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49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的使用方法,在配药罐内装修复药剂,将拖拽用钢丝拉绳、平衡钢丝拉绳、加筋绳及加药管分别与螺旋疏松注药系统连接;将螺旋疏松注药系统缓缓放入水下;首先设定好恒压罐压力区间,然后启动注浆泵,开启拖船向前移动,同时关注视频接收器通过水下摄像头摄录的水下地形;随着拖船移动,螺旋状犁片会带动空心管不断的转动,将底泥进行一次松动,同时螺旋状犁片上的数个侧铧犁片将底泥带离水底又滑落至水底,实现底泥的疏松活化;在对底泥疏松活化的同时,注浆泵将配药罐内的药剂溶液依次通过恒压罐、加药管、药剂总管的数个喷嘴,将药剂喷向疏松后的底泥中;如此不断循环,达到底泥的疏松活化和改良的效果。

An in-situ loose remediation system of river and lake sedi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湖底泥修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河湖底泥的原位疏松活化和改良。
技术介绍
水体内多年累积的动植物残体、有机质及营养盐类导致底泥厌氧黑臭,且这些污染物质不断的向水体释放,致使河道黑臭、蓝藻水华、异味挥发、生态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前些年普遍采取底泥大面积疏浚清淤的做法,实践证明,由于该方法破坏了河道有益菌群、微生物及底栖动物的生存和栖息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构建,导致水体失去自净能力,负面效果凸显。大量的科学研究越来越表明,河湖底泥是底栖动物、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水环境治理业内人士的重视,于是,对河湖底泥的原位生态修复逐渐兴起。现阶段,在工程实践中普遍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底泥进行原位修复:1、将河道或湖水排干,采用针对性的药剂投撒到底泥表面,然后用挖掘机的斗尺或人工将底泥表层泥土与药剂进行拌和并平整,从而实现底泥的稳定化或其它分解反应。这种工艺需要将河道或湖水排干,并具备设备进场作业条件,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投撒的因素,药剂的掺量很不均匀。再加上稳定化以后,污染物质更不容易释放,导致底栖动物、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大打折扣。2、作业人员手持一把药剂喷枪,直接将药剂喷枪深入水下50cm-100cm,甚至更深,利用气压泵的高压作用向底泥方向喷射,这种方式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做法。但长期的实践证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一只喷枪只有一个喷嘴,喷嘴数量有限,一次作业覆盖范围小,作业人员容易疲劳,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喷施的均匀度上都很不好。2)由于常规气压泵往往存在气流脉动、气中带油等常见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和污染性,喷射出来的药剂量也不好计量。3)喷枪没有深入底泥内部,喷枪与底泥之间还存在较厚的水层,也没有可视设备,药剂与底泥的混合效果无从考证,大量药剂被浪费。4)缺少翻松底泥的装置,底泥无法有效的疏松活化,不利于有机污染物质及营养盐的释放。3、还有一种带有耙齿的底泥翻松装置,在耙齿的横梁上绑有注浆喷嘴,但由于河道底泥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松软均质,几乎接触到的所有河道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平整,且底泥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石块、硬物等杂物,特别是对于两岸有过护砌或跨河桥梁的,这种情况尤为普遍。这导致以下几个问题的存在:1)遇到较大的石块或硬物,耙齿不能越过,当钩到这些较大的石块或硬物时,出现拖拽困难甚至耙齿损坏、脱落。