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19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火锅底料炒制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炒锅,包括设置有加热件的锅体和用于密封锅体的密封盖,锅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气体通道,气体通道连通有充放气机构,转轴上固定穿设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搅拌杆,搅拌杆均开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空腔,且各个搅拌杆顶部滑动连接有上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固定有上刮除件,搅拌杆底部均连有下刮除件,下刮除件的底部与锅体内底部相贴,各个搅拌杆底部的下刮除件与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异。

A multi-functional frying p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炒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锅底料炒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炒锅。
技术介绍
火锅底料的炒制需要采用专用的炒锅,现有的炒锅通常为敞开式结构,炒制时会产生大量油烟和呛人气体挥发至空气中,造成加工环境的恶劣,并且由于敞开式炒锅炒制时为常压炒制,原料中的物质不容易浸出,导致火锅底料的味道不够浓郁,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炒锅,以解决目前采用敞开式炒锅导致原料中的物质不容易浸出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炒锅,包括设置有加热件的锅体和用于密封锅体的密封盖,锅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气体通道,气体通道连通有充放气机构,转轴上固定穿设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搅拌杆,搅拌杆均开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空腔,且各个搅拌杆顶部滑动连接有上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固定有上刮除件,搅拌杆底部均连有下刮除件,下刮除件的底部与锅体内底部相贴,各个搅拌杆底部的下刮除件与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异。本方案的原理在于:锅体用于盛装各种原料,锅体内设置转轴,通过转轴的旋转来带动转轴上的各个搅拌杆旋转,加之对锅体内原料的加热,从而对锅体内的原料起到炒制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火锅底料炒制时,锅体通常都是敞开式,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盖将锅体密封,在炒制过程中,由于加热件的加热会使得锅体内压力增大,加压炒制能够使得原料中更多的物质浸出来,炒制出来的火锅底料味道更浓。当火锅底料中油比较多时,炒制过程中不容易糊锅,当火锅底料中油较少酱料较多时,锅体容易糊锅,因此在搅拌杆底部设置与锅体内底部相贴的下刮除件,在搅拌杆搅拌过程中,下刮除件能够将锅体底部的料翻起,避免原料在锅体底部粘连。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密封加压炒制,而火锅底料中含有大量的油类,炒制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油气聚集在密封盖上,当炒制完成,密封盖逐渐冷却,油类物质中的动物油(大多为牛油)会冷却凝固在密封盖上,需要后续进行清理,而每次炒制完成后清理十分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在搅拌杆顶部设置上刮除件,在炒制过程中,上刮除件与密封盖分离,上刮除件对搅拌杆运动过程中不会将密封盖上聚集的油气刮下,在炒制完成后,通过气体通道进气,使得上滑动杆带动上刮除件向上运动,上刮除件随搅拌杆旋转过程中将密封盖上的油类物质刮下。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1、采用密封加压的方式进行炒制,更容易使得原料中的物质浸出来,炒制出来的火锅底料味道更浓。2、由于密封炒制时,密封盖上会聚集油气,通过上刮除件的设置能将密封盖上的油类物质刮下,避免后续炒制时密封盖上的油类物质受热滴入原料中污染原料。进一步,锅体底部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内设有腔体,锅体的底部开设有轴孔,转轴底部穿过轴孔并伸入腔体内,转轴与轴孔之间设有密封套,腔体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对锅体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转轴下方的电机的设置能够带动转轴旋转,密封套能够实现转轴与轴孔之间的密封。进一步,充放气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双向抽排风机,双向抽排风机的出气端与气体通道底部连通,双向抽排风机位于腔体内,且双向抽排风机外套有保护罩。通过双向抽排风机向气体通道内泵入气体,能够给予上滑动杆一个推力,从而使得上刮除件上升,双向抽排风机将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吸出,带动上刮除件下降。进一步,下刮除件包括固定在搅拌杆底部的下弹性片、滑动连接在搅拌杆底部的下滑动杆和固定在下滑动杆上的下刚性片,下弹性片底部与锅体内底部相贴,下刚性片位于下弹性片的上方。