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05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包括上料组件、放线座、矫直组件、压轮组件,上料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底座的前后两侧,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座、上料杆、活动杆、螺纹座、螺杆、上料电机,放线座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底座的前后两侧,放线座固定于底座上,放线座呈L型结构,放线座上开设有放线槽,放线槽呈U型结构,矫直组件位于放线座的左侧,矫直组件包括矫直机架、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该钢丝放线装置不仅解决了人工上架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还消除钢丝的形变和内应力,从而提高了拉丝机的拉拔效率、增长了拉拔模具的使用寿命。

A steel wire paying off device with straighten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
本申请涉及线材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拉丝厂在开启拉丝机拉拔之前,需要人工将绕盘放置于上料杆上,因绕盘上缠绕有钢丝,使得绕盘重量大,导致人工上架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外,钢丝因缠绕在绕盘上,使得钢丝免不了产生一些形变,然而形变的钢丝在拉拔过程中不仅会影响拉拔效率,还会加速拉拔模具的磨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线材加工设备中缺少一种既可自动上料,又可对形变钢丝进行矫直的钢丝放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不仅解决了人工上架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还可以对绕盘上形变钢丝进行矫直,从而提高了拉丝机的拉拔效率、增长了拉拔模具的使用寿命。(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该钢丝放线装置位于拉丝机的前端,包括:辊轴,为圆柱形长轴结构,并且插穿于绕盘的中心孔内;底座,为长方体结构;上料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座、上料杆、活动杆、螺纹座、螺杆、上料电机,所述上料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上料座上开设有旋转孔,所述上料杆一端与所述上料座相活动连接,所述上料杆另一端上设有料钩且与所述活动杆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座相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相活动连接,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旋转孔中,所述螺杆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上料电机相固定连接;放线座,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所述放线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放线座呈L型结构,所述放线座上开设有放线槽,所述放线槽呈U型结构;矫直组件,位于所述放线座的左侧,所述矫直组件包括矫直机架、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其中,所述矫直机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主动轮与主动轴一端相连接,所述主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相切,所述从动轮与从动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矫直辊位于所述从动轮的左侧,所述第一矫直辊的数量为四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第一矫直辊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上方,所述第二矫直辊的数量为三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第二矫直辊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的下端外圆切线与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上端外圆切线相交错设置;压轮组件,包括压轮座、压轮杆、压轮,所述压轮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压轮座与所述压轮杆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压轮杆另一端与压轮相活动连接,所述压轮的压槽内压放着所述钢丝,使所述钢丝保持相同的松紧度。进一步,所述底座还包括万向轮、拉环,所述拉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下端面的四角处。进一步,位于所述底座前侧的所述料钩钩于所述辊轴的前端,位于所述底座后侧的所述料钩钩于所述辊轴的后端,所述料钩呈半圆形。进一步,所述上料电机通过六角螺栓固定于所述放线座上。进一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均开设有相同的驱动槽。进一步,所述从动轮位于所述主动轮的下方。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线与拉丝机的控制器相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矫直辊和所述第二矫直辊上均开设有相同的矫直槽。进一步,所述矫直组件还包括调节手柄和调节螺栓,所述调节手柄安装于所述第二矫直辊的上部,所述调节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矫直辊的下部,旋转所述调节手柄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调节所述第二矫直辊与所述第一矫直辊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改变钢丝的弯曲半径。进一步,所述矫直模块还包括进线导管、出线导管,所述进线导管和所述出线导管均焊接于所述机架的上,所述进线导管位于所述从动轮的右侧,所述出线导管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辊的左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钢丝放线装置包括上料组件、放线座、矫直组件、压轮组件,上料组件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座、上料杆、活动杆、螺纹座、螺杆、上料电机,所述上料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上料座上开设有旋转孔,所述上料杆一端与所述上料座相活动连接,所述上料杆另一端上设有料钩且与所述活动杆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座相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相活动连接,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旋转孔中,所述螺杆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上料电机相固定连接;放线座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所述放线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放线座呈L型结构,所述放线座上开设有放线槽,所述放线槽呈U型结构;矫直组件位于所述放线座的左侧,所述矫直组件包括矫直机架、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第一矫直辊、第二矫直辊,其中,所述矫直机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主动轮与主动轴一端相连接,所述主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相切,所述从动轮与从动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轴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矫直辊位于所述从动轮的左侧,所述第一矫直辊的数量为四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第一矫直辊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上方,所述第二矫直辊的数量为三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第二矫直辊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的下端外圆切线与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上端外圆切线相交错设置;压轮组件包括压轮座、压轮杆、压轮,所述压轮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上,所述压轮座与所述压轮杆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压轮杆另一端与压轮相活动连接,所述压轮的压槽内压放着所述钢丝,使所述钢丝保持相同的松紧度。