2)遇到不平的地势,耙齿容易翻转,导致整体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用用停停,甚至无法使用。3)耙齿对底泥的影响和扰动有限,不能充分的对底泥进行疏松活化。4、也有业内人士采用制成的片剂或球珠,使用时抛洒到河湖底泥之上,通过缓释作用,对周边底泥进行氧化分解或相应的治理。这种方式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这种技术对操作人员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对于面积较大且污染程度不高的水体比较适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人为抛洒片剂或球珠,抛撒阶段的均匀性就很难控制。2)片剂或球珠在下落至底泥的过程中,由于水体的紊动作用,作业人员无法控制它们的水下轨迹。3)由于水的浮力作用,片剂或球珠会缓缓落入水下,直到底泥表层之上,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所以,这种治理更倾向于治理片剂或球珠落点一定范围内表层的底泥污染,对较深的底泥污染收效甚微。5、查阅现阶段相关文献资料显示,还存在一些专利技术的底泥注药装置,如在实验室阶段为研究治理药剂而使用的简易装置;如采用固定点位的施药措施,无法随时移动,只能沿河对底泥进行全覆盖式的布点施药,不符合河湖黑臭水体长线条、大面积、低成本、高效率治理的实际需求,而且后期残留的辅助施药材料对河道底泥形成了二次污染。针对以上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黑臭水体底泥治理的实际需求,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河道底泥原位疏松修复装置,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的技术要求以及水下作业的特殊性,提供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用于河湖底泥的原位疏松活化和改良,具有便于控制、效率高、作业质量稳定、实用性强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包括拖船、配药罐、注浆泵、恒压罐、卷扬机、固定滚轴Ⅰ、固定滚轴Ⅱ、旋转吊装架、水下摄像头、视频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疏松注药系统;所述螺旋疏松注药系统包括水下支架、底泥疏松翻动装置;所述水下支架由药剂总管、侧壁和弹性橡胶垫构成;在药剂总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侧壁,即药剂总管两端的外螺纹Ⅰ与两个侧壁管接口的内螺纹螺接,在药剂总管两端口与管接口内封闭面之间设有一个弹性橡胶垫,在药剂总管上水平间隔的设有数个喷嘴;所述底泥疏松翻动装置包括空心管、螺旋状犁片、侧铧犁片、自润滑轴承、端头管、牵引轴;所述空心管上设有两套螺旋状犁片,两套螺旋状犁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在每套数个螺旋状犁片的一侧面上间隔的设有数个侧铧犁片;两个所述自润滑轴承内分别嵌入一个牵引轴的大直径轴紧配合,两个所述自润滑轴承分别设置在空心管两端内,自润滑轴承与空心管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空心管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端头管,两个牵引轴的小直径轴分别伸出两个端头管的轴孔Ⅱ外;所述底泥疏松翻动装置固定在水下支架的两个侧壁上,即空心管两端的小直径轴分别伸出两个侧壁的轴孔Ⅰ外,每个小直径轴的钢丝绳孔分别连接一根平衡钢丝拉绳的一端;药剂总管上的数个喷嘴的喷射口指向空心管轴心;所述拖船的甲板上依次设有视频接收器、配药罐、注浆泵、恒压罐、旋转吊装架、卷扬机、固定滚轴Ⅰ和二个定位柱,在拖船船头的底部设有水下摄像头,在拖船的尾端设有固定滚轴Ⅱ,固定滚轴Ⅰ和固定滚轴Ⅱ与卷扬机对应设置;所述卷扬机上设有钢丝拉绳,钢丝拉绳穿过固定滚轴Ⅰ和固定滚轴Ⅱ之间与节点环固定,两根平衡钢丝拉绳的另一端与节点环固定;两根加筋绳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壁上端的吊环Ⅰ连接,两根加筋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二个定位柱上;所述配药罐通过注浆泵与恒压罐的进药口连接,恒压罐的出药口通过加药管分别与药剂总管的两个药管接口连接;所述水下摄像头与视频接收器连接。