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39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救援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包括外壳、中心轴、卷筒和卷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中心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卷筒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心轴上;还包括减速机构、限速机构和用于回收牵引绳的回收机构,减速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卷筒两侧的两套行星机构,行星机构包括左太阳轮、左行星轮架、左行星轮、右太阳轮、右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右太阳轮固定设置在外壳上,左太阳轮固定设置于中心轴上,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穿过卷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速比设计和整体受力更加合理,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安全设计系数。

A new type of safety speed dro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援逃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用于高层楼宇因发生火灾等事故时的安全逃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高层楼宇的灾难性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例如地震、火灾等。在灾难发生时,安全速降装置可以使人员从高楼迅速撤离到地面,从而获得救援。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在此前申请了一项中国专利:一种安全速降装置(申请号:201910889664.0),该装置包括外壳、中心轴、卷筒和卷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中心轴上设有与卷筒连接的减速机构,还设有限速机构和回收机构,该装置可满足高层楼宇的安全速降,并且通过两级限速的方式实现速降过程中的制动,当其中一级限速失效后,另一级限速启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速降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以达到速降过程中装置整体受力更加合理、安全系数更高的目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包括外壳、中心轴、卷筒和卷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所述中心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所述卷筒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心轴上,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卷筒两侧的左行星机构和右行星机构,所述左行星机构包括左太阳轮、左行星轮架和三个设置于左行星轮架上的左行星轮,所述左行星轮分别与左太阳轮啮合;所述右行星机构包括右太阳轮、右行星轮架和三个设置于右行星轮架上的右行星轮,所述右行星轮分别与右太阳轮啮合;所述右太阳轮固定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左太阳轮固定设置于中心轴上,所述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卷筒,使得卷筒转动时带动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转动;限速机构,所述限速机构包括第一级限速装置、第二级限速装置和超越离合器;以及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对牵引绳进行回收。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卷筒可沿所述连接杆左右滑动;所述中心轴表面设有一圈椭圆仿形凹槽,所述卷筒通过推力滚珠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推力滚珠轴承的内表面嵌设有与椭圆仿形凹槽匹配的滚珠。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设有圆锥滚珠轴承,其左端的圆锥滚珠轴承外圈固定在外壳上,右端的圆锥滚珠轴承外圈固定在右太阳轮的中心孔内。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第一级限速装置和第二级限速装置分别包括内摩擦片固定盘、限速外摩擦片和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内摩擦片固定盘边缘的限速内摩擦片,所述限速内摩擦片通过固定销可转动地设置于内摩擦片固定盘上,所述限速内摩擦片与内摩擦片固定盘间沿径向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限速外摩擦片为环状,固定设置于外壳上并与限速内摩擦片相对应;所述第一级限速装置和第二级限速装置的内摩擦片固定盘的内圈分别设置于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外。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第一级限速装置的内摩擦片固定盘与左行星轮架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轴承,所述第二级限速装置的内摩擦片固定盘与右行星轮架之间设有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可转动方向与卷筒释放牵引绳时卷筒的转动方向相同。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圈和离合器盘,所述离合器外圈固定设置在外壳上,所述离合器外圈的内侧表面设有齿;所述离合器盘设置在中心轴上,所述离合器盘上设有至少一个楔块,所述楔块可沿离合器盘的径向滑动,所述楔块的径向外侧设有齿,所述楔块的齿与离合器外圈的齿相互匹配;所述楔块的径向内侧与离合器盘的相对中心处之间设有离合器弹簧,使得所述离合器弹簧拉伸时楔块的齿与离合器外圈的齿相互啮合。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楔块的数量为两个,沿离合器盘的圆心处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离合器盘上设有导向柱,所述楔块设有与导向柱匹配的滑槽,使得楔块可沿离合器盘的径向滑动;所述导向柱的顶端设有盖帽。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离合器盘与中心轴之间设有第三单向轴承,所述第三单向轴承的可转动方向与卷筒释放牵引绳时中心轴的转动方向相同。