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敦发专利>正文

常压组合式强制循环民用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06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常压组合式强制循环民用炉,由强制循环水箱、上炉体、炊事水箱、下炉体、强制循环管路及水温差循环管路构成,其结构特点是锅炉分为上、下炉体,在上炉体下平面上安装有取暖炊事火力分配调节板,上、下炉体相叠合,并各有夹层水套和加热管,下炉体夹层水套构成燃烧室,上炉体夹层水套构成燃烧通道,炊事水箱与上炉体为一体,中间为烟道,强制循环管路均在下炉体端面连接,并通过浮球阀、闸阀与循环水箱连通,下炉体产生的蒸汽压力压迫水定时循环。(*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庭日常取暖炊事用炉,具体地说是一种常压组合式强制循环民用炉。一般日常生活中家庭用炉,取暖和炊事用炉大多是分开的,即便是两者合为一体的民用炉,取暖供热也只是靠单一的水温差循环,炊事用火时就略显不足,更由于水温差循环的本身就限制了锅炉与散热器的高低位置,所以家庭取暖单靠水温差循环,散热器大多是装在离开地面很高,几乎在墙壁的中央,而且管路也很凌乱复杂,所以普遍存在着循环差、热效率低、耗能大,尤其是管道安装复杂、材料造成浪费,更因为锅炉体为整体的,对炉体内壁和加热管外表面所形成的烟垢,逐年加厚而无法清理,尽管留有清灰孔,也只能清理一些浮渣,这就严重的阻碍了受热表面的热能传递,几年以后就基本上失去了锅炉所应有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耗能低,循环畅通、简化安装管道、取暖炊事火力合理分配的用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整个系统由强制循环水箱、上炉体、炊事水箱、下炉体、强制循环管路及水温差循环管路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炊事水箱与上炉体为一体,上炉体与下炉体相叠合,在上炉体下平面上装有取暖炊事火力分配调节板、强制循环管路由强制循环进水管、强制循环排气管、强制循环上水管构成,水温差循环管路由水温差循环上水管、上炉体的回水管、散热器上水管及上炉体温差循环管构成,它们的连接是水温差循环上水管的下端,通过一个封水封气的闸阀与下炉体的端面连接,上端通过四通管接头、散热器上水管、强制循环进水管及上炉体温差循环管分别与散热器(17)、强制循环水箱(1)和上炉体(2)连接,强制循环上水管(10)的下端接于下炉体(4)的端面,其上端穿过强制循环水箱(1)的底板并伸入内腔的3/4,管口处安装有消声罩(11),强制循环排气管(8)的下端与下炉体(4)的端面连接,其上端通过浮球阀(9)与强制循环上水管(10)连通,上炉体回水管(16)连通散热器(17)和上炉体(2)、下炉体回水管(18)通过逆止阀(19)与下炉体连接其上端与上炉体回水管(16)连通。下炉体的具体结构是,燃烧室的四壁为夹层水套(20),在燃烧室的上部设置若干根将夹层水套连通的加热管(14),炉体侧面开有炉门(15),炊事炉体与夹层水套(20)连为一体,上炉体的结构是燃烧通道的四壁为夹层水套(12)、通道内设置若干根连通夹层水套(12)的加热管(14)、炊事水箱(3)和炊事火口均与夹层水套(12)连为一体,炊事水箱中间为烟道(13)。强制循环管和水温差循环管与下炉体的端部的具体连接位置是水温差循环上水管(23)与下炉体(4)的连接位置是其管口下沿位于下炉体加热管(14)直径的上3/4处。强制循环上水管(10)与下炉体(4)的连接位置是其管口上沿位于下炉体加热管(14)直径的下3/4处。强制循环排气管(8)与下炉体(4)的连接位置是其管中心与下炉体加热管(14)中心线相重合,其管口上、下沿各在加热管直径的上3/4和下3/4处。本技术与现有用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炉体为上、下炉体组合,上炉体为正常的水温差循环炉体,兼有炊事水箱和炊事炉口,下炉体为强制循环和炊事炉体构成,保证循环畅通、热效率高。炊事火力也能满足,在方便时可将上、下炉体分开以便彻底清除炉膛内壁和受热表面(加热管外表面)的烟垢和积尘,使锅炉经常保持应有的导热性能,达到降低能耗和延长寿命的效果。2.在保持炉体的常压状态下,除炉体内依靠进出口水温差循环外又增加了锅炉本身所产生的热力驱动强制循环系统,整个供热系统的水被迫循环,因此散热器在适当低于炉体的位置下,供热系统可正常的工作,从而大大减化了管道安装系统,节约了原材料和工时,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给用户代来方便。3.取暖炊事两用,在上、下炉体叠合面有火力调节板,因此取暖和炊事两方便。 