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在配药罐内按计算好的药液浓度配置修复药剂,将拖拽用钢丝拉绳、平衡钢丝拉绳、加筋绳及加药管分别与螺旋疏松注药系统连接好;用旋转吊装架通过钢丝绳与空心管吊环Ⅱ的配合,将螺旋疏松注药系统缓缓放入水下,入水后,水从空心管的数个水压平衡孔灌入,至空心管的数个水压平衡孔不再冒泡,以此增加水下螺旋疏松注药系统的重力,保证螺旋状犁片与河底接触稳定;第二步,摘下吊环Ⅱ上的钢丝绳,然后缓慢开动拖船,随着拖船向前移动的同时,通过卷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包括拖船(1)、配药罐(2)、注浆泵(3)、恒压罐(4)、卷扬机(5)、固定滚轴Ⅰ(5-1)、固定滚轴Ⅱ(5-2)、旋转吊装架(6)、水下摄像头(7)、视频接收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疏松注药系统(9);/n所述螺旋疏松注药系统(9)包括水下支架、底泥疏松翻动装置;/n所述水下支架由药剂总管(9-1)、侧壁(9-2)和弹性橡胶垫(9-3)构成;/n在药剂总管(9-1)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侧壁(9-2),即药剂总管(9-1)两端的外螺纹Ⅰ(9-1-1)与两个侧壁(9-2)管接口(9-2-2)的内螺纹螺接,在药剂总管(9-1)两端口与管接口(9-2-2)内封闭面之间设有一个弹性橡胶垫(9-3),在药剂总管(9-1)上水平间隔的设有数个喷嘴(9-1-2);/n所述底泥疏松翻动装置包括空心管(9-4)、螺旋状犁片(9-5)、侧铧犁片(9-6)、自润滑轴承(9-7)、端头管(9-8)、牵引轴(9-9);/n所述空心管(9-4)上设有两套螺旋状犁片(9-5),两套螺旋状犁片(9-5)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在每套数个螺旋状犁片(9-5)的一侧面上间隔的设有数个侧铧犁片(9-6);/n两个所述自润滑轴承(9-7)内分别嵌入一个牵引轴(9-9)的大直径轴(9-9-1)紧配合,两个所述自润滑轴承(9-7)分别设置在空心管(9-4)两端内,自润滑轴承(9-7)与空心管(9-4)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空心管(9-4)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端头管(9-8),两个牵引轴(9-9)的小直径轴(9-9-2)分别伸出两个端头管(9-8)的轴孔Ⅱ(9-8-1)外;/n所述底泥疏松翻动装置固定在水下支架的两个侧壁(9-2)上,即空心管(9-4)两端的小直径轴(9-9-2)分别伸出两个侧壁(9-2)的轴孔Ⅰ(9-2-1)外,/n每个小直径轴(9-9-2)的钢丝绳孔(9-9-2-2)分别连接一根平衡钢丝拉绳(5-4)的一端;/n药剂总管(9-1)上的数个喷嘴(9-1-2)的喷射口指向空心管(9-4)轴心;/n所述拖船(1)的甲板上依次设有视频接收器(8)、配药罐(2)、注浆泵(3)、恒压罐(4)、旋转吊装架(6)、卷扬机(5)、固定滚轴Ⅰ(5-1)和二个定位柱(1-1),在拖船(1)船头的底部设有水下摄像头(7),在拖船(1)的尾端设有固定滚轴Ⅱ(5-2),固定滚轴Ⅰ(5-1)和固定滚轴Ⅱ(5-2)与卷扬机(5)对应设置;/n所述卷扬机(5)上设有钢丝拉绳(5-3),钢丝拉绳(5-3)穿过固定滚轴Ⅰ(5-1)和固定滚轴Ⅱ(5-2)之间与节点环(5-5)固定,两根平衡钢丝拉绳(5-4)的另一端与节点环(5-5)固定;/n两根加筋绳(5-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壁(9-2)上端的吊环Ⅰ(9-2-3)连接,/n两根加筋绳(5-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二个定位柱(1-1)上;/n所述配药罐(2)通过注浆泵(3)与恒压罐(4)的进药口连接,恒压罐(4)的出药口通过加药管(2-1)分别与药剂总管(9-1)的两个药管接口(9-1-3)连接;/n所述水下摄像头(7)与视频接收器(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包括拖船(1)、配药罐(2)、注浆泵(3)、恒压罐(4)、卷扬机(5)、固定滚轴Ⅰ(5-1)、固定滚轴Ⅱ(5-2)、旋转吊装架(6)、水下摄像头(7)、视频接收器(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疏松注药系统(9);
