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080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包括金属座和胶木铆卡头;所述胶木铆卡头呈圆柱形,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所述金属座呈三阶回转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体与胶木铆卡头上的第一圆柱槽相套合,且第二圆柱体的端面与胶木铆卡头相贴合。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连接件受损伤和效率低的问题,并且使用成本低。

A combined bakelite riveting c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胶木铆卡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胶木铆卡。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飞机制造生产中,在两个零件的连接件有过盈配合的要求,尤其是安装高锁螺栓,通常安装时是先将高锁螺栓的螺杆部分(螺纹部分的直径比钉杆小,可以将头部先放进去)放入孔内,然后用铆枪通过使用保护好的平面金属铆卡或纯胶木铆卡将连接件完全打入,以达到高锁螺栓帽与零件表面贴合的目的。在现有使用的平面金属铆卡中,一般在平面金属铆卡工作面上粘贴非金属材料,以防金属对金属撞击过程中损伤连接件,因粘贴的非金属材料在打击过程中很容易被击穿,会使平面金属铆卡与高锁螺栓帽直接撞击,从而导致因高锁螺栓的损伤而失效的情况,这样就会增添重新拆卸换掉损伤连接件的工作。在纯胶木铆卡使用中,虽然不会出现对连接件有损伤的情况,但因为全部是胶木材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断裂、破损等失效现象。这样极大的增加了胶木铆卡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组合胶木铆卡,能有效解决连接件受损伤和效率低的问题,并且使用成本低。本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座和胶木铆卡头;所述胶木铆卡头呈圆柱形,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所述金属座呈三阶回转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体与胶木铆卡头上的第一圆柱槽相套合,且第二圆柱体的端面与胶木铆卡头相贴合。还包括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包括相连的第四圆柱体和第五圆柱体,所述第三圆柱体的端部设有与第三圆柱体同轴的第二圆柱槽,该第二圆柱槽与第四圆柱体相套合,且第三圆柱体的端面与第五圆柱体的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圆柱槽的端口处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的尺寸为(2-4mm)*90°。所述胶木铆卡头的中部设有环形减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1、本技术通过金属座和胶木铆卡头的组合,能够解决金属铆卡和纯胶木铆卡的缺点,本申请中胶木铆卡头与连接件直接接触,避免金属座与连接件直接撞击,导致高锁螺栓损伤,且金属座对胶木铆卡头起支撑作用,降低胶木铆卡头发生断裂和破损的几率,使得在安装质量上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安装高锁螺栓,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胶木铆卡失效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中第一圆柱体用于插入铆枪口与铆枪配合,限制与铆枪口的同轴度。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的直径,使得第二圆柱体在第一圆柱体方向位置的端面贴合在铆枪口的工作面上,限制与铆枪的轴自由度,在第三圆柱体方向位置的端面与胶木铆卡头贴合,限制胶木铆卡头在轴向的自由度。第三圆柱体用来套合胶木铆卡头,限制胶木铆卡头的同轴度。2、本技术设置保护帽是为了避免胶木铆卡头因使用太久,在施工过程中突然破损,而从金属座上脱落,金属座直接损伤零件或连接件的现象发生,保护帽对零件或连接件起双重保护作用。当胶木铆卡头从金属座上脱落后,保护帽的第五圆柱体的端面就成了零件或连接件的保护面。3、第一圆柱槽的端口处设有倒角,用于储存多余的油脂,且避免胶木铆卡头受力后因变形而导致的不能与金属座分离的现象发生。4、倒角的尺寸为(2-4mm)*90°,该范围内的倒角所产生的效果更好。5、胶木铆卡头的中部设有环形减重槽,用于减轻胶木铆卡头的重量和提高美观度。