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093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藏集装箱,具体涉及冷藏保鲜及运输技术领域,包括集装箱和制冷系统,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空间为冷藏室,设有冷藏室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风机和冷凝压缩机组,风机位于冷藏室内部,集装箱外部设有外置框架,该外置框架用于固定连接冷凝压缩机组,将外置框架设置于集装箱外部不仅有利于冷凝压缩机组的散热,还便于冷凝压缩机组的安装维修。

A kind of refrigerated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藏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藏集装箱,属于冷藏保鲜及运输

技术介绍
冷藏集装箱,是指一种具有良好隔热、且能维持一定低温要求、适用于各类易腐食品的运送、储存的特殊集装箱。现有技术的冷藏集装箱多采用强制通风方式,将集装箱内部划分为机械室和储存仓,将冷空气吹向储存仓内的生鲜食品,从而达到保鲜目的。机械室内配备有蒸发器,蒸发器连通风扇,该风扇是将来自于蒸发器的冷空气送至储存仓的主要送风单元,并在储存仓内形成循环送风,冷空气吹向储存仓内的生鲜食品对其进行冷却,达到保鲜目的。但是,集装箱划分为机械室和储存仓的结构形式存在诸多缺陷,首先,集装箱划分为两部分会导致储存仓内部空间减小,影响储存仓的储存量;其次,集装箱封闭较严,蒸发器设置在机械室内,存在不易安装维修、影响蒸发器散热等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4329860公开了一种冷库,包括集装箱状的冷库本体和制冷机组,所述冷库本体包括用于存放制冷机组的机组室、用于存放货物的冷藏室,所述的冷库本体上设有供出入所述的机组室的机组室门。该专利技术集装箱机组室很难将制冷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大量热量散发至外部,且机组室占用了冷藏室的储存面积,影响生鲜食品的储存量。另外,该专利技术在顶部设置导流板形成回风腔,采用冷风机下部送风,顶部回风的循环方式,但冷风机吹出的温度较低的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向集装箱下部扩散,不能形成集装箱顶部回流的气流循环方式,不仅会造成冷风机出风效率降低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冷藏箱内部的控温温度。为了解决上述冷藏集装箱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并且使冷藏集装箱内部按照正确方向进行冷风气流循环,制冷研发人员急需开发一种冷藏集装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集装箱,一方面解决冷凝压缩机组安装维修不便、散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解决风机固定在集装箱内部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和制冷系统,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空间为冷藏室,设有冷藏室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风机和冷凝压缩机组,所述风机位于冷藏室内部,还包括外置框架,所述外置框架位于除集装箱冷藏室门以外的任意侧面和/或顶面,该外置框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压缩机组,所述冷凝压缩机组通过制冷管路穿过集装箱侧面或顶面,与冷藏室内部的风机相连。所述集装箱包括两侧长度方向的侧板、宽度方向的集装箱门端、集装箱门端相对的集装箱末端、顶板、地板,其中集装箱门端可以设置为冷藏室门。所述外置框架呈托盘状,一端与集装箱地板连接,另一端向集装箱外部方向延伸,冷凝压缩机组放置在外置框架上。优选地,所述外置框架包括底梁、顶梁和立柱,该底梁和顶梁分别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底梁和顶梁指向冷藏室外部方向的末端设有集装箱连接角件。优选地,所述外置框架还包括横梁,该横梁水平于底梁或顶梁,位于底梁和顶梁之间,与立柱固定连接,增强外置框架强度。优选地,所述外置框架还包括斜梁,该斜梁倾斜设置于底梁与顶梁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横梁与底梁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横梁与顶梁之间,增强外置框架强度。优选地,所述外置框架与集装箱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冷藏集装箱还包括风机固定部件,该风机固定部件一端与集装箱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固定部件上设有调节孔,便于风机固定于风机固定部件上。优选地,冷藏集装箱还包括风机固定支架,该风机固定支架一端与集装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机的外壳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集装箱上设有维修门,便于安装及维修风机。优选地,所述冷藏室内部设有引风板,该引风板将冷藏室分隔为上部的出风腔和下部的储物仓,所述储物仓与所述出风腔形成气流循环通道。优选地,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储物仓的一侧,与集装箱侧面设有出风间隙,所述风机吹出的冷风经出风间隙输送至出风腔,由出风腔进入储物仓,在气流循环通道内循环。