以上结构,由于上料组件为含有一个移动副的丝杆机构,通过料钩钩起辊轴,并将辊轴放置于放线座的放线槽内,从而解决了人工上架时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外通过矫直组件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拉着钢丝进入到第一矫直辊和第二矫直辊的矫直槽内,消除钢丝的形变和内应力,从而提高了拉丝机的拉拔效率、增长了拉拔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实施例中钢丝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实施例中钢丝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该钢丝放线装置位于拉丝机的前端,包括:辊轴(1),为圆柱形长轴结构,并且插穿于绕盘(2)的中心孔内;/n底座(3),为长方体结构;/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组件(4),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3)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料组件(4)包括上料座(41)、上料杆(42)、活动杆(43)、螺纹座(44)、螺杆(45)、上料电机(46),所述上料座(41)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上料座(41)上开设有旋转孔,所述上料杆(42)一端与所述上料座(41)相活动连接,所述上料杆(42)另一端上设有料钩(421)且与所述活动杆(43)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43)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座(44)相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座(44)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45)相活动连接,所述螺杆(45)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旋转孔中,所述螺杆(45)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上料电机(46)相固定连接;/n放线座(5),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3)的前后两侧,所述放线座(5)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放线座(5)呈L型结构,所述放线座(5)上开设有放线槽,所述放线槽呈U型结构;/n矫直组件(6),位于所述放线座(5)的左侧,所述矫直组件(6)包括矫直机架(61)、驱动电机(623)、主动轮(62)、从动轮(63)、第一矫直辊(64)、第二矫直辊(65),其中,所述矫直机架(61)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主动轮(62)与主动轴(621)一端相连接,所述主动轴(621)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主动轴(621)上设置有主动齿轮(622),所述主动轴(621)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623)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轮(63)与所述主动轮(62)相切,所述从动轮(63)与从动轴(631)相连接,所述从动轴(631)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从动轴(631)上设置有从动齿轮(632),所述从动齿轮(632)与所述主动齿轮(622)相啮合;/n所述第一矫直辊(64)位于所述从动轮(63)的左侧,所述第一矫直辊(64)的数量为四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第一矫直辊(64)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65)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辊(64)的上方,所述第二矫直辊(65)的数量为三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第二矫直辊(65)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65)的下端外圆切线与所述第一矫直辊(64)的上端外圆切线相交错设置;/n压轮组件(7),包括压轮座(71)、压轮杆(72)、压轮(73),所述压轮座(71)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压轮座(71)与所述压轮杆(72)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压轮杆(72)另一端与压轮(73)相活动连接,所述压轮(73)的压槽(731)内压放着所述钢丝(8),使所述钢丝(8)保持相同的松紧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矫直功能的钢丝放线装置,该钢丝放线装置位于拉丝机的前端,包括:辊轴(1),为圆柱形长轴结构,并且插穿于绕盘(2)的中心孔内;
底座(3),为长方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组件(4),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3)的前后两侧,所述上料组件(4)包括上料座(41)、上料杆(42)、活动杆(43)、螺纹座(44)、螺杆(45)、上料电机(46),所述上料座(41)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上料座(41)上开设有旋转孔,所述上料杆(42)一端与所述上料座(41)相活动连接,所述上料杆(42)另一端上设有料钩(421)且与所述活动杆(43)一端相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43)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座(44)相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座(44)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杆(45)相活动连接,所述螺杆(45)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旋转孔中,所述螺杆(45)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上料电机(46)相固定连接;
放线座(5),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3)的前后两侧,所述放线座(5)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放线座(5)呈L型结构,所述放线座(5)上开设有放线槽,所述放线槽呈U型结构;
矫直组件(6),位于所述放线座(5)的左侧,所述矫直组件(6)包括矫直机架(61)、驱动电机(623)、主动轮(62)、从动轮(63)、第一矫直辊(64)、第二矫直辊(65),其中,所述矫直机架(61)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主动轮(62)与主动轴(621)一端相连接,所述主动轴(621)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主动轴(621)上设置有主动齿轮(622),所述主动轴(621)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623)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从动轮(63)与所述主动轮(62)相切,所述从动轮(63)与从动轴(631)相连接,所述从动轴(631)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从动轴(631)上设置有从动齿轮(632),所述从动齿轮(632)与所述主动齿轮(622)相啮合;
所述第一矫直辊(64)位于所述从动轮(63)的左侧,所述第一矫直辊(64)的数量为四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第一矫直辊(64)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65)位于所述第一矫直辊(64)的上方,所述第二矫直辊(65)的数量为三个并安装于所述矫直机架(61)上,所述第二矫直辊(65)两两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同,所述第二矫直辊(65)的下端外圆切线与所述第一矫直辊(64)的上端外圆切线相交错设置;
压轮组件(7),包括压轮座(71)、压轮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月崔建丽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润泰线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