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接收方法、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518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数据通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缺少准确判断数据传输完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顺序接收数据包,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其中,T2>T1;当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时,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因此,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0长度字节数据包的情况下,准确判断数据传输完成的技术方案。

Data receiving method, equipmen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接收方法、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例如图像形成装置)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图像形成装置作为计算机的外设,通过都使用USB来接收计算机中打印驱动下发的成像作业;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打印驱动下发的成像作业经常会出现成像作业下发一段时间之后,图像形成装置却一直处理工作接收作业的工作状态,实际对图像形成装置自身进行检测时,却发现图像形成装置自身处于正常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对上述技术问题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正常基于USB这种标准通讯技术,数据传输完成之后,都会发送0长度字节数据包,外设基于接收到的0长度字节数据包就可以确定数据传输完成,但是很多时候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或者打印驱动并不执行标准的USB通讯方法,并不发送0长度字节数据包;这样与计算机连接的外设就没有办法确认数据是否传输完成。因此,外设如何在不依赖于0长度字节数据包的情况下,准确判断数据传输完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缺少准确判断数据传输完成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设备,图像形成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通过直接比对接收到数据包的属性信息,来执行数据包是否完成传输的操作,所以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0长度字节数据包的情况下,准确判断数据传输完成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到预定大小数据包整数倍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接收数据包,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所述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所述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T1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其中,T2>T1;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时,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据包,打包成最后一个数据组,并将所述最后一个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需要执行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包括:继续判断所述T2时刻附近的T2’时刻的第三数据包的大小,所述第三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并判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是否等于T1时刻、T2时刻或T2-T1时刻之间任意时刻数据包的大小,其中,T2’>T1;如果等于,则确定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据包,打包成最后一个数据组,并将所述最后一个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如果不等于,继续等待接收数据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之后,数据包就清零,并重新累计接收到的数据包;其中,某个时刻的数据包的个数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等于n。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T2与T1之间的时间间隔范围为大于等于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且小于等于预设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的步骤为每隔预定时间循环执行的步骤,每次执行所述步骤时选定的所述T2时刻为当前时刻,选定的所述T1时刻为上一次执行所述步骤的时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T2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范围为大于等于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且小于等于预设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包括:计算接收数据包个数或大小,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所述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所述数据组传输至预设区域或预设设备,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判断当前时刻Ti接收到的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与上一时刻Ti-1接收到的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是否相等,并且判断当前时刻Ti与上一时刻Ti-1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所述预设区域或所述预设设备;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当前时刻Ti与上一时刻Ti-1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所述预设区域或预设设备时,输出表征当前时刻Ti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前时刻Ti与上一时刻Ti-1之间的时间间隔范围为大于等于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且小于等于预设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缓存单元,用于顺序接收数据包,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所述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所述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数据控制单元,用于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其中,T2>T1,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T1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信息反馈单元,当所述数据控制单元确认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时,所述信息反馈单元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反馈单元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据包,打包成最后一个数据组,并将所述最后一个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反馈单元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需要执行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包括:继续判断所述T2时刻附近的T2’时刻的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并判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是否等于T1时刻、T2时刻或T2-T1时刻之间任意时刻数据包的大小,其中,T2’>T1,所述第三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如果等于,则确定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到预定大小数据包整数倍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n顺序接收数据包,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所述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所述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n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T1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其中,T2>T1;/n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时,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1 CN 20191105774501.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到预定大小数据包整数倍的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顺序接收数据包,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所述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所述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T1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其中,T2>T1;
当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时,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据包,打包成最后一个数据组,并将所述最后一个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需要执行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包括:继续判断所述T2时刻附近的T2’时刻的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并判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是否等于T1时刻、T2时刻或T2-T1时刻之间任意时刻数据包的大小,其中,T2’>T1,所述第三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如果等于,则确定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据包,打包成最后一个数据组,并将所述最后一个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如果不等于,继续等待接收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之后,数据包就清零,并重新累计接收到的数据包;其中,某个时刻的数据包的个数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等于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2与T1之间的时间间隔范围为大于等于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且小于等于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的步骤为每隔预定时间循环执行的步骤,每次执行所述步骤时选定的所述T2时刻为当前时刻,选定的所述T1时刻为上一次执行所述步骤的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2与T2’之间的时间间隔范围为大于等于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且小于等于预设值。


9.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缓存单元,用于顺序接收数据包,每当连续接收到n个数据包后,将所述n个数据包打包成数据组,并将所述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数据控制单元,用于判断T1时刻的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T2时刻的第二数据包的大小,以及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是否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其中,T2>T1,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T1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T2时刻已接收但未传输至应用层的数据包;
信息反馈单元,当所述数据控制单元确认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大小相等,并且在T1时刻到T2时刻之间没有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时,所述信息反馈单元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反馈单元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并将T2时刻前一个数据组传输完成后、累计接收的m个数据包,打包成最后一个数据组,并将所述最后一个数据组传输至应用层,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反馈单元输出表征T2时刻接收完所有数据包信息具体为:需要执行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数据传输结束的操作包括:继续判断所述T2时刻附近的T2’时刻的第三数据包的大小,并判断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大小是否等于T1时刻、T2时刻或T2-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爱国陈国栋谭轩谢从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