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发条转盘和卷簧,所述发条转盘固定设置于中心轴上,所述卷簧一端固定在发条转盘上,并使得卷簧卷绕在发条转盘表面,另一端通过一根转轴设置在外壳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优化了行星减速机构的减速比设计,可在尺寸有限的情况下灵活改变减速比,减速机构和两级摩擦限速装置的左右对称设计使装置整体受力更加合理。2.本专利技术的限速机构由两级摩擦限速和超越离合器组成,超越离合器可在两级摩擦限速均失效的情况下紧急制动,避免了两级摩擦限速因摩擦失效导致的自由落体非安全事故,提高了安全设计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减速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第二级限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第二级限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超越离合器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中心轴,11、椭圆仿形凹槽,12、圆锥滚珠轴承;2、卷筒,22、连接杆;3、左行星机构,31、左太阳轮,32、左行星轮,33、左行星轮架;4、右行星机构,41、右太阳轮,42、右行星轮,43、右行星轮架;5、第一级减速装置,51、第一单向轴承,52、内摩擦固定盘,53、限速内摩擦片,54、限速外摩擦片,55、固定销,56、拉伸弹簧;6、第二级限速装置,61、第二单向轴承;7、超越离合器,71、离合器外圈,72、离合器盘,73、第三单向轴承,74、楔块,75、离合器弹簧;8、回收机构,81、发条转盘,82、卷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外壳(图中未显示)、中心轴1、卷筒2、卷绕在卷筒2上的牵引绳(图中未显示)、减速机构、限速机构和回收机构8。其中中心轴1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中心轴1表面设有一圈椭圆仿形凹槽11,卷筒2通过推力滚珠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心轴1上,推力滚珠轴承的内表面嵌设有与椭圆仿形凹槽11匹配的滚珠,使得卷筒2转动时在中心轴1上沿轴向左右移动,保证人体在速降时重力牵引力垂直中心线的位置保持不变,避免下降过程中牵引绳出现晃动,并且在牵引绳回收时可往复均匀缠绕在卷筒2上。本实施例中牵引绳可采用钢丝绳,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材质的高强度绳索。减速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卷筒两侧的左行星机构3和右行星机构4,其中左行星机构3包括左太阳轮31、左行星轮架33和三个左行星轮32,左行星轮32呈三角形均匀设置在左行星轮架33上,左太阳轮31位于三个左行星轮32之间并分别与左行星轮32啮合;类似的,右行星机构4包括右太阳轮41、右行星轮架43和三个右行星轮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包括外壳、中心轴、卷筒和卷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所述中心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所述卷筒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心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卷筒两侧的左行星机构和右行星机构,所述左行星机构包括左太阳轮、左行星轮架和三个设置于左行星轮架上的左行星轮,所述左行星轮分别与左太阳轮啮合;所述右行星机构包括右太阳轮、右行星轮架和三个设置于右行星轮架上的右行星轮,所述右行星轮分别与右太阳轮啮合;所述右太阳轮固定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左太阳轮固定设置于中心轴上,所述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卷筒,使得卷筒转动时带动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转动;/n限速机构,所述限速机构包括第一级限速装置、第二级限速装置和超越离合器;以及/n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对牵引绳进行回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包括外壳、中心轴、卷筒和卷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所述中心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所述卷筒可转动地设置于中心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卷筒两侧的左行星机构和右行星机构,所述左行星机构包括左太阳轮、左行星轮架和三个设置于左行星轮架上的左行星轮,所述左行星轮分别与左太阳轮啮合;所述右行星机构包括右太阳轮、右行星轮架和三个设置于右行星轮架上的右行星轮,所述右行星轮分别与右太阳轮啮合;所述右太阳轮固定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左太阳轮固定设置于中心轴上,所述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卷筒,使得卷筒转动时带动左行星轮架和右行星轮架转动;
限速机构,所述限速机构包括第一级限速装置、第二级限速装置和超越离合器;以及
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对牵引绳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可沿所述连接杆左右滑动;所述中心轴表面设有一圈椭圆仿形凹槽,所述卷筒通过推力滚珠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推力滚珠轴承的内表面嵌设有与椭圆仿形凹槽匹配的滚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两端分别设有圆锥滚珠轴承,其左端的圆锥滚珠轴承外圈固定在外壳上,右端的圆锥滚珠轴承外圈固定在右太阳轮的中心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速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限速装置和第二级限速装置分别包括内摩擦片固定盘、限速外摩擦片和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内摩擦片固定盘边缘的限速内摩擦片,所述限速内摩擦片通过固定销可转动地设置于内摩擦片固定盘上,所述限速内摩擦片与内摩擦片固定盘间沿径向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限速外摩擦片为环状,固定设置于外壳上并与限速内摩擦片相对应;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述勇金鑫黄中原林森任芸马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