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名湖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17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包括柱、主梁、现浇肋梁、数块拼接在一起的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及现浇面层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每块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连接处有主梁或现浇肋梁和面层钢筋混凝土一次浇注形成一个整体装配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叠合楼板,楼板太厚,混凝土钢筋用量大,跨度小,抗荷载差,预制叠合板连接处易发生裂缝和传统现浇空心楼盖的芯模安装不稳定、易发生上浮、偏移、破损、增加芯模材料费,芯模人工安装费;且有着传统叠合楼板和现浇空心楼盖的优点,无需模板,结构性稳定;且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有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其有荷载作用,减少了大部分桁架搭设;达到了跨度大,抗震性好,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用量,减少人工,节少了大量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A kind of assembled multi ribbed beam cavity composite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矿资源开采控制,环境保护要求,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国家对建筑行业要求更环保、节能,也推出各种节能、环保的建筑新技术,如装配式建筑和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等。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是工厂标准化生产,保证质量,其中装配式叠合楼板更是减少搭架和模板安装施工工序,减少了人力要求,减少人工和模板材料等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节省施工成本;但传统的装配式叠合楼板,跨度小,装配叠合构件和现浇混凝土叠合而成的楼板太厚,加重了楼板自重,造成了原材料浪废,且装配式叠合构件之间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裂缝,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等问题。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一种工厂生产好芯模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在楼板的上下层钢筋之间,然后一次浇注完成整个楼板混凝土,芯模在楼板内形成了多个空腔,减少了楼板自身重量,减少了荷载,达到了大跨度,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用量,增强荷载力;但芯模只在混凝土中起到使楼板形成空腔作用,属于一种耗材,增加了工程材料成本和现场安装人工成本,增加了施工工期,且现场安装芯模经常出现抗浮不稳定,安装不平直,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上浮、偏移、破损、达不到原设计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装配式叠合楼板跨度小、楼板厚、自重负荷大、混凝土钢筋用量多、装配式叠合构件之间连接结构不稳定,易产生裂缝,使整个楼板结构不稳定等问题,以及解决现浇空心楼盖缺点:增加芯模用量和安装人工成本、施工工期,安装抗浮不稳定、不平直,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上浮,偏移,破损,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为了实现解决以上装配式叠合楼板和现浇空心楼盖的缺点和保留两种施工方法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其分为工业化生产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和现浇的柱、主梁、肋梁、面层的钢筋,一次浇注混凝土形成的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和传统装配式叠合楼板一样,减少搭架和模板安装施工工序,减少人工和模板材料等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节省施工成本,且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有纵向、横向肋梁,其自身有负荷载作用,与传统装配式叠合构件相比,减少大部分支撑和桁架;且与现浇空心楼盖一样,节省钢筋混凝土用量,达到跨度大、结构性稳定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是按建筑图纸设计要求,在工厂生产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其生产过程如下:一、备料,主要包括:钢筋、金属网、水泥、沙石、模具、机器设备。