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081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孔,在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筒体通过第一外螺纹旋置在底座的螺孔内,在筒体的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在筒体内开设有与第二避让槽相连通的空腔,在筒体的空腔内设置有隔板,在隔板上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断口,在筒体的上部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顶柱活动插置在第二通孔内,在位于筒体外侧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在位于空腔内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提高了地脚螺栓的防锈效果,大幅延长了地脚螺栓的使用寿命。

A protective cover for foundation bo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防锈护套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地脚螺栓防锈护套的

技术介绍
地脚螺栓是一种用于将各种设备紧固在混凝土基础上的螺丝杆件,一般用于铁路、公路、电力、矿山、桥梁、塔吊、大跨度钢结构和大型建筑等基础设施。由于地脚螺栓的螺栓头和旋置在螺栓头上的螺母长期裸露在外,经受日晒雨淋,因此十分容易发生锈蚀的现象。目前,针对地脚螺栓所采用的防锈措施一般是在地脚螺栓上涂刷油漆,然而采用这种防锈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油漆容易发生龟裂脱落的现象,防锈效果较差,不能对地脚螺栓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缩短了地脚螺栓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地脚螺栓突出于地面,因此在夜间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容易绊倒行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可避免地脚螺栓受到腐蚀,延长地脚螺栓的使用寿命,并可避免绊倒行人的地脚螺栓保护套。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它包括有底座、筒体、盖体、顶柱和弹簧,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孔,在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筒体通过第一外螺纹旋置在底座的螺孔内,在筒体的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在筒体内开设有与第二避让槽相连通的空腔,在筒体的空腔内设置有隔板,在隔板上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断口,在筒体的上部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顶柱活动插置在第二通孔内,在位于筒体外侧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在位于空腔内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弹簧套置在顶柱上,弹簧的一端部抵靠在第一限位板上,另一端部抵靠在筒体的顶面上,在位于隔板上方的空腔内填充有防锈油,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凸台,在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盖体通过第二内螺纹旋置在环形凸台的第二外螺纹上,该盖体盖置在顶柱外侧。它还包括有密封圈,在所述筒体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密封圈卡置在环形卡槽内,并紧配合套置在顶柱外侧。它还包括有夜光硅胶套,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夜光硅胶套固定套置在环形凹槽内。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地脚螺栓保护套在使用时,先将地脚螺栓的螺母卸下,然后将底座通过第一通孔套置在地脚螺栓上,接着将螺母重新旋置在地脚螺栓上,并拧紧,再将筒体套置在地脚螺栓和螺母外侧,并将筒体旋置在底座上,再将盖体取下,并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下按压顶杆,将隔板上呈环形分布的断口所围合而成的部分顶落,使空腔内的防锈油流入筒体内部的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内,使地脚螺栓和螺母浸泡在防锈油内,从而大幅提高了地脚螺栓的防锈效果,对地脚螺栓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有效避免了地脚螺栓受到腐蚀,大幅延长了地脚螺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筒体的外周部套设夜光硅胶套,从而使得本地脚螺栓保护套具有夜光效果,防止绊倒行人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使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它包括有底座1、筒体2、盖体3、顶柱4、弹簧5、夜光硅胶套6和密封圈7,在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螺孔8,在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孔8相连通的第一通孔9,在所述筒体2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0,筒体2通过第一外螺纹10旋置在底座1的螺孔8内,在筒体2的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避让槽11和第二避让槽12,在筒体2内开设有与第二避让槽12相连通的空腔13,在筒体2的空腔13内设置有隔板14,在隔板14上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断口15,在筒体2的上部开设有与空腔13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6,所述顶柱4活动插置在第二通孔16内,在第二通孔1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密封圈7卡置在环形卡槽内,并紧配合套置在顶柱4外侧,在位于筒体2外侧的顶柱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7,在位于空腔13内的顶柱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8,所述弹簧5套置在顶柱4上,弹簧5的一端部抵靠在第一限位板17上,另一端部抵靠在筒体2的顶面上,在位于隔板14上方的空腔13内填充有防锈油19,在筒体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凸台20,在环形凸台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1,在所述盖体3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22,盖体3通过第二内螺纹22旋置在环形凸台20的第二外螺纹21上,该盖体3盖置在顶柱4外侧,在筒体2的外周部开设有环形凹槽23,所述夜光硅胶套6固定套置在环形凹槽23内。由图3所示,本地脚螺栓保护套在使用时,先将地脚螺栓24的螺母25卸下,然后将底座1通过第一通孔9套置在地脚螺栓24上,接着将螺母25重新旋置在地脚螺栓24上,并旋拧压紧在底座1上,再将筒体2套置在地脚螺栓24和螺母25外侧,并通过筒体2下部的第一外螺纹10旋置在底座1的螺孔8上,使螺母25位于第一避让槽11内,使地脚螺栓24的上部位于第二避让槽12内。再将盖体3取下,并克服弹簧5的弹力向下按压顶杆4,通过顶杆4下端部的第二限位板18将隔板14上呈环形分布的断口15所围合而成的部分26顶落,使空腔13内的防锈油19流入筒体2内部的第一避让槽11和第二避让槽12内,将地脚螺栓24和螺母25浸泡在防锈油19内,从而大幅提高了地脚螺栓24的防锈效果,对地脚螺栓24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通过在筒体2的外周部安装夜光硅胶套6,从而使得本地脚螺栓保护套具有夜光效果,防止绊倒行人现象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底座、筒体、盖体、顶柱和弹簧,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孔,在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筒体通过第一外螺纹旋置在底座的螺孔内,在筒体的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在筒体内开设有与第二避让槽相连通的空腔,在筒体的空腔内设置有隔板,在隔板上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断口,在筒体的上部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顶柱活动插置在第二通孔内,在位于筒体外侧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在位于空腔内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弹簧套置在顶柱上,弹簧的一端部抵靠在第一限位板上,另一端部抵靠在筒体的顶面上,在位于隔板上方的空腔内填充有防锈油,在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凸台,在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盖体通过第二内螺纹旋置在环形凸台的第二外螺纹上,该盖体盖置在顶柱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脚螺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底座、筒体、盖体、顶柱和弹簧,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孔,在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与螺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筒体通过第一外螺纹旋置在底座的螺孔内,在筒体的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在筒体内开设有与第二避让槽相连通的空腔,在筒体的空腔内设置有隔板,在隔板上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断口,在筒体的上部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顶柱活动插置在第二通孔内,在位于筒体外侧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在位于空腔内的顶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弹簧套置在顶柱上,弹簧的一端部抵靠在第一限位板上,另一端部抵靠在筒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博文朱绍杰刘随阳何攀曹志韩向哲黄伟陈阜东廖方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