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78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回风、弧形翅、内热式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水套9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比下部分直径大,内热翅与异流板23配合,回风圈3与水套9上部分的弧形翅配合,保温盖4与回风圈3配合,使辐射、对流、传导、换热为一体;强化换热作用,使热水循环更加合理。操作回风圈3就可以有效的发挥采暖炉的各种功能。本采暖炉减少了附件和简化了操作方法,火力强度高,热效率高,噪音低。(*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暖炉,特别是一种可调回风、弧形翅、内热式采暖炉。现有的采暖炉,如中国专利87216128《憋火型强化采暖炉》,它具有一个憋火系统。在憋火通道内设置一些换热翅。该采暖炉集传导,辐射,对流三种热交换方式于一体。将高温烟气内的热量,有效地截留于水套内的水中。其不足之处是换热翅垂直焊在水套上部内壁筒上,由于换热翅很长,使吊火高度较高,致使炊事效率低;由于水套直径上下相同,其上部布置换热翅,使口径变小,炉瓦不能从上部取出,炉瓦又是易损件,换炉瓦时需把与炉子相连的管路拆开,炉子倒翻方可更换,用户自己很难实现;另外,炉子附件偏多,也给使用带来麻烦。又如中国专利90200056.X(CN2064468U)《V型翅强化换热采暖炉》,其循环水套的内腔设导流肋,炉膛燃煤上方、水套内壁上设V型翅,一次固接相邻V型翅的邻近两肋,用配风筒调节V型翅内、外烟道中的烟气量。同时降低了吊火高度,炊事功能得到改善,但吊火高度仍偏高,炊事火力强度不足;该专利也存在换瓦不便问题。上述两项专利都存在受热面布置不够完善,致使局部热量过大,在热水循环系统中产生水锤声或吱吱水汽交换声,可诱发可怕感,影响休息。这些声响不但是噪音,还影响取暖系统的正常工作,使取暖效果下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回风、弧形翅采暖炉。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采暖炉由水套、回风圈、炉壳、保温层、内热翅、斜弧形翅、横弧形翅和异流板等组成。水套是采暖炉的主要部件,它呈圆筒形,分内外两层,中间形成空腔,容纳工质。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由上内壁筒和上外壁筒组成,下部分由下内壁筒和下外壁筒组成。上内壁筒与下外壁筒直径相同,两筒口相对之间留有距离,形成上下部之间水通道。上内壁筒比下内壁筒直径大,相接处形成台阶。在上内壁筒的内侧焊有横弧形翅和斜弧形翅,弧形翅内侧成圆形空间,其直径与下内壁筒相近,便于从炉口装入炉瓦。上内壁筒的外侧,相对于斜弧形翅的部位,垂直焊有内热翅。水套的下部为炉膛,容燃煤。点火时,回风圈方口对准出烟口,烟道短而直,上火快,不返烟。取暖时,将回风圈原地旋转,使其方口朝向横弧形翅,燃煤发出的热量,一部分传导换热于水套下部的水中,一部分辐射热经横弧形翅部位换热于水中,另一部烟气中的热量,当烟气经过横弧形翅→两边的斜弧形翅→出烟口→烟囱口排出时,对流换热于水中,三种换热量的比例由于水套的结构,回风圈与水套、保温盖与回风圈的配合达到合理状态。加上内热翅和异流板的作用,提高了采暖效果。炊事时,由于弧形翅横着设置,致使吊火高度进一步降低,再加回风圈的结构与燃烧燃烧特点相适应。火焰旋转直扑锅底,使炊事升温快,火力强度高,又不需要特别的附件。由此可见,回风圈与水套上部的弧形翅配合,保温盖与回风圈配合,内热翅与异流板配合,使本采暖炉火力强度高,热效率高,噪音低,易换瓦,操作简便,附件少。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回风圈与弧形翅配合,内热翅与异流板配合,使本采暖炉火力强度高,热效率高,噪音低。本技术的附图有附图说明图1采暖炉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采暖炉弧形翅示意图。图3采暖炉内热翅示意图。图4采暖炉回风圈示意图。图5采暖炉内腔示意图。图6采暖炉封火盖示意图。