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09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动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包括瓶体组件和饮水组件,所述瓶体组件包括瓶体、瓶口、瓶塞和通气管,所述瓶体顶端开设有所述瓶口,所述瓶塞与所述瓶体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瓶口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瓶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瓶体的底部,所述饮水组件包括饮水管、弹簧限位凸圈、饮水舔球和弹簧;通过设置有通气管,使饮水瓶与外部环境压力平衡,方便饮用水的正常饮用,通过设置有饮水舔球和弹簧,使饮水瓶饮水能形成开关式,只有在动物舔动饮水舔球时,才会出水,能够有效的避免水瓶内水浪费,同时也避免浸湿垫料,导致舱内环境加速恶化,影响实验。

A kind of drinking bottle for laboratory animal in high and low pressure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
本技术属于动物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
技术介绍
在进行潜水医学及水下医学的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进行加压舱内动物实验,然后再过渡到有人试验。如果需要动物在加压舱内长期实验,则需要对其提供饮水。目前实验动物(常压环境)饮水瓶依据负压原理,将饮水瓶倒置,瓶内的饮水不会流出,只有当动物舔动水嘴时,才有少量的饮水从水嘴流出供动物饮用,而在加压舱内时,由于舱内压力的波动,瓶内密闭空气的可能变成正压,因而水瓶中的饮水会自然流出,一来造成饮水的浪费,甚至造成瓶内的储水不足动物饮用;二来自然流出的饮用水浸湿垫料,恶化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旨在解决目前实验动物(常压环境)饮水瓶依据负压原理,将饮水瓶倒置,瓶内的饮水不会流出,只有当动物舔动水嘴时,才有少量的饮水从水嘴流出供动物饮用,而在加压舱内时,由于舱内压力的波动,瓶内密闭空气的可能变成正压,因而水瓶中的饮水会自然流出,一来造成饮水的浪费,甚至造成瓶内的储水不足动物饮用;二来自然流出的饮用水浸湿垫料,恶化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包括瓶体组件和饮水组件,所述瓶体组件包括瓶体、瓶口、瓶塞和通气管,所述瓶体顶端开设有所述瓶口,所述瓶塞与所述瓶体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瓶口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瓶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瓶体的底部;所述饮水组件包括饮水管、弹簧限位凸圈、饮水舔球和弹簧,所述饮水管与所述瓶塞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瓶塞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簧限位凸圈与所述饮水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饮水管内侧臂中间位置处,所述饮水舔球与所述饮水管通过所述弹簧滑动连接,所述饮水舔球位于所述饮水管顶端开口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饮水舔球和所述弹簧限位凸圈的中间位置处。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瓶体内部相通,所述饮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瓶体内部,与所述瓶体内部相通。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饮水组件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与所述饮水管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所述饮水舔球外侧,所述密封垫圈的直径小于所述饮水舔球的直径。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饮水舔球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直径小于所述饮水管内部直径。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弹簧限位凸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直径,所述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饮水管的内部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通过设置有通气管,使饮水瓶与外部环境压力平衡,方便饮用水的正常饮用,通过设置有饮水舔球和弹簧,使饮水瓶饮水能形成开关式,只有在动物舔动饮水舔球时,才会出水,能够有效的避免水瓶内水浪费,同时也避免浸湿垫料,导致舱内环境加速恶化,影响实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倾斜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饮水管水嘴内部结构示意图(部分);图4为本技术中饮水管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瓶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组件、11-瓶体、12-瓶口、13-瓶塞、14-通气管、2-饮水组件、21-饮水管、22-弹簧限位凸圈、23-饮水舔球、24-弹簧、25-密封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包括瓶体组件1和饮水组件2,瓶体组件1包括瓶体11、瓶口12、瓶塞13和通气管14,瓶体11顶端开设有瓶口12,瓶塞13与瓶体11可拆卸连接,且位于瓶口12的内部,通气管14与瓶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瓶体11的底部;饮水组件2包括饮水管21、弹簧限位凸圈22、饮水舔球23和弹簧24,饮水管21与瓶塞13固定连接,且贯穿瓶塞13的中间位置处,弹簧限位凸圈22与饮水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饮水管21内侧臂中间位置处,饮水舔球23与饮水管21通过弹簧24滑动连接,饮水舔球23位于饮水管21顶端开口处,弹簧24位于饮水舔球23和弹簧限位凸圈22的中间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通气管,使饮水瓶与外部环境压力平衡,方便饮用水的正常饮用,通过设置有饮水舔球和弹簧,使饮水瓶饮水能形成开关式,只有在动物舔动饮水舔球时,才会出水,能够有效的避免水瓶内水浪费,同时也避免浸湿垫料,导致舱内环境加速恶化,影响实验。