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智能转向系统及其控制和故障诊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智能转向系统及其控制和故障诊断方法。
技术介绍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而采用电子连接的方式,能够实现轻量化、自由设计转向系统传动比、提高动力学控制的灵活性、实现主动转向、路感优化以及改善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目前普遍的线控转向系统都只有一套转向执行机构,由于线控转向系统在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不存在机械连接,并且电子连接方式的可靠性比传统机械部件低,一旦线控转向系统发生故障将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转向并导致严重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智能转向系统及其控制和故障诊断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智能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模块、电动助力转向模块、线控转向模块、传感器模块和ECU控制模块;所述转向盘模块包含转向盘和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上端和转向盘固连;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模块包含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减速器、转向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转向小齿轮、齿条和转向横拉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减速器和转向柱相连;所述转向传动轴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转向柱的下端相连,转向传动轴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一转向小齿轮的转轴相连;所述第一转向小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和所述转向横拉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智能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盘模块、电动助力转向模块、线控转向模块、传感器模块和ECU控制模块;/n所述转向盘模块包含转向盘和转向柱;/n所述转向柱上端和转向盘固连;/n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模块包含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减速器、转向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转向小齿轮、齿条和转向横拉杆;/n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减速器和转向柱相连;/n所述转向传动轴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转向柱的下端相连,转向传动轴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一转向小齿轮的转轴相连;/n所述第一转向小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n所述齿条和所述转向横拉杆相连;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两端分别和车辆的两个转向车轮对应相连;/n所述线控转向模块包含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减速器和第二转向小齿轮,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电机减速器和第二转向小齿轮的转轴相连;所述第二转向小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n所述传感器模块包含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n所述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均设置在转向柱上,分别用于获得转向盘的转角信号、转矩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智能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盘模块、电动助力转向模块、线控转向模块、传感器模块和ECU控制模块;
所述转向盘模块包含转向盘和转向柱;
所述转向柱上端和转向盘固连;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模块包含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减速器、转向传动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转向小齿轮、齿条和转向横拉杆;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减速器和转向柱相连;
所述转向传动轴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转向柱的下端相连,转向传动轴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一转向小齿轮的转轴相连;
所述第一转向小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齿条和所述转向横拉杆相连;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两端分别和车辆的两个转向车轮对应相连;
所述线控转向模块包含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减速器和第二转向小齿轮,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电机减速器和第二转向小齿轮的转轴相连;所述第二转向小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传感器模块包含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均设置在转向柱上,分别用于获得转向盘的转角信号、转矩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所述ECU控制模块;
所述车速传感器设置在车轮上,用于获得车速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所述ECU控制模块;
所述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在车辆的车架质心处,分别用于获得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信号、侧向加速度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所述ECU控制模块;
所述ECU控制模块分别和所述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电气相连,用于根据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工作。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智能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当采用线控转向模式工作时:
步骤A.1),ECU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离合器断开、第二离合器断开;
步骤A.2),ECU控制模块根据车速信号、方向盘转角信号计算变传动比大小及第二电机转角大小,输出第二电机电流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机工作;
步骤A.3),ECU控制模块根据转向盘转角信号、车速信号、横摆角速度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松春,赵万忠,刘津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