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983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水‑气换热芯体单元、油‑气换热芯体单元和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封头和用于传输水相的第一接管,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封头和用于传输油相的第二接管,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包括依次平行排列设置的外翅片板、侧封条、内翅片板、面封条和钎焊板,所述外侧通道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外侧通道的走向为波纹形,所述内侧通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内侧通道的走向为错齿形。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实现水体和油体的冷却,不仅减少了占用体积,冷却效率高;而且降低了换热成本。

An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for large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通过将来自热流体的热量传递至低温流体的节能设备,应用于汽车、化工、食品等领域。对于用在汽车上的换热器而言,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一方面需要通过安装发动机水冷系统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安装油冷却系统对机油进行降温,现有技术中此种安装多套冷却系统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换热成本,而且占用较大体积,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合并了现有技术中分开设置的水散热系统和油散热系统,能够同时实现水体和油体的冷却,不仅减少了占用体积,冷却效率高;而且降低了换热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水-气换热芯体单元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和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之间通过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上设置有用于传输水相的第一接管,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上设置有用于传输油相的第二接管,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的组成结构相同;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包括依次平行排列设置的外翅片板、侧封条、内翅片板和面封条,由所述外翅片板和侧封条构成的外侧通道与由内翅片板和面封条构成的内侧通道通过钎焊板隔开,所述外侧通道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外侧通道的走向为波纹形,所述内侧通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内侧通道的走向为错齿形。优选的,所述钎焊板的厚度为0.4~0.6mm。优选的,所述钎焊板采用6063-T1材质。优选的,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两侧的两侧还设置有支撑底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合并了现有技术中分开设置的水散热系统和油散热系统,能够同时实现水体和油体的冷却,不仅减少了占用体积,冷却效率高;而且降低了换热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热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中外翅片、钎焊板和侧封条的位置结构关系;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中内翅片、钎焊板和面封条的位置结构关系;图5是换热芯体中水-气的走向或者油-其的走向;图6是图5中C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外翅片板中外侧通道的走向;图7是局部内翅片板和侧封条之间的位置结构关系;图8是内翅片板中内侧通道的走向;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1、外翅片板;12、侧封条;13、内翅片板;14、面封条;15、外侧通道;16、内侧通道;2、油-气换热芯体单元;3、挡板;4、第一封头;5、第一接管;6、第二封头;7、第二接管;8、钎焊板;9、支撑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包括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之间通过挡板3固定连接,两个体系互相独立,能够同时用于引入温度较低的气流对冷却水进行散热、对机油进行散热,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组成结构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封头4,用于分配水流体,第一封头4上设置有第一接管5,冷却水从一个封头引入后进行散热,然后从另一个封头引出,两个封头呈对角线设置。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封头6,用于分配机油体,第二封头6上设置有第二接管7,机油从一个封头引入后进行散热,然后从另一个封头引出,两个封头同样呈对角线设置。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底板9,用于增加支撑强度。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包括依次平行排列设置的外翅片板11和内翅片板13,外翅片板11沿着走向的两端设置有侧封条12,内翅片板13沿着走向的两端设置有面封条14,侧封条12和面封条14呈正交垂直设置。外翅片板11和侧封条12构成外侧通道15,用于空气的引流;内翅片板13和面封条14构成内侧通道16,用于冷却水或者机油的引流,外侧通道15和内侧通道16通过钎焊板8隔开。综合考虑液压和成本,钎焊板8的厚度设置为0.4~0.6mm,且钎焊板8采用6063-T1材质。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外翅片板11内的外侧通道15截面形状为U形,外侧通道15的走向为波纹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三角形设计,本结构具有不容易脏堵的优势。如图7和图8所示,内翅片板13内的内侧通道16截面形状为矩形,内侧通道16的走向为错齿形,最大化增加水相或者油相的走向路径,提高散热效率。设备运行时,车辆发动机的冷却水从一侧的第一接管5进入到第一封头4内进行流向的分配,冷却水通过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内的内侧通道进入,温度较低的气流通过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内的外侧通道进入,通过温度较低的气流对冷却水进行降温,经过降温的冷却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同时,车辆发动机的机油从一侧的第二接管5进入到第二封头4内进行流向的分配,机油通过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内的内侧通道进入,温度较低的气流通过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内的外侧通道进入,通过温度较低的气流对机油进行降温。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之间通过挡板(3)固定连接,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封头(4),所述第一封头(4)上设置有用于传输水相的第一接管(5),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封头(6),所述第二封头(6)上设置有用于传输油相的第二接管(7),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组成结构相同;/n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包括依次平行排列设置的外翅片板(11)、侧封条(12)、内翅片板(13)和面封条(14),由所述外翅片板(11)和侧封条(12)构成的外侧通道(15)与由内翅片板(13)和面封条(14)构成的内侧通道(16)通过钎焊板(8)隔开,所述外侧通道(15)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外侧通道(15)的走向为波纹形,所述内侧通道(1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内侧通道(16)的走向为错齿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车辆用集成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之间通过挡板(3)固定连接,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封头(4),所述第一封头(4)上设置有用于传输水相的第一接管(5),所述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封头(6),所述第二封头(6)上设置有用于传输油相的第二接管(7),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和油-气换热芯体单元(2)的组成结构相同;
所述水-气换热芯体单元(1)包括依次平行排列设置的外翅片板(11)、侧封条(12)、内翅片板(13)和面封条(14),由所述外翅片板(11)和侧封条(12)构成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扣华
申请(专利权)人:艾普尔换热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