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48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带显示面板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可拆除地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且具有一显示面的平板装置;机器人主体具有用于放置平板装置的收纳腔,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形成有连通收纳腔并与平板装置的显示面对应的可视操作槽。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采用在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收纳腔,平板装置可拆除地连接于机器人主体的收纳腔,用户可以将平板装置取离机器人主体以对平板装置进行操作,方便使用,通过平板装置放置在收纳腔内,可提高平板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平板装置被损坏和丢失。

Robot with visual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自带显示面板的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自带显示面板的设备,该显示面板与设备本体之间能够通信,此类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显示面板与设备本体采用一体机的方式制作,虽然这种结构中,显示面板不容易丢失,然而,由于将显示面板直接安装在设备本体上,其使用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另一种是将显示面板与设备本体采用分体设计的方式制作,显示面板与设备本体直接采用数据线或无线模块进行供电、通信,然而,分体结构容置导致显示面板被损坏或丢失,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平板装置容易受损和丢失,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可拆除地设置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且具有一显示面的平板装置;所述机器人主体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平板装置的收纳腔,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腔并与所述平板装置的显示面对应的可视操作槽。进一步地,所述平板装置包括机壳、设置所述机壳上的显示组件以及与所述机壳连接的抽拉手柄;所述抽拉手柄通过枢转轴枢转接附在所述机壳上。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手柄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磁吸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抵接的第二连接端子。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收纳背板和收纳面板,所述收纳背板与收纳面板之间共同界定出所述收纳腔,所述可视操作槽形成在所述收纳面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平板装置的机壳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形成有限位凸块,所述显示面位于所述限位凸块的表面上;所述限位凸块具有第一纵向侧壁、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相对的第二纵向侧壁以及介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和所述第二纵向侧壁之间的底侧壁;所述收纳面板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配合滑动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收纳面板的面向所述收纳腔的一侧;所述收纳背板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表面配合滑动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收纳背板的面向所述收纳腔的一侧;所述可视操作槽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配合滑动的第一槽壁、用于与所述第二纵向侧壁配合滑动的第二槽壁、用于与所述底侧壁配合限位的底槽壁。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主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平板装置的表面配合滚轮的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的软胶滚轮,所述软胶滚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收纳腔中。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上壳,所述收纳腔设置在所述上壳上,所述上壳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收纳腔连通,并供所述平板装置滑入和滑出所述收纳腔的取放口;以及顶盖,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取放口,所述顶盖与所述上壳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盖通过铰链组件枢转接附在所述上壳上。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与所述上壳之间设置有锁附组件。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采用在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收纳腔,平板装置可拆除地连接于机器人主体的收纳腔,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形成有连通收纳腔并与平板装置的显示面对应的可视操作槽,这样,用户可以在机器人主体上对平板装置直接操作,也可以将平板装置取离机器人主体以对平板装置进行操作,方便使用,通过平板装置放置在收纳腔内,可提高平板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平板装置被损坏和丢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壳和抽拉手柄处分离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平板装置的仰视图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面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壳和顶盖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壳和顶盖连接时的的立体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壳和顶盖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壳和顶盖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三;图11为图10中的B部的放大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处平板装置放入过程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处平板装置放入收纳腔后的剖视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的上壳与顶盖盖合时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10:机器人主体101:收纳腔102:可视操作槽103:上壳1021:第一槽壁1022:第二槽壁1023:底槽壁104:顶盖105:取放口111:第二连接端子112:充电板113:充电板壳12:铰链组件131:锁体132:锁片14:收纳背板141:第二限位面15:收纳面板151:第一限位面161:软胶滚轮20:平板装置20a:显示面21:机壳211:枢转安装槽212:第一表面213:第二表面214:限位凸块215:第一纵向侧壁216:第二纵向侧壁217:底侧壁218:面盖构件219:底盖构件22:显示组件23:抽拉手柄231:枢转轴232:手柄轴部233:盖板部234:轴套235:握持孔24:防尘棉25:防震垫261:磁吸螺钉262:磁铁27:第一连接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中机器人主体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如图1至1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100,包括机器人主体10和可拆除地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上且具有一显示面20a的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可拆除地设置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且具有一显示面的平板装置;所述机器人主体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平板装置的收纳腔,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腔并与所述平板装置的显示面对应的可视操作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和可拆除地设置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且具有一显示面的平板装置;所述机器人主体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平板装置的收纳腔,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形成有连通所述收纳腔并与所述平板装置的显示面对应的可视操作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装置包括机壳、设置所述机壳上的显示组件以及与所述机壳连接的抽拉手柄;所述抽拉手柄通过枢转轴枢转接附在所述机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手柄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磁吸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抵接的第二连接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收纳背板和收纳面板,所述收纳背板与收纳面板之间共同界定出所述收纳腔,所述可视操作槽形成在所述收纳面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视化控制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装置的机壳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形成有限位凸块,所述显示面位于所述限位凸块的表面上;所述限位凸块具有第一纵向侧壁、与所述第一纵向侧壁相对的第二纵向侧壁以及介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园园王可可沈剑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