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47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壁与罐体配合形成环形开口槽结构的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电镀废水的排水管,且在所述隔离环内通过支架连接有与隔离环同轴心设置的隔离管,位于所述隔离管朝向罐体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溶气水与电镀废水进行混合排放的混合组件,通过收集板对水中析出的气泡进行导向,在此过程中通过气泡与收集板与接触,可使重金属颗粒脱离气泡进行沉降,进一步可通过收集板将其由隔离环或隔离板导向罐体的底部进行收集,在加速沉絮物沉降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浮絮中存在较多的重金属成分,导致在针对浮絮处理时,会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

A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电镀是利用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得某些新的性质的一种工艺过程中,电镀前把镀层表面的污物彻底清理干净,以使镀件获得光滑的表层并与基层结合牢固,并在镀后把镀层表面的附着液冲洗干净,从而会产生大量的电镀废水。当前对于电镀废水的处理方式具有多种,其中气浮法是一种常见的对电镀废水处理方法,其主要是向废水中通入空气,并以从水中析出的微小气泡作为污染物的载体,将废水中的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通过气泡漂浮至水面,从而达到分离杂质的目的。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析出的微小气泡在带走水中的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时,气泡搅动水流也会导致一些较重的微小重金属颗粒难以沉降至池底,导致其容易被气泡带至水面,进一步会被刮板连带浮絮一起刮走,不仅会降低金属的回收率,而且在后续针对于浮絮的处理时,也很容易因浮絮中存在较多的重金属,导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浮池在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时,微小的重金属颗粒容易随浮絮一起被刮板带走,很容易在针对于浮絮的处理时,会因浮絮中存较多的重金属的成分,导致在处理时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壁与罐体配合形成环形开口槽结构的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电镀废水的排水管,且在所述隔离环内通过支架连接有与隔离环同轴心设置的隔离管,位于所述隔离管朝向罐体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溶气水与电镀废水进行混合排放的混合组件,且在所述隔离环与隔离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对电镀废水中沉絮物进行收集的收集板,且在所述隔离环与隔离管上还均开设有与收集板对应且用于将沉絮物通过隔离环或隔离管导向罐体底部的通孔,在所述隔离管内还通过驱动电机连接有与隔离管同轴心设置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罐体上表面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清理电镀废水表面浮絮的浮絮清理组件,且在所述驱动轴与罐体底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清理罐体底部堆积污泥的污泥清理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组件与污泥清理组件之间设置有为栅格状结构且用于降低水流扰动的隔离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集板朝向电镀废水流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溶气水所产生的气泡进行导向的导向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集板为锥形结构,位于所述隔离管上的收集板开口方向为背向电镀废水流动方向,位于所述隔离环上的收集板开口方向为朝向电镀废水流动方向,且位于所述隔离管上的收集板与位于所述隔离环上的收集板为相间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组件包括通过管道与外界溶气罐相连接且固定在隔离管上的第一导水环和通过管道与外界电镀废水池相连接且位于第一导水环朝向收集板的一侧的第二导水环,所述第一导水环的侧壁关于第一导水管中心轴线环形阵列有若干个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与第一导水环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减压阀,且在所述第一导水管朝向收集板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排出溶气水的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导水环的侧壁关于第二导水环中心轴线环形阵列有若干个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垂直于电镀废水流向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排出电镀废水的第二排水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相对应的挡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絮清理组件包括设置在罐体上端侧壁上的浮絮收集槽,在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用于将电镀废水表面浮絮推动至浮絮收集槽内的第一刮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泥清理组件包括设置在驱动轴朝向罐体底部一端上的安装块和为锥形结构且设置在罐体底部靠近驱动轴位置处的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通过管道与外界吸泥泵相连接,在所述安装块上通过弹簧连接有若干个贴紧罐体底部且用于将污泥集中至污泥收集槽中的第二刮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的结构均为弧形的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的旋向为相反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块背向罐体底部的一端为锥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收集板对水中析出的气泡进行导向,在此过程中通过气泡与收集板与接触,可使重金属颗粒脱离气泡进行沉降,进一步可通过收集板将其由隔离环或隔离板导向罐体的底部进行收集,在加速沉絮物沉降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浮絮中存在较多的重金属成分,导致在针对浮絮处理时,会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刮板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水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水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隔离环;3-排水管;4-隔离管;5-混合组件;6-收集板;7-通孔;8-浮絮清理组件;9-污泥清理组件;10-驱动轴;11-隔离板;12-导向板;501-第一导水环;502-第二导水环;503-第一导水管;504-减压阀;505-第一排水孔;506-第二导水管;507-第二排水孔;508-挡环;801-浮絮收集槽;802-第一刮板;901-安装块;902-污泥收集槽;903-第二刮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壁与罐体1配合形成环形开口槽结构的隔离环2,隔离环2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电镀废水的排水管3,排水管3的进口位置优选为靠近罐体1底部的位置处,而排水管3出口处的高度与罐体1上表面所在水平位置一至,即水从底部逐步的漫出,可避免排出的水会存在大量浮絮以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壁与罐体(1)配合形成环形开口槽结构的隔离环(2),所述隔离环(2)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电镀废水的排水管(3),且在所述隔离环(2)内通过支架连接有与隔离环(2)同轴心设置的隔离管(4),位于所述隔离管(4)朝向罐体(1)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溶气水与电镀废水进行混合排放的混合组件(5),且在所述隔离环(2)与隔离管(4)上均设置有用于对电镀废水中沉絮物进行收集的收集板(6),且在所述隔离环(2)与隔离管(4)上还均开设有与收集板(6)对应且用于将沉絮物通过隔离环(2)或隔离管(4)导向罐体(1)底部的通孔(7),在所述隔离管(4)内还通过驱动电机连接有与隔离管(4)同轴心设置的驱动轴(10),所述驱动轴(10)与罐体(1)上表面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清理电镀废水表面浮絮的浮絮清理组件(8),且在所述驱动轴(10)与罐体(1)底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清理罐体(1)底部堆积污泥的污泥清理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内壁与罐体(1)配合形成环形开口槽结构的隔离环(2),所述隔离环(2)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电镀废水的排水管(3),且在所述隔离环(2)内通过支架连接有与隔离环(2)同轴心设置的隔离管(4),位于所述隔离管(4)朝向罐体(1)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溶气水与电镀废水进行混合排放的混合组件(5),且在所述隔离环(2)与隔离管(4)上均设置有用于对电镀废水中沉絮物进行收集的收集板(6),且在所述隔离环(2)与隔离管(4)上还均开设有与收集板(6)对应且用于将沉絮物通过隔离环(2)或隔离管(4)导向罐体(1)底部的通孔(7),在所述隔离管(4)内还通过驱动电机连接有与隔离管(4)同轴心设置的驱动轴(10),所述驱动轴(10)与罐体(1)上表面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清理电镀废水表面浮絮的浮絮清理组件(8),且在所述驱动轴(10)与罐体(1)底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清理罐体(1)底部堆积污泥的污泥清理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5)与污泥清理组件(9)之间设置有为栅格状结构且用于降低水流扰动的隔离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6)朝向电镀废水流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溶气水所产生的气泡进行导向的导向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6)为锥形结构,位于所述隔离管(4)上的收集板(6)开口方向为背向电镀废水流动方向,位于所述隔离环(2)上的收集板(6)开口方向为朝向电镀废水流动方向,且位于所述隔离管(4)上的收集板(6)与位于所述隔离环(2)上的收集板(6)为相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5)包括通过管道与外界溶气罐相连接且固定在隔离管(4)上的第一导水环(501)和通过管道与外界电镀废水池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万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