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289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涉及一种资源回收利用设备,包括立式磨机,立式磨机包括磨箱以及热风炉,磨箱内形成有磨腔,热风炉的出风口与磨腔连通为磨腔供热,磨箱内设有磨盘、磨辊以及喷淋装置,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余热利用供应系统,余热利用供应系统包括增压气源以及供热管,供热管直径小于热风通道并穿过热风通道,供热管一端与增压气源的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喷淋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热能。利用热风炉所产生的余热和散发的热量对喷淋装置进行加温,使喷淋装置喷出的水更接近磨腔温度,减少热风炉能耗,节能环保。

A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of slag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资源回收利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矿渣是在高炉炼铁过程中的副产品。在炼铁过程中,氧化铁在高温下还原成金属铁,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杂质与石灰等反应生成以硅酸盐和硅铝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经过淬冷成质地疏松、多孔的粒状物,即为高炉矿渣,简称矿渣。经过研磨后的矿渣会形成矿渣粉,矿渣粉是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简称,是一种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能提高混凝土固化后的强度。目前对矿渣的研磨的方法多数采用立式磨机,立式磨机内设有用于承接矿渣的磨盘以及与磨盘配合辊压矿渣的磨辊,在研磨过程中,磨盘上的矿渣、矿渣粉层的厚度是否均匀是减少磨机震动,保障立式磨机稳定运转的一个因素。目前稳定料层的方式是通过向立磨内喷水,使磨盘内细粉暂时的粘结,从而保证物料在磨盘上形成厚度较均匀的料层,减少磨机的震动。另外,为了烘干磨腔内的矿渣粉,使其排除进入储料仓时保持干燥,磨腔内还会通入热风对矿渣粉进行烘干,因此,在对磨腔内供热或矿渣粉排除立式磨机时,供热管道的热量会不断向外扩散流失,而进入储存舱的矿渣粉则仍处于一个高温的状态,这些热能会随着矿渣粉进入存储桶后逐渐冷却,造成热能的白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利用热风炉余热为喷淋装置加温,使喷淋装置喷出的水分具有一定温度,保证磨腔温度,降低热风炉的能耗,节能环保。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立式磨机以及热风炉,所述立式磨机具有磨箱,所述磨箱内形成有磨腔,所述热风炉与所述磨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热风炉的出风口与所述磨腔的热风通道,所述磨箱内设有磨盘、磨辊以及喷淋装置,所述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余热利用供应系统,所述余热利用供应系统包括增压气源以及供热管,所述供热管直径大于所述热风通道并穿过所述热风通道,所述供热管一端与所述增压气源的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热能。进一步地,所述磨箱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磨腔用于投放矿渣的投料口和排除矿渣粉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连接有朝所述磨箱外部延伸的排料管;所述供热管直径大于所述排料管并穿过于所述排料管。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磨腔的喷淋头,所述供水管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另一端贯穿于所述加热装置并与所述喷淋头连通;所述供热管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长方体结构的加热盒体以及若干紧贴于所述加热盒体的加热管,若干所述加热管相互连通并与所述供热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盒体的棱边均裹设有所述加热管,所述加热盒体至少一侧面横跨有连通相对两棱边的所述加热管的匀热管,所述匀热管相对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紧贴于所述加热盒体侧面的保温管。进一步地,所述供热管依次穿过所述排料管、所述热风通道后,与所述加热盒体上的所述加热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盒体外部还包括有保温套,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保温套和所述加热盒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供热管与所述热风通道、所述排料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供热管道为两条,所述加热盒体上相对的两侧的所述加热管上分别开设有供热入口,两所述供热入口分别于两所述供热管相连。