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58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包括:用于盛放釉浆的釉桶,及设置在所述釉桶外部的降温隔层,所述降温隔层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当所述釉浆降温装置处于降温状态时,冷却通道中通入冷却液,对所述釉桶进行降温,即在釉桶外部设置降温隔层,将冷却液通入降温隔层的冷却通道中,实现了对釉桶进行降温的效果,保证了釉浆流速的稳定性。

A cooling device for glaze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釉浆降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釉浆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釉浆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在陶瓷生产中,釉浆为瓷器釉料,季节及温度变化对于釉浆性能影响很大,这种情况在行业内相当普遍。具体的,由于冬季气温低,因此釉浆细度、水分、流速都相对稳定;而到了春夏季,环境温度较高,釉浆因环境温度较高导致甲基失效的问题,流速容易出现波动,增加了施釉时对于质量的把控难度,也导致在施釉环节中容易出现凹坑针孔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釉浆降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境温度较高时,釉浆因环境温度较高导致甲基失效,流速容易出现波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其中,包括:用于盛放釉浆的釉桶,及设置在所述釉桶外部的降温隔层,所述降温隔层内设置有冷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降温隔层的上部,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降温隔层的下部,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降温隔层的下部之间形成下流道口,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降温隔层的上部之间形成上流道口,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主流道;当所述釉浆降温装置处于降温状态时,冷却液流经下流道口、主流道和上流道口,对所述釉桶进行降温。进一步地,所述釉浆降温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降温隔层相连接的冷却塔,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冷却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隔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塔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隔层与所述釉桶侧面的外壁贴合连接,所述降温隔层的下端面与所述釉桶的下端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釉桶为八角釉桶。进一步地,所述釉浆降温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釉桶下方的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包括:用于盛放釉浆的釉桶,及设置在所述釉桶外部的降温隔层,所述降温隔层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本专利技术在当所述釉浆降温装置处于降温状态时,冷却通道中通入冷却液,对所述釉桶进行降温,即在釉桶外部设置降温隔层,将冷却液通入降温隔层的冷却通道中,实现了对釉桶进行降温的效果,保证了釉浆流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釉浆降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釉浆降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釉浆降温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釉桶;200、降温隔层;210、第一隔板;220、第二隔板;211、下流道口;221、上流道口;230、主流道;240、进水口;250、出水口;260、冷却管道;300、支架;400、冷却塔;410、开关阀;420、进水管;43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由于当环境温度较高时,釉浆因甲基失效的问题,流速容易出现波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釉浆浆池进行降温。传统做法有三种,第一种,加强釉浆浆池通风换热;第二种,加管道将冷水从釉浆浆池桶壁外部自流降温;第三种,用冷风机对釉浆浆池筒体降温。而这些方法起到的降温效果均不明显,同时对水电等资源可浪费较大。本专利技术既不使用冷风机进行降温,也不会将冷水从釉浆浆池桶壁外部自流降温,节省了水电资源。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包括:用于盛放釉浆的釉桶100,及设置在所述釉桶100外部的降温隔层200。所述降温隔层200内设置有冷却通道,当所述釉浆降温装置处于降温状态时,所述冷却通道中通入冷却液,对所述釉桶100进行降温。本专利技术在釉桶100外部设置降温隔层200,将冷却液通入降温隔层200的冷却通道中,实现了对釉桶100进行降温的效果,保证了釉浆流速的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冷却液可以充分的在釉桶100外部流动,以增加降温效果,在所述降温隔层200内用隔板进行半隔断,采用迷宫式方法制作,保证循环冷却液充分的流动性,同时还可加强隔层的强度,使其不宜变形。具体的,所述冷却通道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210和多个第二隔板220,所述第一隔板210设置于所述降温隔层200的上部,所述第二隔板220设置于所述降温隔层200的下部,且所述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交错设置。这样,冷却通道中形成的流道是蜿蜒曲折的,冷却液在其内流动时,时间更久,降温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10与所述降温隔层200的下部之间形成下流道口211,所述第二隔板220与所述降温隔层200的上部之间形成上流道口221,所述第一隔板210与第二隔板220之间形成主流道230;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隔板210和第二隔板220并没有将冷却通道直接隔断,而是在第一隔板210的下部留出下流道口211,在第二隔板220的上部留出上流道口221。即,第一隔板210自降温隔层200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延伸而成,且所述第一隔板210的第二端悬空,形成下流道口211;第二隔板220自降温隔层200的第二侧向第一侧延伸而成,且所述第二隔板220的第一端悬空,形成上流道口221。当所述釉浆降温装置处于降温状态时,冷却液流经下流道口211、主流道230和上流道口221,对所述釉桶100进行降温。可以理解的,所述上流道口221和下流道口211是间隔设置的。也就是说,冷却液通过下流道口211进入主流道230,在主流道230上自下而上,进入上流道口221;然后再通过所述上流道口221进入主流道230,在主流道230上自上而下,进入下流道口211……图中箭头方向为冷却液流动方向。优选的,所述降温隔层200的高度与所述主流道230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所述主流道230是沿所述降温隔层200的竖直方向设置的。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釉桶底壁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冷却管道260,所述冷却管道260可设置为多个,也可设置为中空的筒体,其横截面与所述釉桶的横截面相同。这样,对侧壁进行降温的同时,对釉桶的底壁也进行了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的纵截面可设置为任意形状。优选地,设置为长方形。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釉浆降温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降温隔层200相连接的冷却塔400,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冷却塔400相连通。图中箭头方向是指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冷却塔400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釉浆的釉桶,及设置在所述釉桶外部的降温隔层,所述降温隔层内设置有冷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釉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釉浆的釉桶,及设置在所述釉桶外部的降温隔层,所述降温隔层内设置有冷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降温隔层的上部,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降温隔层的下部,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釉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降温隔层的下部之间形成下流道口,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降温隔层的上部之间形成上流道口,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主流道;当所述釉浆降温装置处于降温状态时,冷却液流经下流道口、主流道和上流道口,对所述釉桶进行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釉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釉浆降温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降温隔层相连接的冷却塔,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冷却塔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成介朱昌军周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