(三)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藏集装箱设有外置框架,外置框架位于集装箱外部,用于固定连接冷凝压缩机组,该结构设计不仅降低了冷藏集装箱的加工制作成本,还便于冷凝压缩机组的安装维修,保证了冷凝压缩机组的散热效果。所述外置框架设有斜梁,斜梁采用焊接工艺,倾斜设置于底梁与顶梁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横梁与底梁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横梁与顶梁之间,主要用于增强外置框架的强度,防止外置框架意外发生碰撞变形。所述外置框架与集装箱可拆卸式连接,可以减小冷藏集装箱运输环节时的整体长度,冷藏集装箱使用时安装外置框架及制冷系统,不使用时拆下外置框架及制冷系统,便于公路、铁路的冷藏集装箱运输。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藏集装箱设有风机固定部件和风机固定支架,该风机固定部件和风机固定支架将风机稳定的固定在集装箱内部,保证风机出风效率,使冷藏室内部风量循环顺畅。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藏集装箱设有引风板,该引风板将冷藏室分隔为上部的出风腔和下部的储物仓,使风机吹出的冷风由出风腔进入储物仓,在气流循环通道内循环,不仅利用冷空气下降原理为冷藏室储存的物品保鲜,还使气流在冷藏室内循环的更为顺畅,解决了现有冷藏集装箱气流设计不合理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向截面示意图,部分剖切侧板为了显示集装箱内部结构;图2: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集装箱与外置框架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集装箱、外置框架、连接构件三者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集装箱、外置框架只显示连接的局部部分;图5: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集装箱、外置框架、定位构件三者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集装箱、外置框架只显示定位的局部部分;图6: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集装箱侧板为了显示集装箱内部结构;图7: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图6中A部分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图6中B部分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装箱;11、冷藏室门;12、集装箱连接角件;120、角件孔;13、地板;14、侧板;15、顶板;16、集装箱末端;10、冷藏室;101、储物仓;101a、货架;102、出风腔;103、出风间隙;2、制冷系统;21、风机;211、风机固定部件;211a、调节孔;212、风机固定支架;212a、安装孔;22、冷凝压缩机组;3、外置框架;31、底梁;32、横梁;33、顶梁;34、斜梁;35、立柱;4、维修门;5、引风板;6、连接构件;61、卡固部件;610、卡固凹槽;62、螺杆;621、紧固螺丝;63、楔形部件;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1)和制冷系统(2),所述集装箱(1)的内部空间为冷藏室(10),设有冷藏室门(11),所述制冷系统(2)包括风机(21)和冷凝压缩机组(22),所述风机(21)位于冷藏室(10)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框架(3),所述外置框架(3)位于除集装箱(1)冷藏室门(11)以外的任意侧面和/或顶面,该外置框架(3)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压缩机组(22),所述冷凝压缩机组(22)通过制冷管路穿过集装箱(1)侧面或顶面,与冷藏室(10)内部的风机(2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1)和制冷系统(2),所述集装箱(1)的内部空间为冷藏室(10),设有冷藏室门(11),所述制冷系统(2)包括风机(21)和冷凝压缩机组(22),所述风机(21)位于冷藏室(10)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框架(3),所述外置框架(3)位于除集装箱(1)冷藏室门(11)以外的任意侧面和/或顶面,该外置框架(3)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压缩机组(22),所述冷凝压缩机组(22)通过制冷管路穿过集装箱(1)侧面或顶面,与冷藏室(10)内部的风机(2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框架(3)包括底梁(31)、顶梁(33)和立柱(35),该底梁(31)和顶梁(33)分别与立柱(35)固定连接;所述底梁(31)和顶梁(33)指向冷藏室(10)外部方向的末端设有集装箱连接角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框架(3)还包括横梁(32),该横梁(32)水平于底梁(31)或顶梁(33),位于底梁(31)和顶梁(33)之间,与立柱(35)固定连接,增强外置框架(3)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框架(3)还包括斜梁(34),该斜梁(34)倾斜设置于底梁(31)与顶梁(33)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横梁(32)与底梁(31)之间,或者倾斜设置于横梁(32)与顶梁(33)之间,增强外置框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进岳治强王静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