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立式磨机包括磨箱以及热风炉,磨箱内形成有磨腔,热风炉的出风口与磨腔连通为磨腔在研磨过程中供热烘干矿渣粉,磨箱内设有磨盘、磨辊以及喷淋装置,在磨辊和磨盘配合研磨过程中,喷淋装置会对磨盘不定期喷洒水分,余热利用供应系统包括增压气源以及供热管,供热管直径大于热风通道并穿过热风通道,供热管一端与增压气源的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喷淋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热能,增压气源为供热管内注入气体作为发热介质,当气体从供热管中流动并经过热风通道时,气体与热风通道散发出来的余热进行热交换,随后位于供热管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升温后的气体进入喷淋装置并与喷淋装置内的水体进行热交换,使得喷淋装置喷出的水分温度升高,使喷淋装置喷水后磨腔温度下降幅度减少,从而降低热风炉为磨腔内供热所消耗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热装置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立式磨机;11、磨箱;111、磨腔;112、磨盘;113、磨辊;114、投料口;115、排料口;20、热风炉;21、热风通道;30、增压气源;40、供热管;50、排料管;60、加热装置;61、加热盒;62、加热管;621、供热入口;63、匀热管;64、保温管;70、供水管;80、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了让为立式磨机10的磨腔111加热烘干矿渣粉的热风炉20,以及矿渣粉成品散发的余热能够得到利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其包括系统的主体立式磨机10以及热风炉20,立式磨机10具有磨箱11,磨箱11内形成有磨腔111,热风炉20与磨箱1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热风炉20的出风口与磨腔111的热风通道21,为磨腔111在研磨矿渣过程中供热烘干矿渣粉成品,磨箱11内设有用于承接矿渣原料以及矿渣粉的磨盘112、与磨盘112配合研磨的磨辊113以及对磨盘112表面进行喷淋工作的喷淋装置。具体的,为了达到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余热利用供应系统,余热利用供应系统包括增压气源30以及供热管40,供热管40直径大于热风通道21并穿过热风通道21,供热管40直径大于热风通道21能使供热管40覆盖在热风通道21外壁,在穿过热风通道21时,供热管40内壁和热风通道21外壁之间形成供增压气源30的气体通过的空间,使热风炉20产生的热风能在经过热风通道21时散发的热能与供热管40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供热管40一端与增压气源30的供气口连接,接收增压气源30所供应的气体,让气体作为加热介质,另一端与喷淋装置连接,气体从供热管40内朝喷淋装置方向流通时,热风通道21内的热风与热风通道21外壁进行热交换,随后热风通道21外壁再与供热管40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后,随后升温的气体通过供热管40道与喷淋装置的连接关系为其提供热能。由于磨腔111与热风炉20之间需要通过管道,即本例中的热风通道21连接,而热风通道21在输送热风时会造成热量流失,导致热能的浪费,通过将供热管40穿过热风通道21的方案,使得热风通道21的热能能够被利用起来,喷淋装置喷出的水分具有一定温度后,能够减少喷淋装置喷淋后磨腔111内温度的变化幅度,从而减少热风炉20的能耗。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风炉20的供热能耗,磨箱11上还开设有连通磨腔111用于投放矿渣的投料口114和排出矿渣粉的排料口115,排料口115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立式磨机以及热风炉,所述立式磨机具有磨箱,所述磨箱内形成有磨腔,所述热风炉与所述磨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热风炉的出风口与所述磨腔的热风通道,为所述磨腔供热,所述磨箱内设有磨盘、磨辊以及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余热利用供应系统,所述余热利用供应系统包括增压气源以及供热管,所述供热管直径大于所述热风通道并穿过所述热风通道,所述供热管一端与所述增压气源的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热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立式磨机以及热风炉,所述立式磨机具有磨箱,所述磨箱内形成有磨腔,所述热风炉与所述磨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热风炉的出风口与所述磨腔的热风通道,为所述磨腔供热,所述磨箱内设有磨盘、磨辊以及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余热利用供应系统,所述余热利用供应系统包括增压气源以及供热管,所述供热管直径大于所述热风通道并穿过所述热风通道,所述供热管一端与所述增压气源的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热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箱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磨腔用于投放矿渣的投料口和排除矿渣粉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连接有朝所述磨箱外部延伸的排料管;所述供热管直径大于所述排料管并穿过于所述排料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磨腔的喷淋头,所述供水管一端与外部水源连接,另一端贯穿于所述加热装置并与所述喷淋头连通;所述供热管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渣粉余热回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能荣翁明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同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