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防水型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820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面对高水压也能维持高防水性能的防水连接器。防水型连接器(1)具备:连接器主体(4),通过使连接端子(2、2)…保持于座体(3)而形成;外壳(6),具有容纳连接器主体(4)的连接器容纳部(5);以及密封件(7),固定于座体(3)的外周部,对座体(3)与外壳(6)之间进行阻水,密封件(7)具备:周侧抵接部(71),抵接于连接器容纳部(5)的内周面;以及里侧抵接部(72),抵接于连接器容纳部(5)的里壁部(52),在座体(3),形成有支承里侧抵接部(72)的背面部的密封件支承面。

Waterproof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型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用于防水规格的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即使在水深较深的位置也能适应。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手表型终端等电子设备中,防水规格的设备被广泛地使用,在这样的防水规格的电子设备中,具备用于与充电器、其他设备连接的防水型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防水型连接器具备与电子设备的基板等连接的连接用的端子、以及保持端子的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容纳于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外壳内,并且形成为通过嵌合于连接器主体的外周的密封垫等密封件来对外壳与连接器主体之间的间隙进行阻水的构造。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将具备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沉降至水深较深的位置而达到高水压作用的状况的情况下,连接器主体被水压压迫,连接器主体在外壳与密封件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恐怕会浸水至外壳内部。此外,在这样的防水型连接器中,在要求高防水性能的情况下,需要有配备多个密封件或加大密封件的压缩量等对策,与之相应地,存在连接器的大型化、组装时的作业性降低等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55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面对高水压也能维持高防水性能的防水连接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如上述的现有的问题的方案1的特征在于,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通过使连接端子保持于座体而形成;外壳,具有容纳该连接器主体的凹孔状的连接器容纳部;以及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外周部,对所述座体与外壳之间进行阻水,在该防水型连接器中,所述密封件具备:周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容纳部的内周面;以及里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容纳部的里壁部,在所述座体,形成有支承所述里侧抵接部的背面部的密封件支承面。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里侧抵接部具备截面呈凸状的多个接触凸部、以及形成于多个所述接触凸部之间的槽状的变形吸收部。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连接端子形成为具有大径部和在轴向上连续的小径部的带阶梯的销状,并从前表面侧插入所述座体,所述小径部从所述座体的端面突出并贯通形成于支承板部的插通孔,所述支承板部支承于所述里壁部或所述里壁部的背面侧,所述小径部通过固定于顶端的防脱构件而卡定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部,所述连接器主体通过所述防脱构件而防止从所述外壳脱落。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密封件通过液态硅橡胶件与所述座体一体成形。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型连接器通过具备方案1所述的结构,通过使密封件抵接于连接器容纳部的内周面以及里壁部,能发挥高防水性能,能在具备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沉降至水深较深的位置并达到高水压作用于其外壳的状况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压缩密封件而维持高防水性能。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2所述的结构,能使形成于接触凸部间的槽状的变形吸收部成为接触凸部的变形允许量而允许压缩方向的变形。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3所述的结构,确保了向密封件被进一步压缩的方向的一定量的推力,当水压作用于连接器主体时,接触端子向密封件被压缩的方向推压座体,能发挥高防水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4所述的结构,形状自由度增加,并且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能谋求连接器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型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的(a)是从开口侧观察的图,图1的(b)是从其背面侧观察的图。图2是同上的剖面图。图3是同上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同上的分解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1中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图5的(a)是从开口侧观察的图,图5的(b)是从其背面侧观察的图。图6是表示图5中的密封件的图,图6的(a)是俯视图,图6的(b)是主视图,图6的(c)是同一阻水件的剖面图,图6的(d)是局部放大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型连接器;2:连接端子;2:大径部;22:小径部;23:密封用槽;24:端子用密封件;25:防脱构件;3:座体;31:端子插入部;32:主体部;33:凸缘部;34:贯通孔;35:密封件保持部;36:台阶部;4:连接器主体;5:连接器容纳部;51:内周面;52:里壁部;53:座体插通孔;54:支承板部;55:插通孔;6:外壳;61:外壳内部;7:密封件;71:周侧抵接部;72:里侧抵接部。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型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标记1是防水型连接器。防水型连接器1具备:连接器主体4,通过使连接端子2、2…保持于座体3而形成;外壳6,具有容纳连接器主体4的凹孔状的连接器容纳部5;以及密封件7,固定于座体3的外周部,通过密封件7对座体3与外壳6之间进行阻水。外壳6具备在前表面侧开口的凹状的连接器容纳部5,从连接器容纳部5的前表面侧插入有连接器主体4。连接器容纳部5在内周面51的里侧形成有里壁部52,通过里壁部52将连接器容纳部5内部和外壳内部61隔开,从开口侧插入的连接器本体4朝向里壁部52侧被插入并被里壁部52挡止。里壁部52中,在中央部具备供座体3的一部分插入的座体插通孔53,在其背面侧即座体插通孔53的外壳内部61侧的开口缘部,固定有板状的支承板部54。支承板部54具备隔有间隔的多个插通孔55、55…,后述的连接端子2、2…的小径部22贯通各插通孔55、55…,固定于小径部22的顶端的防脱构件25卡定于插通孔55、55…的开口缘部,由此,防止连接器主体4从外壳6脱落。连接器主体4具备树脂制的座体3、容纳于座体3的销状的连接端子2、2…、以及固定于座体3的外周部的密封件7。连接端子2由导电性金属件形成,具备圆柱状的大径部21、以及与大径部21在轴向上连续的小径部22,在大径部21与小径部22的边界,形成具有台阶部的带阶梯的销状。大径部21在外周部具备沿周向连续的多个密封用槽23、23,在各密封用槽23、23嵌合有O形环等端子用密封件24。小径部22形成为直径比大径部21小的圆柱状,与大径部21同轴配置并在轴方向上连续。在该小径部22,在顶端部卡合有e形环等防脱构件25。座体3具备:主体部32,由绝缘性树脂件形成,在前表面侧开口,并具有供连接端子2、2…插入的端子插入部31、31…;以及凸缘部33,在主体部32的外周部突出。端子插入部31、31…具备:贯通孔34,形成为在主体部32的一端侧(前表面侧)开口的圆孔状,在后端侧被连接端子2、2…的小径部22贯通,小径部22的顶端通过贯通孔34从主体部32的后端侧突出。凸缘部33形成为与连接器容纳部5的内周面相应地从主体部32的外周呈凸缘状突出的形状,其外周面隔开一定的间隙嵌入连接器容纳部5的内周侧。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通过使连接端子保持于座体而形成;外壳,具有容纳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凹孔状的连接器容纳部;以及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外周部,对所述座体与外壳之间进行阻水,所述防水型连接器的特征在于,/n所述密封件具备:周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容纳部的内周面;以及里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容纳部的里壁部,/n在所述座体,形成有支承所述里侧抵接部的背面部的密封件支承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9 JP 2018-1910581.一种防水型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通过使连接端子保持于座体而形成;外壳,具有容纳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凹孔状的连接器容纳部;以及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座体的外周部,对所述座体与外壳之间进行阻水,所述防水型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具备:周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容纳部的内周面;以及里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容纳部的里壁部,
在所述座体,形成有支承所述里侧抵接部的背面部的密封件支承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里侧抵接部具备截面呈凸状的多个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裕己浅井清加藤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