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465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渔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包括深水网箔、集鱼平台以及取鱼部;深水网箔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相连的取鱼部;取鱼部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的上表面相平齐;集鱼平台是整体式浮动集鱼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高集鱼效率、安全可靠、成本低、易安装以及使用方便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

Fish collecting system composed of fish collecting platform and deep water net f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
本技术属于渔业
,涉及一种集鱼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
技术介绍
集鱼平台和网箔这两个工艺早已经有应用了,但是都是单独应用在集诱鱼系统中,从未将二者组合起来使用。和传统的定点式或船舶式集鱼平台相比,集鱼平台的运行可以借助锚固系统全年实现随水位与流量变化而变化,可以承载较大的负荷。集鱼平台的主要作用是鱼类收集,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下泄流量。由于集鱼平台布置在河道中,离岸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水中拼装集鱼平台难度较大,拼装而成的集鱼平台结构稳定性较差,在较大的下泄流量影响下,容易解体。而整体式专用集鱼平台虽然造价较高,但是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拖运方便,便于安全度汛。传统的诱鱼措施主要是利用外界因素(如声音、灯光、气泡等)来进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的成本高、有的技术复杂、有的使用不方便,有的导鱼效果不佳等。还有一些诱鱼设施是导鱼网和导鱼栅,但是,导鱼网在水中不易固定,稳定性较差,而导鱼栅不易安装、固定以及成本较高。也有用网箔进行捕鱼作业。常见的网箔呈对称的倒八字形,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翼网、中心挺网、谎旋网、大轮网、张网、沉浮子及附属件等构成,一般有四个网门入口,呈上、下、左、右对称分布,而且还设置了多道闸门。这种网箔的拦网设施对称分布,拦鱼面相对较小,拦网角度大,拦网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差,另外,与拦网相连的就是网门,一般网箔的网门在20~40片之间,各网门间的高和宽不一致,其规格从第一道网门到最后一道网门是不断减小的,呈现出一个喇叭状,这样的结构使得过鱼效率低、集鱼的防逃率低。因此,寻求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价格更低廉的诱鱼方法是近年来许多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高集鱼平台集鱼效率、安全可靠、成本低、易安装以及使用方便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包括深水网箔、集鱼平台以及取鱼部;所述深水网箔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所述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所述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所述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相连的取鱼部;所述取鱼部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集鱼平台是组装式浮动集鱼平台。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离岸拦网的长度大于靠岸拦网的长度;所述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均是60°-70°;所述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过鱼通道内沿鱼群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所述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的第一道网门处。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第一道网门的宽度以及第二道网门的宽度是L1;所述第三道网门的宽度是L2;所述L1>L2。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的网状结构相同,均包括拦网;所述拦网的高度不大于8.5m;所述拦网的网目边长不大于2.5cm;所述拦网是由聚乙烯纤维材质的网线编织而成,网线规格250D-380D/4-1200股,断裂强度7.5g/D;所述拦网的绳索是由聚乙烯纤维材质制作,绳索的直径是30mm,绳索置于拦网的上纲以及下纲;所述拦网的水平缩结系数ET是0.6,垂直缩结系数EN是0.8。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还包括网箔固定装置;所述网箔固定装置包括系缆桩、浮鼓以及负压锚;所述浮鼓置于靠岸网箔带的顶部、离岸网箔带的顶部、靠岸拦网的顶部以及离岸拦网的顶部;所述负压锚置于靠岸网箔带的底部、离岸网箔带的底部、靠岸拦网的底部以及离岸拦网的底部;所述系缆桩置于岸边并与靠岸网箔带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负压锚是多个,相邻两个负压锚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m;所述浮鼓通过纤维绳分别与靠岸网箔带的顶部、离岸网箔带的顶部、靠岸拦网的顶部以及离岸拦网的顶部相连;所述系缆桩通过纤维绳与靠岸网箔带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集鱼平台是由过鱼通道、集鱼箱、空舱、艉舱、艏舱、紧缆器组成的整体式集鱼平台。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该集鱼系统包括深水网箔、集鱼平台以及取鱼部;深水网箔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相连的取鱼部;取鱼部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的上表面相平齐;集鱼平台是整体式浮动集鱼平台。本技术所采用的深水网箔装置中设置了拦网,增大了拦鱼面积;网箔用浮鼓和负压锚进行固定,增强了网箔在急流中的稳定性;网门是一种宽入紧出的形式,进口大提高了过鱼率,出口小且规格一致提高了防逃性能;同时,三道网门是呈梯度设置的,这种设计模式不仅适应了鱼类的行为学需求,还可以把底层鱼类引诱到集鱼箱中。本技术不仅结合了集鱼平台的构造而设计,还根据鱼类的行为学特征设计了不同高度的网门,在提高诱鱼效率的同时,可以诱集生活在底层水域中的鱼类。该装置具有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方便、可调节范围大、诱鱼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采用了多网片模式,每个网片的进口大出口小,有效的保证了诱鱼成功率且极大的降低了逃跑率。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配置灯光,和传统的诱鱼措施相结合,极大的提升了诱鱼效率。与传统的诱鱼方式相比,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箔装置具有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方便、可调节范围大、诱鱼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通过在集鱼平台上安装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箔装置产生诱导作用,有效的引导鱼类进入取鱼部中,从而达到鱼类转运,保证鱼种繁衍的目的,该装置安全有保障、费用成本低、集鱼效率高、集鱼范围广、操作灵活且对鱼体无损伤。同时,本技术所采用的是整体式专用集鱼平台,集鱼周期到来之前利用绞锚艇将集鱼平台从度汛码头拖至集鱼点。本技术所提供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能够将深水网箔以及集鱼平台高度嵌合,提高集鱼平台的集鱼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网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采用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采用的集鱼平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包括深水网箔、集鱼平台(7)以及取鱼部(1);所述深水网箔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所述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所述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所述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7)相连的取鱼部(1);所述取鱼部(1)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7)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集鱼平台(7)是整体式浮动集鱼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包括深水网箔、集鱼平台(7)以及取鱼部(1);所述深水网箔包括靠岸网箔带、离岸网箔带、靠岸拦网以及离岸拦网;所述靠岸拦网与靠岸网箔带相连;所述离岸拦网与离岸网箔带相连;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相对且非对称设置;所述靠岸网箔带与离岸网箔带并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内设置有多道网门,沿鱼群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过鱼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集鱼平台(7)相连的取鱼部(1);所述取鱼部(1)的上表面与集鱼平台(7)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集鱼平台(7)是整体式浮动集鱼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岸拦网的长度大于靠岸拦网的长度;所述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均是60°-70°;所述靠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离岸拦网与河流横断面之间的夹角;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鱼通道内沿鱼群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所述第一道网门、第二道网门以及第三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所述靠岸拦网与离岸拦网之间的交汇处置于过鱼通道中的第一道网门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鱼平台和深水网箔组成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网门的宽度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堂段川王海龙张宏伟邓育林吴雷秦鑫杨标何绍波倪德先王畴郭晓舫陈国庆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