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连接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21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扣式连接管道,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管道,其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端设置有插入口和凸环,所述插入口位于第一管体内壁,所述插入口呈锥状,所述插入口的大口端朝向端部外侧,所述凸环设置在第一管体外壁上;以及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二管道,其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一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插入锥体,所述插入锥体外壁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所述第二管体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卡扣一端具有扣合所述凸环的楔形块,所述卡扣另一端具有按压部,所述卡扣中部与所述第二管体外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拆卸十分简便,可适用于经常拆卸的管路安装中。

A button type connect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式连接管道
本技术涉及管道
,特别涉及一种扣式连接管道。
技术介绍
给水管多以PE给水管和PVC给水管为主,PE给水管连接多采用热熔套筒连接的方式,而PVC给水管多采用胶水粘合连接。目前暗装多采用PE给水管,明装亦有采用PVC给水管,若给水管是长期固定,这两种连接方式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若非固定使用,而是临时使用,如施工工地等,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管路,但是采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的给水管,由于不可拆卸,需要锯断,重新连接,耗费较多的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式连接管道,能快速拆卸和安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扣式连接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其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端设置有插入口和凸环,所述插入口位于第一管体内壁,所述插入口呈锥状,所述插入口的大口端朝向端部外侧,所述凸环设置在第一管体外壁上;以及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二管道,其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一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插入锥体,所述插入锥体外壁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所述第二管体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卡扣一端具有扣合所述凸环的楔形块,所述卡扣另一端具有按压部,所述卡扣中部与所述第二管体外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环背向第二管体的一侧具有卡位面,各所述卡扣的楔形块均具有与所述卡位面配合的卡紧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环朝向第二管体的一侧具有斜向的第一导向部,所述卡扣的楔形块均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部朝外侧弯曲。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口的锥度定义为1:m,所述插入锥体的锥度定义为1:n,m=n。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共两个,所述插入锥体外壁布置有两个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置于相应所述密封圈槽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管体设置插入口,在第二管体设置插入椎体,安装过程中,插入椎体插入到插入口后,第二管体中卡扣的楔形块扣合第一管体的凸环,从而使插入椎体外壁上的密封圈被抵压,密封圈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密封,在拆卸时,只需按压卡扣的按压部,即可将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分离。本技术安装拆卸十分简便,可适用于经常拆卸的管路安装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剖切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管道的剖切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3,一种扣式连接管道,包括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连接。其中,第一管道10包括第一管体11,第一管体11一端设置有插入口12和凸环31,插入口12位于第一管体11内壁,插入口12呈锥状,插入口12的大口端朝向端部外侧,凸环31设置在第一管体11外壁上。第二管道20包括第二管体21,第二管体21一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口12的插入锥体22,插入锥体22外壁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3,第二管体21设置有若干个卡扣41,卡扣41一端具有扣合凸环31的楔形块43,卡扣41另一端具有按压部42,卡扣41中部与第二管体21外壁连接。本实施例中,卡扣设置四个,并沿第二管体21外壁圆周均匀分布。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进行连接时,将第二管体21的插入椎体22插入到第一管体11的插入口12中,而后对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这两个管道施加相向的力,使第二管体21各卡扣41的楔形块43扣合在第一管体11的凸环31上,从而使插入锥体22外壁的密封圈23被抵压,密封圈将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21密封。本实施例中,密封圈共设置两个,具体而言,插入锥体22外壁布置有两个密封圈槽,密封圈23置于相应密封圈槽中,各密封圈23为橡胶密封圈。在对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时,只需按压第二管体21各卡扣41的按压部42,使各卡扣41的楔形块43脱离凸环31,即可将第二管体21和第一管体分离11。作为优选,按压部42朝外侧弯曲,可以使按压部42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施工人员按压操作时也较好用力。具体而言,凸环31背向第二管体21的一侧具有卡位面33,各卡扣41的楔形块43均具有与卡位面33配合的卡紧面45,当第二管体21各卡扣41的楔形块43扣合在第一管体11的凸环31上时,各卡扣41的楔形块43的卡紧面45抵压在凸环31的卡位面33上,从而保证各密封圈23被夹紧,如图3所示,保证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21之间的密封性。另外,作为优选,凸环31朝向第二管体21的一侧具有斜向的第一导向部32,卡扣41的楔形块43均具有与第一导向部32配合的第二导向部44,在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进行连接时,各卡扣41楔形块43的第二导向部44抵压在凸环31上的第一导向部32,当对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这两个管道施加相向的力后,各卡扣41的楔形块43被凸环31顶开,到达一定位置后,卡扣41恢复,各楔形块43扣合第一管体11的凸环31上。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导向部32和第二导向部44,在对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进行连接时,无需腾出手来对各卡扣41进行操作。本技术实施例的扣式连接管道,可以应用在临时管路上,达到快速安装和拆卸的目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并结合图1和图2,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还可以作为连接接头的两个连接件使用,即给水管51与第一管体11热熔承插连接,另一根给水管51与第二管体21热熔承插连接,此时,两根给水管51通过第一管道10和第二管道20所形成的连接接头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和拆卸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扣式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道(10),其包括第一管体(11),所述第一管体(11)一端设置有插入口(12)和凸环(31),所述插入口(12)位于第一管体(11)内壁,所述插入口(12)呈锥状,所述插入口(12)的大口端朝向端部外侧,所述凸环(31)设置在第一管体(11)外壁上;以及/n与所述第一管道(10)连接的第二管道(20),其包括第二管体(21),所述第二管体(21)一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口(12)的插入锥体(22),所述插入锥体(22)外壁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3),所述第二管体(21)设置有若干个卡扣(41),所述卡扣(41)一端具有扣合所述凸环(31)的楔形块(43),所述卡扣(41)另一端具有按压部(42),所述卡扣(41)中部与所述第二管体(21)外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道(10),其包括第一管体(11),所述第一管体(11)一端设置有插入口(12)和凸环(31),所述插入口(12)位于第一管体(11)内壁,所述插入口(12)呈锥状,所述插入口(12)的大口端朝向端部外侧,所述凸环(31)设置在第一管体(11)外壁上;以及
与所述第一管道(10)连接的第二管道(20),其包括第二管体(21),所述第二管体(21)一端具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口(12)的插入锥体(22),所述插入锥体(22)外壁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3),所述第二管体(21)设置有若干个卡扣(41),所述卡扣(41)一端具有扣合所述凸环(31)的楔形块(43),所述卡扣(41)另一端具有按压部(42),所述卡扣(41)中部与所述第二管体(21)外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31)背向第二管体(21)的一侧具有卡位面(33),各所述卡扣(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日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