活动耳座9转动支撑有涂油辊10。涂油辊10的内部设有储油盒101及包覆在其外侧的海绵辊102,储油盒101的盒体均布有便于将内部油液导至海绵辊102的出油孔。矩形导向管4的外端设有第二端板,活动耳座9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第二端板的丝杆11,丝杆11的外端设有摇把手12。润滑辊7的内侧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环形线槽,第二端板的板体开设有与丝杆11配合的螺纹孔。本实施例中,矩形过油管1的上端固定有油仓13,油仓13的上端设有加料口14,下端通过软管15与储油盒101的内腔连通。矩形过油管1的底部设有集油室16,集油室16通过带吸泵18的回油管17与油仓13连通。集油室16为上宽下窄的锥台状结构。软管15从活动耳座9中穿过,且软管15留有适应活动耳座9位移所需的余量。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占用体积小,利于简化电线电缆整体的生产线布局,另一方面油仓13利用重力即可进行自动补油,无需复杂的供气、供油机构,整体的过油工序成本较低。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利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过油管,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前后两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中开设有便于线缆穿过的穿孔,作为出口的所述穿孔内侧固定有刮油器,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左右两侧设有矩形导向管,所述矩形导向管与矩形过油管之间设有斜板,且斜板内壁通过固定耳座转动支撑有润滑辊,所述矩形导向管中滑动限制有矩形导向板,所述矩形导向板通过活动耳座转动支撑有涂油辊,所述涂油辊的内部设有储油盒及包覆在其外侧的海绵辊,所述储油盒的盒体均布有便于将内部油液导至海绵辊的出油孔,所述矩形导向管的外端设有第二端板,所述活动耳座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第二端板的丝杆,所述丝杆的外端设有摇把手;所述矩形过油管的上端固定有油仓,所述油仓的上端设有加料口,下端通过软管与储油盒的内腔连通,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底部设有集油室,所述集油室通过带吸泵的回油管与油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过油管,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前后两端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中开设有便于线缆穿过的穿孔,作为出口的所述穿孔内侧固定有刮油器,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左右两侧设有矩形导向管,所述矩形导向管与矩形过油管之间设有斜板,且斜板内壁通过固定耳座转动支撑有润滑辊,所述矩形导向管中滑动限制有矩形导向板,所述矩形导向板通过活动耳座转动支撑有涂油辊,所述涂油辊的内部设有储油盒及包覆在其外侧的海绵辊,所述储油盒的盒体均布有便于将内部油液导至海绵辊的出油孔,所述矩形导向管的外端设有第二端板,所述活动耳座的外端转动连接有贯穿第二端板的丝杆,所述丝杆的外端设有摇把手;所述矩形过油管的上端固定有油仓,所述油仓的上端设有加料口,下端通过软管与储油盒的内腔连通,所述矩形过油管的底部设有集油室,所述集油室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光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安诚线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