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533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装置,包括净化器、吸收器、进气管、进液管、出气管及出液管,净化器中部设置填料层,上部布置布水板,上口密封,插入进气管及进液管,进气管穿过布水板直伸到填料层的下方,布水板下方布置出气管连通吸收器,净化器下部为容纳洗涤液的蓄液池,出液管通过水泵与进液管连接。油烟在填料层上与洗涤液在填料孔隙处形成的液膜充分接触,同时发生物理吸收及化学发应,之后未被截流的残余油烟又与上方淋洗下来的洗涤液相互混和吸附,通过水泵控制洗涤液的淋洗量并使之循环,将填料上吸附的油液滴洗下,同时不断更新填料层处的液膜,净化后的油烟达标后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净化油烟,并减弱油烟对环境的热污染负荷,改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液体洗涤法原理对餐饮服务业产生的油烟进行净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业迅速发展,不断增多的餐馆,酒店给环境带来了新的难题油烟的污染。加强饮食业油烟治理已成为极为迫切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饮食业油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1、惯性分离法。惯性分离法的原理为通过强制使油烟气气流方向发生强烈转折,使油烟气中的颗粒物在惯性作用下到达沉积面而从气体中脱离出来。主要设备为工业上惯用的惯性分离除雾设施,主要有隔栅,油雾网罩等,此种设备简单、压降较小但净化效率不高,只适用于预处理及对净化效果要求较低的场合。这些设备目前在家用厨房抽油烟机中广泛采用,在一些老式餐饮业中使用亦较普遍。但由于油烟中颗粒物粘度很大,清洗维护工作量较大,限制了其在餐饮业烹调油烟净化中的推广应用。2、静电沉积法。静电沉积法的工作原理是将油烟引入高压电场,油烟气中颗粒物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在集尘极上凝聚成的油滴靠重力自流或通过清洗装置清洗以从油烟中脱除。主要设备有双区电沉积、冲洗双区电除尘等。主要特点是设备小,占地面积少,净化效率高,压降较小。但由于集尘极上油烟冷凝物粘度较高,常造成集尘极清洗困难,因此维护工作量大。另外,对中小餐饮业而言,静电沉积型油烟净化器设备投资费用较高,亦使得静电沉积法目前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催化剂净化法。催化剂净化法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各种具有自净化功能的催化剂,在烹调过程中烹调温度上通过催化氧化燃烧将油液滴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而消除污染和臭味。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就我国居民目前生活水平及收入来说,想大面积推广应用到普通家庭还有困难。4、液体洗涤法。液体洗涤法的工作原理是将油烟气通过特殊的气体分布装置与吸收液接触,将油烟气中的颗粒物从气相中脱除到液相中。通常采用的设备为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高效湿式除尘器如筛板塔、冲击式水膜除尘器等。郑展飞(郑展飞.用液体吸收法治理饭店厨房的油烟和火烟.环境工程,1994,10(4)28-29)报道采用筛板塔,刘祖文(刘祖文,唐敏康,肖太玮.用液膜过滤法治理宾馆饭店厨房油烟和火烟.环境工程,1999,17(1)41-42)报道采用液膜法净化都取得较好效果。液体洗涤法的优点在于去除固态、液态污染物的同时,还能去除一部分SO2、CO2、NOx、等气态污染物,对颗粒的净化效率亦较高;同时不存在过滤法和静电法有效作用时间不长,且清洗极板困难,维护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其安装费用适中,更容易被广大中小型餐饮业业主所接受,因而洗涤法更具有推广的价值,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的装置结构复杂,能源利用率不高,并且很多洗涤液的吸收效率存在很大的问题,洗涤效率不高,消耗量大,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适合用于餐饮业油烟及家庭油烟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装置,以餐饮服务业及普通家庭的烹调油烟为处理对象,能有效净化油烟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净化率,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根据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的原理设计,设计了适合餐饮业及家庭使用的油烟处理装置。