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73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上预制构件下端侧面嵌装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上撑板、下撑板和竖向撑板;上撑板与上侧对应的上竖向钢筋连接;下预制构件中与连接件相对的下竖向钢筋的上端具有伸出下预制构件上端面的连接段;下撑板开有下板通孔,连接段伸入下撑板的下板通孔;连接段外具有外螺纹,连接段上安装有垫圈和紧固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接方便,施工难度低、速度快;灌浆方便,与已有的套筒灌浆相比,大大降低了注浆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连接件交替布置在剪力墙两侧,保证上预制构件与下预制构件之间的传力分布均布,便于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体的现场干法安装。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hear wall vertical assembly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主要结构体系,其是由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民用建筑中的住宅、公寓等。一般的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进行竖向连接时,均是采用环扣方式进行上下连接。下墙体在对接时,需要预埋钢筋与环扣相套,最后还需要注浆。安装难度和注浆施工难度非常大、效率低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墙体竖向钢筋较多,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形式,如何解决墙体的竖向连接,特别是墙体中竖向钢筋的连接,对于结构安全、简化施工、节省工序、降低成本有诸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通过新的连接件,省去钢筋和套筒的插接,简化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包括下预制构件和上预制构件;所述上预制构件下端侧面嵌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上撑板、下撑板,以及连接在上撑板、下撑板之间的竖向撑板;所述上预制构件内埋有上竖向钢筋和上横向钢筋,上撑板与上侧对应的上竖向钢筋连接;所述下预制构件内埋有下竖向钢筋和下横向钢筋,下预制构件中与连接件相对的下竖向钢筋的上端具有伸出下预制构件上端面的连接段;所述下撑板开有下板通孔,连接段伸入下撑板的下板通孔;所述连接段外具有外螺纹,连接段上安装有垫圈和紧固螺母。其进一步是:所述上撑板的两侧开有上板通孔,两个上板通孔以上撑板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上竖向钢筋的下端对应插入两个上板通孔中;所述下撑板与上撑板上下相对,下撑板中心开有一个所述下板通孔。插入所述上撑板上板通孔中的上竖向钢筋的下端设有弯头。所述连接件的截面呈U型、M型或者Z型。所述连接件嵌装在上预制构件下端一侧面。所述连接件嵌装在上预制构件下端两侧面,两侧面的连接件交替布置。所述上预制构件截面预留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00mm,预制构件下端侧面嵌装有连接件后的保留截面宽度不小于40mm。所述下预制构件上端面铺设有一层坐浆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接方便:施工时,下预制构件上现铺设坐浆层,然后上预制构件吊装到下预制构件上,下竖向钢筋上端的连接段穿过下撑板的下板通孔,最后通过垫圈、紧固螺母固定连接,施工难度低、速度快;下板通孔可以设计的略大,降低施工精度要求;灌浆方便:在对接完成后,直接向连接件中注浆,或者向连接件中填充水泥砂浆即可;与之前的套筒灌浆相比,大大降低了注浆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剪切受力均匀:连接件交替布置在剪力墙两侧,保证上预制构件与下预制构件之间的剪切力分布均布,提高剪力墙的抗剪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图中:1、下预制构件;2、上预制构件;3、上竖向钢筋;3-1、弯头;4、垫圈;5、连接件;5-1、上撑板;5-2、竖向撑板;5-3、下撑板;6、紧固螺母;7、下竖向钢筋;7-1、连接段;8、坐浆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包括下预制构件1和上预制构件2。上预制构件2内埋有上竖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下预制构件1内埋有下竖向钢筋7和下横向钢筋。以上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赘述。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连接件5嵌装在上预制构件2下端的两侧面,两侧面的连接件5交替布置。连接件5与上预制构件2一起浇筑成型,上预制构件2截面宽度要求大于50cm,连接件5截面宽度要求大于30cm。连接件5包括上撑板5-1、下撑板5-3,以及连接在上撑板5-1、下撑板5-3之间的竖向撑板5-2,下撑板5-3与上撑板5-1上下相对。上撑板5-1、竖向撑板5-2、下撑板5-3是一体式结构,可以用截面呈U型、M型或者Z型的钢材直接接取得到。上撑板5-1的两侧开有上板通孔,两个上板通孔以上撑板5-1中心线对称布置,下撑板5-3中心开有一个下板通孔。上预制构件2中与上撑板5-1对应的上竖向钢筋3的下端插入两个上板通孔中,并且,在此上竖向钢筋3的下端设有弯头3-1。下预制构件1中与连接件5相对的下竖向钢筋7的上端具有伸出下预制构件1上端面的连接段7-1;下撑板5-3开有下板通孔,连接段7-1伸入下撑板5-3的下板通孔;连接段7-1外具有外螺纹,连接段7-1上安装有垫圈4和紧固螺母6。在装配上预制构件2时,下预制构件1上端面先铺设一层坐浆层8。施工方法:上预制构件2、下预制构件1预先浇筑成型,连接件5与上预制构件2一起浇筑成型;在下预制构件1上端面先铺设一层坐浆层8;然后,吊装上预制构件,下竖向钢筋上端的连接段穿过下撑板的下板通孔,最后通过垫圈、紧固螺母固定连接;最后,采用比墙体高一个等级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向连接件中注浆封口,或者向连接件中填充水泥砂浆,表面与墙面平齐。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对接方便,施工难度低、速度快;与之前的套筒灌浆相比,本技术灌浆方便,大大降低了注浆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本技术中连接件交替布置在剪力墙两侧,保证上预制构件与下预制构件之间的剪切力分布均布,提高了剪力墙的抗剪强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包括下预制构件(1)和上预制构件(2);/n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预制构件(2)下端侧面嵌装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包括上撑板(5-1)、下撑板(5-3),以及连接在上撑板(5-1)、下撑板(5-3)之间的竖向撑板(5-2);所述上预制构件(2)内埋有上竖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上撑板(5-1)与上侧对应的上竖向钢筋(3)连接;/n所述下预制构件(1)内埋有下竖向钢筋(7)和下横向钢筋,下预制构件(1)中与连接件(5)相对的下竖向钢筋(7)的上端具有伸出下预制构件(1)上端面的连接段(7-1);所述下撑板(5-3)开有下板通孔,连接段(7-1)伸入下撑板(5-3)的下板通孔;所述连接段(7-1)外具有外螺纹,连接段(7-1)上安装有垫圈(4)和紧固螺母(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包括下预制构件(1)和上预制构件(2);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预制构件(2)下端侧面嵌装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包括上撑板(5-1)、下撑板(5-3),以及连接在上撑板(5-1)、下撑板(5-3)之间的竖向撑板(5-2);所述上预制构件(2)内埋有上竖向钢筋(3)和上横向钢筋,上撑板(5-1)与上侧对应的上竖向钢筋(3)连接;
所述下预制构件(1)内埋有下竖向钢筋(7)和下横向钢筋,下预制构件(1)中与连接件(5)相对的下竖向钢筋(7)的上端具有伸出下预制构件(1)上端面的连接段(7-1);所述下撑板(5-3)开有下板通孔,连接段(7-1)伸入下撑板(5-3)的下板通孔;所述连接段(7-1)外具有外螺纹,连接段(7-1)上安装有垫圈(4)和紧固螺母(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装配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5-1)的两侧开有上板通孔,两个上板通孔以上撑板(5-1)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上竖向钢筋(3)的下端对应插入两个上板通孔中;所述下撑板(5-3)与上撑板(5-1)上下相对,下撑板(5-3)中心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雷王广辉黄锐魏建明张家松胡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