图7采暖炉保温盖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从图1-7中可以看出本采暖炉由炉盘1、炉盖2、回风圈3、保温盖4、封火盖5、炉壳6、炉瓦7、衬层8、水套9、保温层10、封火盖风挡11、封火盖通风孔12、灰斗13、炉腿14、炉篦15、回水口16、出水口17、烟囱口18、出烟口19、内热翅20(全称内换热翅)、斜弧形翅21(全称斜弧形换热翅)横弧形翅22(全称横弧形换热翅)、异流板23、下内壁筒24、上内壁筒25、炉口26、烟脖27、下外壁筒28、上外壁筒29、水通道30、回风圈方口31、回风圈上口32、回风圈圆筒33、回风圈下口34、回风圈上沿35、和燃煤36等组成。把水套9放入炉壳6中。炉壳6呈方形,其底部四角装有四个三角形炉腿14。水套9(也称锅炉),它是本采暖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把燃煤36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到水的热烩中,它集传导、辐射、对流三种热交换方式于一体。水套9呈圆筒形,分内外两层,中间形成空腔,容纳工质,如水。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由上内壁筒25和上外壁筒29组成,下部分由下内壁筒24和下外壁筒28组成。上内壁筒25与下外壁筒28直径相同,两筒口相对之间留有距离,形成上下部之间水通道30,上内壁筒25的直径大于下内壁筒24的直径,形成一个台阶,在上内壁筒25的内侧焊有横弧形翅22和斜弧形翅21,弧形翅的内侧成圆形空间,圆形空间直径与下内壁筒24的直径相近,便于从炉口26装入炉瓦7,上内壁筒25的外侧(也就是水套9的空腔中),相对斜弧形翅21的部位,垂直焊有内热翅20,使换热面各部分热量趋向均匀,又增大了换热量,起强化换热和降低噪声作用。上外壁筒29近上沿处接出水口17。下外壁筒28近下沿处接回水口16。在回水口16一侧的水套9上部开有方形出烟口19,出烟口19四周与烟脖27连接,烟脖27上平面有烟囱口18。把出水口17一侧的水通道30用异流板23堵住,使下部的冷水不能进入出水口17的区域。在水套9与炉壳6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如岩棉)形成保温层10,填满后,再搪摸一定厚度的耐火泥,使其泥面与炉壳6的上沿相平,把炉盘1装在炉壳6的上沿上。炉盘1的口与水套9的上沿之间用耐火泥搪成圆形的炉口26,从炉口26中放入炉瓦7,水套9与炉瓦7之间填充材料作为衬层8,衬层8的上面用泥封住。回风圈3从炉口26放入,回风圈上沿35搭在水套9的上沿上,可以转动,回风圈3的上口32盖有保温盖4,炉盘1的口上盖炉盖2,封火时把封火盖5扣在回风圈3的下口34。可以调整封火盖风挡11与封火盖通风孔12的相对位置,灰斗13插入炉壳6内。图2为采暖炉弧形翅示意图。弧形翅分横弧形翅22和斜弧形翅21两种,其形状均为长弧形,横弧形翅22比斜弧形翅21长,它们的外沿弧度、内沿弧度均相同。外沿弧度与上内壁筒25的内侧弧度相同,内沿弧度与下内壁筒24的内侧弧度近似。横弧形翅22水平焊在上内壁筒25内侧出烟口19相对的位置上。横弧形翅22的两侧至出烟口19之间斜着各焊有一些斜弧形翅21,横弧形翅22主要为辐射换热面,同时也是对流换热面,因此换热量较大,斜弧形翅21为对流式换热面,其换热量小于横弧形翅22处的换热量。水套9下部为热传导换热面。烟脖27与回水口16在同一侧。图3为采暖炉内换热翅示意图。内热翅20为长方形,长度比上内壁筒25高度小,宽度小于水套9上部空腔的宽度。内热翅20长方形的长端面垂直焊在上内壁筒25外侧(空腔)与斜弧形翅21相对的位置上,由于在同一位置上有斜弧形翅21,又有内热翅20,使换热量增大,因此,其换热量与横弧形翅22的换热量相近。在出水口17一侧的水通道30用异流板23堵住,使下部的冷水不能直接进入出水口17的区域。由于内热翅20和异流板23的作用,使热水循环更加合理,消除水锤声和降低噪声,并提高了热效率。图4为采暖炉回风圈示意图。它由方口31、上口32、圆筒33、下口34和上沿35等组成。回风圈3呈圆帽形,圆筒33的上边与上沿35的内孔焊接,圆筒33上开有方口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暖炉,通常由水套、炉壳、炉瓦和保温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水套(9)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直径大于下部分直径,内热翅与异流板(23)配合,回风圈(3)与水套(9)上部分的弧形翅配合,保温盖(4)与回风圈(3)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一六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