装置具体包括净化器、吸收器、进气管、进液管、出气管及出液管,净化器中部设置填料层,上部布置一块布水板,上口密封,插入通油烟的进气管以及进液管,进气管穿过布水板及填料层,直伸到填料层的下方。布水板下方布置出气管连通吸收器,净化器下部为容纳洗涤液的蓄液池,蓄液池设置出液管通过水泵与进液管连接。本专利技术装置中,采用1‰的NaOH+1‰洗涤剂配成的混和洗涤液,淋洗量约300ml/分钟。填料层采用长9mm,外径6mm,内径3mm的磁管作为填料,填料高度5-6cm为宜。油烟通过进气管直接通到净化器填料层的下方,洗涤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净化器,通过布水板均匀淋下,在填料的孔隙处形成大面积的液膜,油烟首先在填料层上和洗涤液充分接触。因为油烟中同时包含固、液、气三态,而且油烟中有很多亲水性物质以及高极性物质,所以一部分油烟会同时发生物理吸收过程-水对待吸收物质的溶解,以及化学洗手过程-洗涤液组分与油烟中某些吸收物的化学发应。通过填料层后,未被截流的残余油烟又与上方淋洗下来的洗涤液发生作用,相互混和吸附,冷凝转相,产生雨洗效应,并在重力作用下随洗涤液向下流。通过填料层时,洗涤液将填料上吸附的油液滴洗下,同时不断更新填料层处的液膜。洗涤液最后回到蓄液池中,通过出液管流出到达水泵,再经水泵及进液管回到净化器循环使用。通过水泵可以控制洗涤液的淋洗量并使之循环。净化后的油烟通过出气管进入吸收器,进一步吸收未除尽的油烟,净化达标后排出。装置停用时,含油烟的净化洗涤液在蓄液池中油水分离,飘于液面的油污从蓄液池上方经出液管流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洗涤液可以是市售的普通洗涤剂(洗洁精),也可以采用1‰的NaOH+1‰洗涤剂配成的混和洗涤液,使用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净化油烟,油烟的去除效率可达到80%以上,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净化率。同时经过处理的油烟气温度相比从油烟发生器中出来的油烟气温度大大降低,减弱了油烟对环境的热污染负荷,改善了工作环境。采用的洗涤液可以循环利用,在保证洗涤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洗涤液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适用于餐饮服务业,也适用于普通家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进气管,2为进液管,3为布水板,4为出液管,5为出气管,6为水泵,7为净化器,8为吸收器,9为填料层,10为蓄液池。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净化器7、吸收器8、进气管1、进液管2、出气管5及出液管4。净化器7中部设置填料层9,上部布置一块布水板3,上口密封,插入通油烟的进气管1及进液管2,进气管1穿过布水板3及填料层9,直伸到填料层9的下方。布水板3下方布置出气管5连通吸收器8,净化器7下部为容纳洗涤液的蓄液池10,蓄液池10设置出液管4,通过水泵6与进液管2连接。油烟通过进气管1直接通到净化器填料层9的下方,洗涤液通过进液管2进入净化器,通过布水板3均匀淋下,在填料的孔隙处形成大面积的液膜,油烟首先在填料层9上和洗涤液充分接触。因为油烟中同时包含固、液、气三态,而且油烟中有很多亲水性物质以及高极性物质,所以一部分油烟会同时发生物理吸收过程-水对待吸收物质的溶解,以及化学洗手过程-洗涤液组分与油烟中某些吸收物的化学发应。通过填料层9后,未被截流的残余油烟又与上方淋洗下来的洗涤液发生作用,相互混和吸附,冷凝转相,产生雨洗效应,并在重力作用下随洗涤液向下流。通过填料层9时,洗涤液将填料上吸附的油液滴洗下,同时不断更新填料层9处的液膜。洗涤液最后回到蓄液池10中,通过出液管4流出到达水泵6,再经水泵6及进液管2回到净化器循环使用。通过水泵6可以控制洗涤液的淋洗量并使之循环。净化后的油烟通过出气管5进入吸收器8,进一步吸收未除尽的油烟,净化达标后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油烟废气总浓度为2.7mg/L左右。排风量为1.5m3/min,安装一套本专利技术油烟处理装置,采用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洗涤法处理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器(7)、吸收器(8)、进气管(1)、进液管(2)、出气管(5)及出液管(4),净化器(7)中部设置填料层(9),上部布置布水板(3),上口密封,插入进气管(1)及进液管(2),进气管(1)穿过布水板(3)及填料层(9)直伸到填料层(9)的下方,布水板(3)下方布置出气管(5)连通吸收器(8),净化器(7)下部为容纳洗涤液的蓄液池(10),蓄液池(10)设置的出液管(4)通过水泵(6)与进液管(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骥郭锐贾金平王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