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962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端拾器安装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其中联合安装板上固定若干存放单元,存放单元包括第一长固定板、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三短固定板且三者均为L型角板,第二短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一夹持部,第三短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二夹持部,端拾器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安插固定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处,较为方便,联合安装板上固定用来挂钢丝绳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有的存放单元均匀间隔布置在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之间,可以有效避免钢丝绳和端拾器发生干涉。

Multi station end pickup stor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拾器安装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冲压手工生产线中,不仅冲压速度低,而且占地面积大、人工成本高、生产工件品质稳定性不好,不符合企业冲压生产高效无人化的发展趋势;普通自动化线虽然生产灵活,品质稳定性较好,但是生产效率不高,不适用于工件大批量生产;多工位自动化机床作为目前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设备,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每分钟内冲次数最高可达30次,其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性高,减少人工操作,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单件生产成本更低,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能力。多工位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端拾器送进、夹持、搬运、摆放、回程这一连串的动作,使冲压工件在模具各工序之间传送,实现自动无人化生产模式。现有端拾器存放方式主要为在每工序上模座设置端拾器挂钩,作为悬挂存放使用。在实际装模过程中,由于挂钩在上模,操作人员装取端拾器时较为吃力;此外,模具吊装时联合安装板两侧钢丝绳容易与悬挂在上模座的端拾器干涉,当干涉发生时,端拾器被钢丝绳牵扯变形,无法顺畅实现冲压工件搬运,需停机调试整改,造成异常停机时间增加,生产可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方便端拾器安装,避免和钢丝绳发生干涉,提高生产可动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包括联合安装板,联合安装板上固定若干存放单元,存放单元包括第一长固定板、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三短固定板且三者均为L型角板,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三短固定板分别布置在第一长固定板的两端板面的同一侧,第二短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一夹持部,第三短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二夹持部,第一长固定板的另一个板面、第二短固定板的另一个板面、第三短固定板的另一个板面均贴附固定在联合安装板的板面上,端拾器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安插固定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处,端拾器支撑板位于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三短固定板之间,联合安装板上固定用来挂钢丝绳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所有的存放单元均匀间隔布置在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之间。进一步的,第一长固定板、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三短固定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联合安装板上。优选的,第二短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三短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且该平面和第一长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端拾器固定板布置在该平面和第一长固定板的其中一个板面之间,端拾器固定板的板面和该平面平行。有益效果:通过将端拾器中的端拾器固定板安插在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一长固定板之间、第三短固定板和第一长固定板之间实现对端拾器的固定,较为方便,且端拾器支撑板位于第二短固定板和第三短固定板之间,这样的位置关系,使得在安插端拾器时,有效防止操作人员反向摆放,起到物理防反的作用。在模具吊装过程中,由于端拾器安装于联合安装板上,所有的端拾器布置在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之间,可以有效避免钢丝绳和端拾器发生干涉,从而解决了模具吊装过程中端拾器因与钢丝绳干涉而产生的变形问题。同时,存放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将活动“悬挂”式整改为固定“直插”式端拾器存放装置,操作人员在搬运端拾器时省去举升和挂取等耗费体力姿势,节省体力和缩短多工位模具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生产可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2,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包括联合安装板10,联合安装板10上固定若干存放单元,存放单元包括第一长固定板20、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且三者均为L型角板,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分别布置在第一长固定板20的两端板面的同一侧,第二短固定板3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一夹持部,第三短固定板4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二夹持部,第一长固定板20的另一个板面、第二短固定板30的另一个板面、第三短固定板40的另一个板面均贴附固定在联合安装板10的板面上,端拾器固定板51的两端分别安插固定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处,端拾器支撑板52位于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之间,联合安装板10上固定用来挂钢丝绳60的第一吊耳71和第二吊耳72,所有的存放单元均匀间隔布置在第一吊耳71和第二吊耳72之间。安装使用时,多工位模具80也是固定在联合安装板10上,每个存放单元上均固定一个端拾器50,通过将端拾器50中的端拾器固定板51安插在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一长固定板20之间、第三短固定板40和第一长固定板20之间实现对端拾器50的固定,较为方便,且端拾器支撑板52位于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之间,这样的位置关系,使得在安插端拾器50时,有效防止操作人员反向摆放,起到物理防反的作用。在模具吊装过程中,由于端拾器50安装于联合安装板10上,所有的端拾器50布置在第一吊耳71和第二吊耳72之间,可以有效避免钢丝绳60和端拾器50发生干涉,从而解决了模具吊装过程中端拾器50因与钢丝绳60干涉而产生的变形问题。同时,存放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将活动“悬挂”式整改为固定“直插”式端拾器存放装置,操作人员在搬运端拾器50时省去举升和挂取等耗费体力姿势,节省体力和缩短多工位模具安装和拆卸时间,提高生产可动率。进一步的,第一长固定板20、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联合安装板10上。安装可靠且拆卸方便。优选的,第二短固定板3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三短固定板40的其中一个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且该平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保证端拾器50能够安插进去,端拾器固定板51布置在该平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之间,端拾器固定板51的板面和该平面平行。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由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合安装板(10),联合安装板(10)上固定若干存放单元,存放单元包括第一长固定板(20)、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且三者均为L型角板,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分别布置在第一长固定板(20)的两端板面的同一侧,第二短固定板(3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一夹持部,第三短固定板(4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二夹持部,第一长固定板(20)的另一个板面、第二短固定板(30)的另一个板面、第三短固定板(40)的另一个板面均贴附固定在联合安装板(10)的板面上,端拾器固定板(51)的两端分别安插固定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处,端拾器支撑板(52)位于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之间,联合安装板(10)上固定用来挂钢丝绳(60)的第一吊耳(71)和第二吊耳(72),所有的存放单元均匀间隔布置在第一吊耳(71)和第二吊耳(7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端拾器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合安装板(10),联合安装板(10)上固定若干存放单元,存放单元包括第一长固定板(20)、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且三者均为L型角板,第二短固定板(30)和第三短固定板(40)分别布置在第一长固定板(20)的两端板面的同一侧,第二短固定板(3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一夹持部,第三短固定板(40)的其中一个板面和第一长固定板(20)的其中一个板面平行间距布置且两个板面之间构成第二夹持部,第一长固定板(20)的另一个板面、第二短固定板(30)的另一个板面、第三短固定板(40)的另一个板面均贴附固定在联合安装板(10)的板面上,端拾器固定板(51)的两端分别安插固定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处,端拾器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俊广李琦旷万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