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953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弹片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和线圈,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的中央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导磁柱,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导磁柱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线圈上并位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发声装置与其他设备和结构的集成,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Pho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装置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发声装置以产生声音,但是,将发声装置与其他设备和结构进行集成却非常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可以实现发声装置与其他设备和结构的集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弹片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和线圈,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的中央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导磁柱,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导磁柱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线圈上并位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磁柱由软磁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片为环形弹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弹片固定连接的垫片,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弹片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自所述底壁的周缘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弹片呈矩形,所述弹片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边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且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边,每一所述第一侧边以及每一所述第二侧边均设有一个所述垫片,所述第一侧边通过所述垫片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边通过所述垫片固定至所述第二侧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均为永磁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发声装置与其他设备和结构的集成,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声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发声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100,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11的第一壳体1、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磁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对间隔设置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31的第二壳体3、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3并弹性支撑所述第一壳体1的弹片4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3内的第二磁体5和线圈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2和所述第二磁体5均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体2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磁场会对所述弹片4产生一个预紧力,当然,所述第一磁体2和所述第二磁体5可以同极相对也可以异极相对,这都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再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正对所述第二壳体3的第一开口端12,所述第二壳体3具有正对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二开口端32,所述第一开口端12与所述第二开口端3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3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32相对设置的底壁33、自所述底壁33的周缘向所述第一壳体1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34以及自所述底壁33的中央向所述第一壳体1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31内的导磁柱35,所述线圈6缠绕于所述导磁柱35上,且所述线圈6与所述第二侧壁34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磁体5固定在所述线圈6上并位于所述线圈6与所述第一磁体2之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柱35由软磁材料制成,这样,当所述线圈6通电后,所述导磁柱35被磁化,增加所述线圈6产生的磁场强度。所述发声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弹片4固定连接的垫片7,所述弹片4通过所述垫片7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3连接。所述弹片4为环形弹片,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与所述弹片4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13,所述弹片4呈矩形,所述弹片4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边4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41且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边42,每一所述第一侧边41以及每一所述第二侧边42均设有一个所述垫片7,所述第一侧边41通过所述垫片7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3,所述第二侧边42通过所述垫片7固定至所述第二侧壁34。所述弹片4提供支撑反作用力,该支撑反作用力充当对由磁场引发的力的反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处于力平衡状态,并且其中当力平衡状态被所述线圈6中的电信号或被所述第一壳体1从力平衡状态的位置的机械位移打破时,所述线圈6中的电信号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机械位移成比例。当所述发声装置100被配置为产生声音时,所述线圈6接收电信号,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诱发所述第一磁体2和所述第二磁体5之间的磁场变化,从而打破力平衡装置,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可以根据电音频信号振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发声装置与其他设备和结构的集成,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弹片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和线圈,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的中央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导磁柱,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导磁柱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线圈上并位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间隔设置并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弹片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磁体和线圈,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正对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设置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的中央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导磁柱,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导磁柱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在所述线圈上并位于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柱由软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环形弹片。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绪东周科勇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