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与铆枪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通过轴线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三维分解图(一);图4是实施例2的三维分解图(二);图5是实施例3通过轴线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3的三维分解图(一);图7是实施例3的三维分解图(二);图中标记:1、铆枪,2、胶木铆卡头,3、金属座贴合面,4、第一圆柱槽,5、倒角,6、环形减重槽,7、工作面,8、金属座,9、第一圆柱体,10、铆枪贴合面,11、第二圆柱体,12、第三圆柱体,13、胶木铆卡头贴合面,15、保护帽贴合面,16、第二圆柱槽,17、保护帽,18、第五圆柱体,19、第四圆柱体,20、小金属座贴合面,21、保护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作为本技术基本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包括金属座8和胶木铆卡头2;所述胶木铆卡头2呈圆柱形,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4;所述金属座8呈三阶回转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圆柱体9、第二圆柱体11和第三圆柱体12,所述第二圆柱体1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9、第三圆柱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体12与胶木铆卡头2上的第一圆柱槽4相套合,且第二圆柱体11的端面与胶木铆卡头2相贴合。所述第一圆柱体9用于插入铆枪口与铆枪1配合,使得第二圆柱体11的另一个端面与铆枪口的工作面贴合。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说明书附图4,本技术包括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包括金属座8和胶木铆卡头2。所述胶木铆卡头2呈圆柱形,其中,在工作过程中与零件或连接件直接接触的端面为工作面7,另一端面为金属座贴合面3。胶木铆卡头2的中部设有环形减重槽6,用于减轻胶木铆卡头2的重量和提高美观度。胶木铆卡头2在金属座贴合面3的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4,所述第一圆柱槽4的端口处设有倒角5,倒角5的尺寸为2mm*90°,用于储存多余的油脂,避免胶木铆卡头2受力后因变形而导致的不能与金属座8分离的现象发生。所述金属座8呈三阶回转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圆柱体9、第二圆柱体11和第三圆柱体12。第一圆柱槽4与金属座8上的第三圆柱体12套合,用于限制胶木铆卡头2与金属座8的同心度,配合间隙约为0.01-0.1mm。所述第二圆柱体1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9、第三圆柱体12的直径。其中,第二圆柱体11中靠第一圆柱体9的端面为铆枪贴合面10,靠第三圆柱体12一侧的端面为胶木铆卡头贴合面13。第一圆柱体9可以较细长,插入铆枪口与铆枪1配合,限制与铆枪口的同轴度。第二圆柱体11可以较大较短,第二圆柱体11的铆枪贴合面10贴合在铆枪口的工作面上,用于限制与铆枪1的轴自由度;第二圆柱体11的胶木铆卡头贴合面13与胶木铆卡头2上的金属座贴合面3贴合,用于限制胶木铆卡头2在轴向的自由度。第三圆柱体12可以是一个较小较短的圆柱体,用来套合胶木铆卡头2,用于限制胶木铆卡头2的同轴度。实施例3作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说明书附图5-7,本技术包括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包括金属座8、胶木铆卡头2和保护帽17。所述胶木铆卡头2呈圆柱形,直径约19mm,长度约24mm。其中,胶木铆卡头2在工作过程中与零件或连接件直接接触的端面为工作面7,另一端面为金属座贴合面3。胶木铆卡头2在金属座贴合面3的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4,径约为8mm,深度约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座(8)和胶木铆卡头(2);所述胶木铆卡头(2)呈圆柱形,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4);所述金属座(8)呈三阶回转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圆柱体(9)、第二圆柱体(11)和第三圆柱体(12),所述第二圆柱体(1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9)、第三圆柱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体(12)与胶木铆卡头(2)上的第一圆柱槽(4)相套合,且第二圆柱体(11)的端面与胶木铆卡头(2)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座(8)和胶木铆卡头(2);所述胶木铆卡头(2)呈圆柱形,一端开有同轴的第一圆柱槽(4);所述金属座(8)呈三阶回转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圆柱体(9)、第二圆柱体(11)和第三圆柱体(12),所述第二圆柱体(11)的直径大于第一圆柱体(9)、第三圆柱体(12)的直径;所述第三圆柱体(12)与胶木铆卡头(2)上的第一圆柱槽(4)相套合,且第二圆柱体(11)的端面与胶木铆卡头(2)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胶木铆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帽(17),所述保护帽(17)包括相连的第四圆柱体(19)和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存苟德森张宜德李虹飞蓝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