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管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866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受使能信号控制的使能模块,所述的使能模块包括电阻R6、R7、R8、R9,开关管Q1;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g极、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开光管Q1的s极、电阻R7的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的EOC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Q1的d极与电阻R6的一端、充电管理模块的TEMP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该电路能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

Charge management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管理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为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的电路,具体讲是一种充电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充电管理电路的设置是为了检测充电状态,进而根据不同的充电状态实施不同的充电方案,从而保护电池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的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模块以及外围电路,所述的充电管理模块与外围电路连接。充电时,充电管理模块负责监测充电电压的过压或欠压、充电电流的过流等参数。若出现上述参数异常时则停止充电。上述充电管理电路存在以下不足:上述充电管理电路在出现异常时只能停止充电,而无法根据不同的异常进行相应的充电方案调整,从而减少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的充电管理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受使能信号控制的使能模块,所述的使能模块包括电阻R6、R7、R8、R9,开关管Q1;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g极、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开光管Q1的s极、电阻R7的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的EOC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Q1的d极与电阻R6的一端、充电管理模块的TEMP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充电管理电路能够根据参数的状态,相应调整使能模块的输出,使得电池在较少电量时进行大电流充电,而在较多电量时进行小电流充电,同时还可以根据电池的状态调整充电电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作为改进,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一净化电路,所述的净化电路包括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电容C1,稳压管D3;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稳压管D3的阳极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电阻R2的另一端均与充电管理模块的VCC端连接。本技术充电管理电路对充电电压及电流进行了相应的净化,以保证能够以较为合适的电压、电流给电池充电,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充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些外围电路,这些电路为现有技术技术。其中,电阻R4、电阻R5组成的电路分别与充电管理模块的CHRG脚、DONE脚连接。电容C2与充电管理模块的VG脚连接。开关管Q2、二极管D4、D5,电感L1组成的电路分别与充电管理模块的DRV脚和CSP脚连接。电容C3、C4、C5、C6,电阻R10、R12、R13、R14等组成的电路分别与充电管理模块的COM1脚和COM2脚、COM3脚、BAT脚连接。这些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此就不再详细叙述了。POWER1和公共接地端构成了该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7和电容C8的两端为该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受使能信号控制的使能模块,通过信号的控制使得开关管Q1打开和关闭,以使得信号进入充电管理模块内;所述的使能模块包括电阻R6、R7、R8、R9,开关管Q1;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g极、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开光管Q1的s极、电阻R7的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的EOC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Q1的d极与电阻R6的一端、充电管理模块的TEMP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一净化电路,所述的净化电路包括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电容C1,稳压管D3;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稳压管D3的阳极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电阻R2的另一端均与充电管理模块的VCC端连接。通过滤波和稳压使得输出一个较为稳定的电压。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型号为CN3705,该型号为市场是可以直接买得到的产品。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但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受使能信号控制的使能模块,所述的使能模块包括电阻R6、R7、R8、R9,开关管Q1;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g极、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开光管Q1的s极、电阻R7的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的EOC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Q1的d极与电阻R6的一端、充电管理模块的TEMP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受使能信号控制的使能模块,所述的使能模块包括电阻R6、R7、R8、R9,开关管Q1;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使能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g极、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开光管Q1的s极、电阻R7的一端均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模块的EOC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Q1的d极与电阻R6的一端、充电管理模块的TEMP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鹰峤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