进一步的,通气管14与瓶体11内部相通,饮水管21的一端位于瓶体11内部,与瓶体11内部相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管14与瓶体11一体成型,设置在瓶体11的底部,在饮水瓶使用时,倾斜饮水瓶,方便动物饮水,通气管14可以与舱内气体完全相通,其内压与舱内压力相同,彻底避免瓶内产生正压,饮水管21的一端位于瓶体11内部,与瓶体11内部相通,方便将瓶体11内部水引出。进一步的,饮水组件2还包括密封垫圈25,密封垫圈25与饮水管21固定连接,且套设在饮水舔球23外侧,密封垫圈25的直径小于饮水舔球23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垫圈25与饮水管21的饮水端固定,密封垫圈25的直径小于饮水舔球23的直径,能对饮水舔球23起到限位作用,在动物不需要饮水时,饮水舔球23与密封垫圈25贴合密封,使瓶内水不会泄漏。进一步的,饮水舔球23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直径小于饮水管21内部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饮水舔球23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方便饮水铁球23能长期使用,不会生锈,防止污水饮用水,直径小于饮水管21内部直径,方便饮水铁球23能在饮水管21内部滑动,方便控制饮水嘴的自开关。进一步的,弹簧限位凸圈22的直径小于弹簧24的直径,弹簧24的直径小于饮水管21的内部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限位凸圈22的直径小于弹簧24的直径,弹簧限位凸圈22可以对弹簧24进行限位,使弹簧24在饮水管21内部固定,方便通过挤压弹簧24使饮水嘴能实现自开关的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打开瓶塞13,对瓶体11内部装满动物饮用水,再将瓶塞13塞入瓶体11的瓶口12处,通过外部悬吊架将饮水瓶倾斜悬吊在实验室中,方便宠物饮水,在动物需要饮水时,通过舔动饮水铁球23,使饮水铁球23向饮水管21内侧移动,瓶体11内部的引用水通过饮水管21从流出,供动物饮用,动物喝完水后,在弹簧24的作用下,使饮水铁球23复位,饮水铁球23通过密封垫圈25贴合,防止水从饮水管21嘴部泄漏出来,实现饮水管21饮水嘴实现自动开关,完成了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的使用流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组件(1)和饮水组件(2),所述瓶体组件(1)包括瓶体(11)、瓶口(12)、瓶塞(13)和通气管(14),所述瓶体(11)顶端开设有所述瓶口(12),所述瓶塞(13)与所述瓶体(11)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瓶口(12)的内部,所述通气管(14)与所述瓶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瓶体(11)的底部;/n所述饮水组件(2)包括饮水管(21)、弹簧限位凸圈(22)、饮水舔球(23)和弹簧(24),所述饮水管(21)与所述瓶塞(13)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瓶塞(13)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簧限位凸圈(22)与所述饮水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饮水管(21)内侧臂中间位置处,所述饮水舔球(23)与所述饮水管(21)通过所述弹簧(24)滑动连接,所述饮水舔球(23)位于所述饮水管(21)顶端开口处,所述弹簧(24)位于所述饮水舔球(23)和所述弹簧限位凸圈(22)的中间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压舱内实验动物饮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组件(1)和饮水组件(2),所述瓶体组件(1)包括瓶体(11)、瓶口(12)、瓶塞(13)和通气管(14),所述瓶体(11)顶端开设有所述瓶口(12),所述瓶塞(13)与所述瓶体(11)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瓶口(12)的内部,所述通气管(14)与所述瓶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瓶体(11)的底部;
所述饮水组件(2)包括饮水管(21)、弹簧限位凸圈(22)、饮水舔球(23)和弹簧(24),所述饮水管(21)与所述瓶塞(13)固定连接,且贯穿所述瓶塞(13)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簧限位凸圈(22)与所述饮水管(2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饮水管(21)内侧臂中间位置处,所述饮水舔球(23)与所述饮水管(21)通过所述弹簧(24)滑动连接,所述饮水舔球(23)位于所述饮水管(21)顶端开口处,所述弹簧(24)位于所述饮水舔球(23)和所述弹簧限位凸圈(22)的中间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方以群袁恒荣王世锋包晓辰李慈许骥王楠王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