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及自动脱钩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383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在吊钩本体的钩柄与钩子相衔接的位置设有与主体梁装配用的装配孔Ⅰ,钩柄上端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磁性扣合部;主体梁,主要由对称设置的左、右梁体以及固定在左梁体和右梁体之间的磁性件构成,左、右梁体上设有吊链安装孔、吊耳和与所述装配孔Ⅰ相匹配的装配孔Ⅱ;吊钩本体与主体梁之间固定连接,在吊装货物时,吊带穿过货物吊挂在钩子上,当货物升起后,吊带受力致使磁性扣合部与钩子脱离,到达指定卸货位置时,在货物落稳后,吊钩本体向钩柄一侧倾倒,吊带与钩子脱离,实现自动脱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节省人力物力且避免人员操作风险,实现高效安全作业。

An automatic decoupling device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及自动脱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装卸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及自动脱钩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PTA装船过程中,船舱内需要安排一名指挥手和一名辅助工进行吊装指挥与摘勾作业,摘勾方式通常是在货物落稳后,辅助工配合指挥手逐一将挂在吊钩上的吊带摘下,此工艺有以下弊端:1、人员下舱作业,来回攀爬直梯安全风险高;2、人员在舱内作业,行动空间受限,一旦发生钢丝绳、吊带、吊链断裂事故,货物从高处坠落,不易躲避,安全风险高。因此,从员工安全方面考虑,在吊具上寻求改进,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脱钩的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吊钩在货物落稳后自动脱钩,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在货物装卸过程中存在的人员因空间限制而带来的操作风险高且繁琐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及自动脱钩系统。本专利技术主要在现有的吊钩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不降低其抗拉强度的前提下,将吊钩装置设置为分体结构,并通过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以及吊钩本体本身重力的影响互相配合,从而实现在货物落稳后自动脱钩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吊钩本体,主要由钩柄和钩子组成,在所述钩柄与钩子相衔接的位置设有装配孔Ⅰ,所述钩柄上端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磁性扣合部;主体梁,主要由对称设置的左、右梁体以及固定在左梁体和右梁体之间的磁性件构成,其中,所述左梁体上端设有吊链安装孔,用于与吊杠固定的吊链相连接;所述左梁体中部设有用于与吊带相连的吊耳;所述左梁体下部还设有与所述装配孔Ⅰ相匹配的装配孔Ⅱ,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吊钩本体;所述右梁体与所述左梁体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吊钩本体与所述主体梁之间通过穿过装配孔的固定件将两者固定连接,在吊装货物时,所述吊钩本体的磁性扣合部与所述磁性件相吸固定,所述吊带穿过货物吊挂在所述钩子上;当货物升起后,所述吊带受力致使所述磁性扣合部与所述钩子脱离,到达指定卸货位置时,在货物落稳后,所述吊钩本体向所述钩柄一侧倾倒,所述吊带与所述钩子脱离,实现自动脱钩。进一步地,所述钩柄和所述钩子为一体成型,所述装配孔Ⅰ设置在所述吊钩本体的中部偏下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钩柄的质量大于所述钩子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左梁体和所述右梁体之间的上半部分,与所述磁性扣合部相匹配,在吊装货物时相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磁性扣合部为沿所述钩柄的一侧端面向内设置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磁性件的结构相匹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动脱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吊杠下端设有多组上述的自动脱钩装置,多组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分别通过各自的吊链吊装。较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钩本体与主体梁设置成分体结构,通过磁性相吸的原理使得吊钩本体在吊装货物时与主体梁贴合,在货物升起后,由于拉力的影响,磁性扣合部与磁性件分离,到达指定卸货位置时,在货物放稳后,吊钩本体由于自身重力的因素,向下倾倒,实现自动脱钩,结构简单易实现;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性件和磁性扣合部配合实现相吸固定与分离,简单易操作;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钩本体的钩柄的质量大于钩子的质量,设置成此种形式,主要是利用吊钩本体本身的重力,在卸货时向钩柄一侧倾倒,实现自动脱钩。综上,本专利技术在装船过程中省去员工摘勾环节,避免员工进舱作业,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保证了员工的安全,为企业借支降耗。基于上述理由本专利技术可在船舶装卸等领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装置的钩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装置的主体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装置的主体梁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吊钩本体与主体梁相脱离。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吊钩本体与主体梁相吸固定。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状态为货物升起后。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脱钩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状态为卸货后。图中:1、吊钩本体;11、钩柄;12、钩子;13、装配孔Ⅰ;14、磁性扣合部;2、主体梁;21、右梁体;22、左梁体;23、吊链安装孔;24、磁性件;25、吊耳;26、装配孔Ⅱ;3、吊杠;4、吊链;5、吊带;6、吨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具有如下结构:/n吊钩本体,主要由钩柄和钩子组成,在所述钩柄与钩子相衔接的位置设有装配孔Ⅰ,所述钩柄上端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磁性扣合部;/n主体梁,主要由对称设置的左、右梁体以及固定在左梁体和右梁体之间的磁性件构成,其中,所述左梁体上端设有吊链安装孔,用于与吊杠固定的吊链相连接;所述左梁体中部设有用于与吊带相连的吊耳;所述左梁体下部还设有与所述装配孔Ⅰ相匹配的装配孔Ⅱ,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吊钩本体;所述右梁体与所述左梁体具有相同的结构;/n所述吊钩本体与所述主体梁之间通过穿过装配孔的固定件将两者固定连接,在吊装货物时,所述吊钩本体的磁性扣合部与所述磁性件相吸固定,所述吊带穿过货物吊挂在所述钩子上;当货物升起后,所述吊带受力致使所述磁性扣合部与所述钩子脱离,到达指定卸货位置时,在货物落稳后,所述吊钩本体向所述钩柄一侧倾倒,所述吊带与所述钩子脱离,实现自动脱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吊钩本体,主要由钩柄和钩子组成,在所述钩柄与钩子相衔接的位置设有装配孔Ⅰ,所述钩柄上端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磁性扣合部;
主体梁,主要由对称设置的左、右梁体以及固定在左梁体和右梁体之间的磁性件构成,其中,所述左梁体上端设有吊链安装孔,用于与吊杠固定的吊链相连接;所述左梁体中部设有用于与吊带相连的吊耳;所述左梁体下部还设有与所述装配孔Ⅰ相匹配的装配孔Ⅱ,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吊钩本体;所述右梁体与所述左梁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所述吊钩本体与所述主体梁之间通过穿过装配孔的固定件将两者固定连接,在吊装货物时,所述吊钩本体的磁性扣合部与所述磁性件相吸固定,所述吊带穿过货物吊挂在所述钩子上;当货物升起后,所述吊带受力致使所述磁性扣合部与所述钩子脱离,到达指定卸货位置时,在货物落稳后,所述吊钩本体向所述钩柄一侧倾倒,所述吊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子涛陈心彬王修文
申请(专利权)人: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