二、制作:1、人工将凝固在挡板、模具、模台上的大块混凝土清理后用除尘器进行清理;2、将构件CAD图纸送到主电脑上,确定后,划线机自动按图纸在模台上划出模具装边线,及预埋件安装位置;3、喷涂机对模台表面进行脱模剂喷洒,扫抹;4、在划线位置安装下边模,铺上金属网后安装肋梁钢筋,把肋梁钢筋全部安装完成后,在肋梁内找不少于四个点安装能平衡吊起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的吊环;5、安装电器合、预埋件和水电预留孔模具;6、安装肋梁空腔口模组,且要在每个模组底面和模台面中间放不少于四个厚度≤40mm的水泥垫块,使其浇注完混凝土后和金属网一块形成厚≤40mm的下底面板;7、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运输小车,向布料机放料,布料机扫描到基准点开始自动布料或手动布料,振动平台工作到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溢出时停止振捣;肋梁混凝土高度应与空腔上盖底面在一个水平,完成以上工作后清理模具、模台、地面上的残留混凝土,检查模具、埋件是否有移位或涨模,若有需立即处理;8、混凝土达到合适初凝状态时进行表面拉毛工作,拉毛工作要求平直,匀称,深度一致在3--5mm左右;9、拉毛后蒸养前需要静停以手压无痕为准,放置蒸养室最高温度不高于60℃,养护总时间不少于8h;10、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养强度70%以上,拆卸模具后将混凝土残渣等杂物清扫干净,安装完成所有空腔则板和面盖板,使其形成一块完整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11、把安装好则板和上盖板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吊运至冲洗区,用高压水枪冲洗拆开模具四周肋梁的端头,使端头形成粗糙面;12、检查构件外观无误后,报检办入库交接手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横向则面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横向则面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本专利技术实施时是将在工厂生产好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图3)运到施工现场;所述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应用合适吊具挂扣在预埋吊环(12)上,使其平衡吊起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放在用工程模具做好的主梁(3)和现浇肋梁(4)的梁底模上,主梁底模和现浇肋梁底模有加固支撑,支撑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无上翼密肋空腔叠合构件的横向肋梁(5)外伸的面钢筋(8、)底钢筋(9)和纵向肋梁(6)外伸的面钢筋(10)、底钢筋(11)有合适的长度伸入在主梁(3)或现浇肋梁(4)内,且现浇肋梁(4)和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底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的现浇肋梁(4)连接在主梁(3)上,主梁(3)和柱(2)连接,安装完成所有主梁(3)现浇肋梁(4)的钢筋绑扎,尔后安装所有的管线预埋件,最后绑扎面层钢筋(7)于外露箍筋(15)或肋梁面钢筋和主梁面钢筋上,完成各种工序后一次浇注完成柱(2)、主梁(3)、现浇肋梁(4)、面板(1)混凝土形成整个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横向则面截面图;所述的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是由多块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和主梁(3)、现浇肋梁(4)、面板(1)和面层钢筋(7)组成;所述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有横向肋梁外露面钢筋(8)、底钢筋(9),纵向肋梁外露面钢筋(10)底钢筋(11)合适的长度伸入在主梁(3)或现浇肋梁(4)内,使其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之间的连接位置不会出现裂缝。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无上翼密助梁空腔叠合构件;所述的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是由横向肋梁(5)纵向肋梁(6)交叉组成多个井字型,井字形周围则面装上挡板(14)和面盖板(13)与底面板(16)形成一块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横则面截图,如图(4)所示,生产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时,肋梁混凝土的高度应与空腔面盖板(13)底面在一个水平,横向肋梁面钢筋(8)、纵向面钢筋(10)外露在混凝土外,且所有肋梁箍筋(15)上部有合适的部位外露在混凝土外;所述的肋梁内有不少于四个预埋吊环(12),肋梁底部有底面板(16),底面板内有金属网(17);所述的底面板(16)与横向肋梁(5)、纵向肋梁(6)、周围则板、(14)面盖板(13)形成多个单独空腔(1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包含数块拼接起来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和现浇柱、主梁、肋梁、面层的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其特征是,每块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连接处有主梁或现浇肋梁和面层钢筋混凝土一次性浇注成为一个整体的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包含数块拼接起来的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和现浇柱、主梁、肋梁、面层的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其特征是,每块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连接处有主梁或现浇肋梁和面层钢筋混凝土一次性浇注成为一个整体的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有纵向、横向交叉在一起的肋梁,形成了多个井字形无周围则板和面上顶盖板的空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底部有厚度≤40mm的底面板,底面板内有金属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密肋梁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装配式无上翼密肋梁空腔叠合构件的井字形顶面和则面、周围应有小于10mm的面盖板和则挡板,使其形成多个独立空腔,盖板和挡板可为金属板、金属网、水泥组合板、塑料板等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名湖陶延东
申请(专利权)人:陈名湖陶延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