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538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0: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操作,设置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第一神经网络的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对应的智能体,传递函数值为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指标值;构建对应于第一神经网络且包括多个矩阵单元的矩阵,矩阵元素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根据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矩阵对应的第一神经网络满足期望结构的要求,即为对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要求;基于调整后得到的第一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由此,实现对多智能体系统的模拟测试。

Test method and device applied to multi-ag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多智能体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复杂系统科学,同时它也是一门涉及生物、数学、物理、控制、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目前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己经得到来自这些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进行研究,不仅仅可以揭示自然界中许多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所获得的对其内在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人类的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今,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己经应用到许多领域,如智能体蜂拥、智能体编队控制、信息融合、分布式传感器网络、通信网络的拥塞控制、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协同控制及姿态协调等等。随着多智能体系统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的日益复杂,随之而来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增长。由此,如何模拟多智能体系统并实现对其性质的研究和分析,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构造神经网络来模拟多智能体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各个智能体的指标值,并寻找其中的关系,实现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各个智能体的模拟测试。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操作,设置第一神经网络的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且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对应的智能体,所述传递函数值为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指标值;构建对应于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矩阵,所述矩阵中的元素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且所述矩阵包括多个矩阵单元,所述矩阵单元包括所述矩阵中两行与两列交叉处的四个元素;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所述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矩阵对应的第一神经网络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为对所述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要求;基于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期望结构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第一类结构、第二类结构、混合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类结构为Monge矩阵结构,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为:所述矩阵的任意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不大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所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为:所述矩阵的任意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不小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所述混合型结构的要求为:所述矩阵中既包括满足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又包括满足上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第二神经网络的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所述第二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且所述第二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要分配给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影响因子,所述传递函数值为各影响因子;以及基于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以及所述第二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其中,在调整后得到的第一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时,所述第二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在调整后得到的第一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时,所述第二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矩阵单元包括所述矩阵中相邻两行与相邻两列的交叉处的四个元素,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所述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依序逐一确定各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不符合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则调整该矩阵单元中元素的位置;若所述调整满足指定条件,则返回执行确定下一矩阵单元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步骤;若上述调整不能满足指定条件,则撤销本次调整,并返回执行确定下一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步骤,其中,所述指定条件包括:被调整的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符合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以及被调整的矩阵单元中的元素涉及的其它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符合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调整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确定调整前所述矩阵的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的数量;确定调整后所述矩阵的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的数量;若调整前所述矩阵的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调整后所述矩阵的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的数量,则所述调整满足指定条件;若调整前所述矩阵的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的数量,小于调整后所述矩阵的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的数量,则所述调整不满足指定条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该矩阵单元中元素的位置,包括:将所述矩阵单元中的主对角线的元素与副对角线的元素的位置对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体的指标值包括:所述智能体输出的指标值;或者,基于指定函数计算出的相应智能体的指标值,所述指定函数以所述指标值为因变量并以所述指标值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体包括下述的任一项:不支持物联网通信协议的设备;支持物联网通信协议的物联网设备。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装置,由多个神经元构成所述第一神经网络,且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对应的智能体,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响应于用户操作,设置所述第一神经网络中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所述传递函数值为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指标值;构建单元,用于构建对应于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矩阵,所述矩阵中的元素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且所述矩阵包括多个矩阵单元,所述矩阵单元包括所述矩阵中两行与两列交叉处的四个元素;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所述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矩阵对应的第一神经网络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为对所述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要求;测试单元,用于基于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第三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响应于用户操作,设置第一神经网络的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且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对应的智能体,所述传递函数值为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指标值;/n构建对应于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矩阵,所述矩阵中的元素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且所述矩阵包括多个矩阵单元,所述矩阵单元包括所述矩阵中两行与两列交叉处的四个元素;/n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所述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矩阵对应的第一神经网络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为对所述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要求;/n基于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操作,设置第一神经网络的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且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对应的智能体,所述传递函数值为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指标值;
构建对应于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矩阵,所述矩阵中的元素为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且所述矩阵包括多个矩阵单元,所述矩阵单元包括所述矩阵中两行与两列交叉处的四个元素;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所述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矩阵对应的第一神经网络满足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为对所述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要求;
基于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期望结构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第一类结构、第二类结构、混合型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类结构为Monge矩阵结构,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为:所述矩阵的任意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不大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
所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为:所述矩阵的任意矩阵单元的四个元素中,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不小于副对角线元素之和;
所述混合型结构的要求为:所述矩阵中既包括满足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又包括满足上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的矩阵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神经网络的各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值,所述第二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且所述第二神经网络的每个神经元用于模拟要分配给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的影响因子,所述传递函数值为各影响因子;以及
基于调整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神经网络以及所述第二神经网络,对各神经元对应的智能体进行模拟测试,
其中,在调整后得到的第一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时,所述第二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
在调整后得到的第一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二类结构的要求时,所述第二神经网络对应的矩阵单元满足所述第一类结构的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单元包括所述矩阵中相邻两行与相邻两列的交叉处的四个元素,
根据所述用户操作指示的期望结构,调整所述矩阵中的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
依序逐一确定各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矩阵单元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不符合所述期望结构的要求,则调整该矩阵单元中元素的位置;
若所述调整满足指定条件,则返回执行确定下一矩阵单元主对角线元素之和以及副对角线元素之和的大小关系的步骤;
若上述调整不能满足指定条件,则撤销本次调整,并返回执行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琛
申请(专利权)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