将下刮除件设置为下弹性片和下刚性片的结构,并且下弹性片与锅体的底部相贴,目的在于,在炒制过程中,若下刚性片始终与锅体内底部相抵实现锅体底部原料的刮起,下刚性片很容易被磨损,当下刚性片磨损后,锅体底部的原料不容易被翻起,因此很容易糊锅,而采用下弹性片与锅体内底部相贴,由于下弹性片本身的弹性作用,长时间使用后,下弹性片能够始终保持与锅体底部的相贴,从而将锅体底部的原料翻起,不容易出现糊锅的现象。但是下弹性片的刮除效果又不如下刚性片好,在炒制完成后,锅体内底部仍会有部分底料残留,若不刮除残留的底料,在进行后续炒制时还是会容易导致糊锅的问题发生。双向抽排风机向气体通道内泵入气体时,气体还能推动下滑动杆下降,带动下刚性片下降与锅体内底部相抵,通过下刚性片锅体内底部相贴,实现将锅体内底部残留的底料刮除,避免底料的残留导致后续炒制时的糊锅。进一步,下弹性片和上刮除件均采用硅胶或者乳胶材料制成,刚性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硅胶和乳胶材料耐高温,使用寿命长,不锈钢材料不容易生锈,均适用于炒制火锅底料。进一步,密封盖连有升降驱动件。升降驱动件能够带动密封盖自动开合。进一步,升降驱动件包括设置在锅体外侧的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杆顶部与密封盖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液压缸的底部与支撑柱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的输出杆身长或者缩短,带动密封盖的升降。进一步,连接杆上固定有抽气机构,密封盖上开设有油烟出口,抽气机构的进气端与油烟出口连通、抽气机构的出气端连通有油烟处理机构。由于火锅底料含有大量的油类、辣椒和香料,在炒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和呛人气体,在炒制完成后,通过抽气机构将锅体内的油烟抽出并引致油烟处理机构中进行处理,能够避免油烟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进一步,锅体侧壁设有调节管,调节管的一端位于锅体内、另一端位于锅体外,调节管上设有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能够自动调节锅体内的压力,使得炒制过程中锅体内保持适当的压力。进一步,支撑柱底部固定有底座,液压缸底部固定在底座上。底座用于对支撑柱和液压缸进行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锅体内结构的放大图;图3为图2中搅拌杆的放大图;图4为图3中下弹性片和下刚性片的侧视图;图5为转轴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伸缩件2、连接杆3、抽气机构4、管道40、密封盖5、锅体6、支撑柱7、腔体70、电机8、转轴9、气体通道90、连通管900、双向抽排风机10、保护罩11、搅拌杆12、垂直段120、空腔13、下滑动杆14、上滑动杆15、上刮除件16、下弹性片17、夹板170、螺栓171、固定杆172、下刚性片18。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炒锅,包括锅体6和用于密封锅体6的密封盖5,锅体6的壁内安装有电热丝用于加热锅体6,锅体6底部一体成型有支撑柱7,支撑柱7下方固定有底板1,底板1上还固定有伸缩件2,本实施例中伸缩件2为一个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杆固定有横向的连接杆3,连接杆3与密封盖5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的输出杆的伸长和缩短实现密封盖5的升降,从而实现锅体6的开闭。连接杆3上还固定有抽气机构4,密封盖5上开设有油烟出口,抽气机构4的进气端通过管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加热件的锅体和用于密封锅体的密封盖,所述锅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气体通道,气体通道连通有充放气机构,所述转轴上固定穿设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均开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空腔,且各个搅拌杆顶部滑动连接有上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固定有上刮除件,搅拌杆底部均连有下刮除件,所述下刮除件的底部与锅体内底部相贴,各个搅拌杆底部的下刮除件与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加热件的锅体和用于密封锅体的密封盖,所述锅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开设有轴向设置的气体通道,气体通道连通有充放气机构,所述转轴上固定穿设有若干个倾斜设置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均开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空腔,且各个搅拌杆顶部滑动连接有上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固定有上刮除件,搅拌杆底部均连有下刮除件,所述下刮除件的底部与锅体内底部相贴,各个搅拌杆底部的下刮除件与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设有腔体,所述锅体的底部开设有轴孔,所述转轴底部穿过所述轴孔并伸入腔体内,所述转轴与轴孔之间设有密封套,腔体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双向抽排风机,所述双向抽排风机的出气端与气体通道底部连通,双向抽排风机位于腔体内,且双向抽排风机外套有保护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刮除件包括固定在搅拌杆底部的下弹性片、滑动连接在搅拌杆底部的下滑动杆和固定在所述下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建江敬兵卢书帮周德才张丽岳钦松李杨梅赵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德庄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