附图说明图1整体结构系统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侧视图的示意图图中1强制循环水箱2、上炉体3、炊事水箱4、下炉体5、取暖炊事火力调节板6、强制循环进水管7、闸阀8、强制循环排气管9、浮球阀10.强制循环上水管11.消声罩12.上炉体夹层水套13.烟道14.加热管15.炉门16.上炉体回水管17.散热器18.下炉体回水管19.逆止阀20.下炉体夹层水套21.散热器上水管22.四通管接头23.水温差循环上水管24.上炉体温差循环管。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上炉体的夹层水套与炊事火口连为一体,并在下平面的折边滑道上安装取暖炊事火力调节板,再与炊事水箱焊在一起,中间形成燃烧通道和烟道,连通夹层水套的有7根加热管,下炉体是夹层水套与炊事炉体连为一体,有4根连通夹层水套的加热管,将上、下炉体叠合,在叠合的缝隙抹耐火泥,防止烟火外冒,这样上、下炉体的夹层水套形成了燃烧通道和燃烧室,加热管处于其中。在下炉体端面,相应加热管的直径区域,分别焊接水温差循环上水管、强制循环排气管和强制循环上水管,其中水温差循环上水管通过一个封水封气的闸阀与夹层水套连通,其管口下沿在加热管直径区域的上3/4处。强制循环排气管的中心与加热管中心线重合,其管口上下沿分别在加热管直径区域的上、下3/4处。强制循环上水管管口上沿在加热管直径区域的下3/4处。水温差循环上水管的上端通过四通管接头、强制循环进水管、上炉体温差循环管、散热器上水管分别与强制循环水箱、上炉体夹层水套、散热器连通。强制循环排气管上端安装一封水不封气的浮求阀,并与强制循环上水管连通。强制循环上水管的上端穿过强制循环水箱底板伸入内腔的3/4并在管口安装消声罩。散热器回水管分别连通上、下炉体的夹层水套,在进入下炉体夹层水套的前段安装一个逆止阀。在整体结构系统安装连通后,具体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先往强制循环水箱(1)内注水,若水温差循环上水管的封水封气的闸阀是开的,水通过强制循环进水管(6)、四通管接头(22)、水温差循环上水管(23)注入下炉体夹层水套(20)内,由于下炉体回水管(18)中的逆止阀(19)不允许水回流,因此水只在下炉体夹层水套内上升,当升至强制循环上水管的下管沿,也就随着管路上升,升至强制循环排气管下沿,也随管路上升,当夹层水套的水平面升至水温差循环上水管的上沿时,夹层水套的水不再上升,由于夹层水套空间的气排不掉而阻止水的上升,因此还留有一定的空间。强制循环上水管(10)和强制循环排气管(8)中的水,一个平面继续上升,当强制循环排气管(8)中的水升到封水水封气的浮球阀(9)时,将浮球浮起而关闭,这时只有强制循环上水管(10)的水平面上升,升至与强制循环排气管(8)连通处流进强制循环排气管(8),此处有浮球阀断开,当水位升至于水温差循环上水管(23)的四通管接头(22)时,此时水经四通管接头(22)分别注入上炉体夹层水套(12)和散热器(17)内,此时应将散热器(17)的放气(或放水)阀门打开,以保证散热器(17)内的气体排掉,保证散热器(17)注满水。当上炉体夹层水套(12)和散热器(17)的水注满后,强制循环上水管(10)的水继续上升,当升到强制循环水箱(1)的水平面稳定在箱体的1/3处时,注水即告结束。此时关闭闸阀(7)并点燃下炉体燃烧室开始加热,由于下炉体夹层水套的上端还有一定的空间,水被加热沸腾后蒸气在此空间产生压力,压迫夹层水套的水位下降,在强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压组合式强制循环民用炉,由强制循环水箱(1)、上炉体(2)、炊事水箱(3)、下炉体(4)、强制循环管路及水温差循环管路构成,其特征在于炊事水箱与上炉体为一体、上炉体与下炉体相叠合,在上炉体下平面上装有取暖炊事火力分配调节板(5),强制循环管路由强制循环进水管(6)、强制循环排气管(8)、强制循环上水管(10)构成,水温差循环管路由水温差循环上水管(23)、上炉体的回水管(16)、散热器上水管(21)及上炉体温差循环管(24)构成,它们的连接是:水温差循环上水管(23)的下端通过闸阀(7)与下炉体(4)的端面连接,上端通过四通管接头(22),散热器上水管(21)、强制循环进水管(6)及上炉体温差循环管(24)分别与散热器(17)、强制循环水箱(1)和上炉体(2)连接。强制循环上水管(10)的下端连接于下炉体(4)的端面,其上端穿过强制循环水箱(1)的底板并伸入内腔的3/4,管口处安装有消声罩(11)、强制循环排气管(8)的下端与下炉体(4)的端面连接,其上端通过浮球阀(9)与强制循环上水管(10)连通,上炉体回水管(16)连通散热器(17)和上炉体(2)、下炉体回水管(18)通过逆止阀(19)与下炉体连接其上端与上炉体回水管(1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敦发
申请(专利权)人:李敦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