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961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属于厨房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包括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内的涡流风扇,所述涡流风扇包括风扇罩和安装在风扇罩内的扇叶,所述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多个散热风道,所述涡流风扇还包括竖向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多个与所述散热风道一一连通的出风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隔板将风扇罩的出风口处的冷风进行有效分配,并引导多组冷风吹向多个方向,以此增大散热区域,提升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A kind of electromagnetic furnace with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
本技术涉及厨房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
技术介绍
现有电磁炉的内部一般都设置有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上分布着大量电子元件,电磁炉工作时,机器内部积聚的热量以及电子元件自身发出的热量,会影响到电子元件工作的稳定性,散热不及时易导致电子元件烧坏、炸机等情况,业界普遍采用风冷散热,即在机器内部设置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强制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结构简单、直接。散热风扇一般分为轴流风扇和涡流风扇两种,轴流风扇的优点是:对垂直方向和周圈位置均有导流效果,散热区域范围很大,然而安装轴流风扇会增大电磁炉的上下空间,进而导致电磁炉的厚度增加,整体看起来比较笨重,不符合轻便化的要求。而采用涡轮风扇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电磁炉的厚度,但是其由于指向性较强,因此只能对风口方向特定区域进行散热,而对其他区域的散热效果较差,因此导致电磁炉的整体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通过隔板将涡流风扇出风口处的冷风进行有效分配,并引导多组冷风吹向多个方向,以此增大散热区域,提升电磁炉的散热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内的涡流风扇,所述涡流风扇包括风扇罩和安装在风扇罩内的扇叶,所述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多个散热风道,所述涡流风扇还包括竖向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多个与所述散热风道一一连通的出风区。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罩包括分体成型的下罩体和上罩体,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上罩体的顶部,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配合连接以在一侧形成所述出风口。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所述上罩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罩体相抵;或者所述隔板与所述下罩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罩体相抵。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上罩体一体成型,所述下隔板与所述下罩体一体成型,所述上隔板的底面与所述下隔板的顶面相抵。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所述上罩体上设有与所述上定位柱插接配合的上定位孔,所述下罩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定位柱插接配合的下定位孔。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均为盲孔,所述盲孔的孔口朝向所述风扇罩内部,所述盲孔的底壁厚度小于1mm。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上设有上滑槽,所述下罩体上设有下滑槽,所述隔板自外向内滑动插装在所述上滑槽和下滑槽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罩和所述隔板一体加工成型。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沿着出风方向呈波浪状延伸的曲板。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侧面上设有沿着出风方向延伸的横向导风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涡流风扇还包括竖向设在出风口处的隔板,隔板将出风口分隔成多个与散热风道一一连通的出风区,以保证冷风能够进入每个散热风道进行吸热降温,由此降低了出风口处冷风流动的指向性,增大了冷风的散热区域,提升电磁炉的散热效果。风扇罩包括分体成型的下罩体和上罩体,进风口设在上罩体的顶部,上罩体和下罩体配合连接以在一侧形成出风口。分体成型的设计既能降低下罩体和上罩体的加工难度,也便于风扇罩与扇叶的组装。隔板与上罩体一体成型,隔板的下端与下罩体相抵;或者隔板与下罩体一体成型,隔板的上端与上罩体相抵。如此设计,能够减少涡流风扇的组装步骤,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能增强与隔板相连接的罩体的结构强度。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所述上罩体一体成型,下隔板与下罩体一体成型,上隔板的底面与下隔板的顶面相抵。如此设计,能够增强上罩体对应出风口部分的结构强度和下罩体对应出风口部分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其发生变形而影响出风量。隔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上罩体上设有与上定位柱插接配合的上定位孔,下罩体上设有与下定位柱插接配合的下定位孔。将隔板独立于风扇罩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需调整隔板的数量和位置,以此增强涡流风扇的通用性。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均为盲孔,盲孔的孔口朝向风扇罩内部,盲孔的底壁厚度小于1mm。盲孔的设计能够保证风扇罩的初始外观,而对盲孔底壁厚度的限定可以使上定位柱和下定位柱轻松捅破盲孔的底壁以实现定位插接。上罩体上设有上滑槽,下罩体上设有下滑槽,隔板自外向内滑动插装在上滑槽和下滑槽之间。如此设计,组装简单方便,同时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需调整隔板的数量和位置,以此增强涡流风扇的通用性。隔板为沿着出风方向呈波浪状延伸的曲板。如此设计,有利于扰动吹风方向,扩大吹风面积。隔板的侧面上设有沿着出风方向延伸的横向导风筋。如此设计,有利于控制出风口竖直方向上的吹风方向。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风扇罩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风扇罩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盲孔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隔板与风扇罩配合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风扇罩;110、下罩体;111、下定位孔;120、上罩体;121、进风口;122、上定位孔;130、出风口;200、隔板;210、下隔板;220、上隔板;230、上定位柱;240、下定位柱;250、横向导风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内的涡流风扇,所述涡流风扇包括风扇罩和安装在风扇罩内的扇叶,所述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多个散热风道,所述涡流风扇还包括竖向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多个与所述散热风道一一连通的出风区,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冷风能够进入每个散热风道进行吸热降温,由此降低了出风口处冷风流动的指向性,增大了冷风的散热区域,提升电磁炉的散热效果。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内的涡流风扇,所述涡流风扇包括风扇罩和安装在风扇罩内的扇叶,所述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多个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风扇还包括竖向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多个与所述散热风道一一连通的出风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包括炉体和安装在炉体内的涡流风扇,所述涡流风扇包括风扇罩和安装在风扇罩内的扇叶,所述风扇罩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多个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风扇还包括竖向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多个与所述散热风道一一连通的出风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包括分体成型的下罩体和上罩体,所述进风口设在所述上罩体的顶部,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配合连接以在一侧形成所述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上罩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罩体相抵;或者所述隔板与所述下罩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罩体相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上罩体一体成型,所述下隔板与所述下罩体一体成型,所述上隔板的底面与所述下隔板的顶面相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许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