所述螺旋疏松注药系统(9)包括水下支架、底泥疏松翻动装置;
所述水下支架由药剂总管(9-1)、侧壁(9-2)和弹性橡胶垫(9-3)构成;
在药剂总管(9-1)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侧壁(9-2),即药剂总管(9-1)两端的外螺纹Ⅰ(9-1-1)与两个侧壁(9-2)管接口(9-2-2)的内螺纹螺接,在药剂总管(9-1)两端口与管接口(9-2-2)内封闭面之间设有一个弹性橡胶垫(9-3),在药剂总管(9-1)上水平间隔的设有数个喷嘴(9-1-2);
所述底泥疏松翻动装置包括空心管(9-4)、螺旋状犁片(9-5)、侧铧犁片(9-6)、自润滑轴承(9-7)、端头管(9-8)、牵引轴(9-9);
所述空心管(9-4)上设有两套螺旋状犁片(9-5),两套螺旋状犁片(9-5)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在每套数个螺旋状犁片(9-5)的一侧面上间隔的设有数个侧铧犁片(9-6);
两个所述自润滑轴承(9-7)内分别嵌入一个牵引轴(9-9)的大直径轴(9-9-1)紧配合,两个所述自润滑轴承(9-7)分别设置在空心管(9-4)两端内,自润滑轴承(9-7)与空心管(9-4)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空心管(9-4)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端头管(9-8),两个牵引轴(9-9)的小直径轴(9-9-2)分别伸出两个端头管(9-8)的轴孔Ⅱ(9-8-1)外;
所述底泥疏松翻动装置固定在水下支架的两个侧壁(9-2)上,即空心管(9-4)两端的小直径轴(9-9-2)分别伸出两个侧壁(9-2)的轴孔Ⅰ(9-2-1)外,
每个小直径轴(9-9-2)的钢丝绳孔(9-9-2-2)分别连接一根平衡钢丝拉绳(5-4)的一端;
药剂总管(9-1)上的数个喷嘴(9-1-2)的喷射口指向空心管(9-4)轴心;
所述拖船(1)的甲板上依次设有视频接收器(8)、配药罐(2)、注浆泵(3)、恒压罐(4)、旋转吊装架(6)、卷扬机(5)、固定滚轴Ⅰ(5-1)和二个定位柱(1-1),在拖船(1)船头的底部设有水下摄像头(7),在拖船(1)的尾端设有固定滚轴Ⅱ(5-2),固定滚轴Ⅰ(5-1)和固定滚轴Ⅱ(5-2)与卷扬机(5)对应设置;
所述卷扬机(5)上设有钢丝拉绳(5-3),钢丝拉绳(5-3)穿过固定滚轴Ⅰ(5-1)和固定滚轴Ⅱ(5-2)之间与节点环(5-5)固定,两根平衡钢丝拉绳(5-4)的另一端与节点环(5-5)固定;
两根加筋绳(5-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壁(9-2)上端的吊环Ⅰ(9-2-3)连接,
两根加筋绳(5-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二个定位柱(1-1)上;
所述配药罐(2)通过注浆泵(3)与恒压罐(4)的进药口连接,恒压罐(4)的出药口通过加药管(2-1)分别与药剂总管(9-1)的两个药管接口(9-1-3)连接;
所述水下摄像头(7)与视频接收器(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总管(9-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段外螺纹Ⅰ(9-1-1),在药剂总管(9-1)一侧的外面水平间隔的设有数个喷嘴(9-1-2),在药剂总管(9-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药管接口(9-1-3),数个喷嘴(9-1-2)和两个药管接口(9-1-3)分别与药剂总管(9-1)内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原位疏松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9-2)为梯形壁,在侧壁(9-2)宽端的壁面上设有轴孔Ⅰ(9-2-1),在轴孔Ⅰ(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辉王朝阳李永泰张爽荚秀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