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771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包括支撑杆;圆极化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有源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有源器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与所述圆极化器连接;反射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反射器位于所述有源器的一侧;多个引向器,所述多个引向器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位于所述有源器的另一侧,所述引向器包括引向振子,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的距离相同,同一所述引向器内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不同所述引向器的引向振子的长度不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既增加天线的带宽,又保持了天线的方向性。

An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
技术介绍
八木天线是由一个有源振子、一个无源反射器和若干个无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端射式天线。而八木天线因其具有很好的定向性,其被被广泛应用于测向、追踪、远距离通信等领域。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八木天线的无源引向器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是相等的,八木天线的带宽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提高天线的带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包括支撑杆;圆极化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有源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有源器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与所述圆极化器连接;反射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反射器位于所述有源器的一侧;多个引向器,所述多个引向器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位于所述有源器的另一侧,所述引向器包括引向振子,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的距离相同,同一所述引向器内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不同所述引向器的引向振子的长度不相同。可选的,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引向器的引向振子的长度以2%递减。可选的,所述有源器与起始引向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引向器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起始引向器为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的方向第一个引向器。可选的,所述有源器与起始引向器之间的距离为0.15波长,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所述反射器与所述有源器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可选的,所述有源器包括有源振子,所述有源振子的长度为0.48波长;所述反射器包括反射振子,所述反射振子的长度为0.55波长;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的方向第N个引向器的引向振子的波长LN=LN-1-0.02波长,所述L1=0.45波长,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有源套接件,所述有源套接件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有源器包括至少四根所述有源振子,所述至少四根有源振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有源套接件。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反向套接件,所述反向套接件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反射器包括至少四根所述反射振子,所述至少四根反射振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反向套接件。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多个引向套接件;所述多个引向套接件依次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一所述引向器可拆卸固定于一所述引向套接件。可选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反向套接件,所述反向套接件套接并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杆;所述有源器包括至少四根反射振子,所述至少四根反射振子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反向套接件。可选的,所述引向套接件设置有至少四个引向螺柱;每一所述引向器包括至少四根所述引向振子,每一所述引向振子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引向螺孔,所述引向器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的第一引向螺孔分别螺接于所述引向套接件的一引向螺柱上。可选的,所述引向器的至少四根引向振子的延伸线交点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中心轴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天线的引向器组自所述支撑杆靠近有源器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另一端的方向,后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比前一组所述引向器组中的引向振子的长度缩小预定比例,同一所述引向器组中引向振子的长度相同,既使得多个引向器持续提高增益,既增加天线的带宽,又保持了天线的方向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天线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天线实施例中有源振子、有源套接件及支撑杆之间的固定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天线实施例中反射振子、反向套接件及支撑杆之间的固定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天线实施例中引向振子、引向套接件及支撑杆之间的固定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新型天线实施例的示意图,天线10包括支撑杆11、圆极化器12、有源器13、反射器14和多个引向器15,其中,圆极化器12、有源器13、反射器14和引向器15均固定于支撑杆11,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支撑杆11之间绝缘,用于实现天线10功能。对于上述支撑杆11,支撑杆11可选用25*25mm的铝方管,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杆11也可以为其它材料,例如:铜、铁等,支撑杆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圆锥形等等。对于上述圆极化器12,圆极化器12固定于支撑杆11,可选的,圆极化器12固定于支撑杆11一端的端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圆极化器12也可以固定于支撑杆11的其它位置,例如:支撑杆11的中部。对于上述有源器13,有源器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并且有源器13与圆极化器12连接,有源器13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将信号传输至圆极化器12,由圆极化器12再将信号传输给其它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有源器13包括至少四根有源振子131,至少四根有源振子131同轴心正交安装于支撑杆11,提高天线10的抗干扰性。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有源器13,有源器13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杆11,例如:天线10还包括有源套接件16,如图3所示,有源套接件16套接并且固定于支撑杆11上,有源套接件16设置有至少四个有源螺柱(图未示),每一有源振子131的一端均设置螺孔(图未示),一有源振子131的螺孔螺接有源套接件16的一有源螺柱上,从而实现有源振子131向支撑杆11可拆卸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有源振子131与支撑杆11也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可拆卸固定,例如:有源振子131和支撑杆11均设置有卡合结构,有源振子131和支撑杆11通过卡合结构卡合。可选的,有源套接件16为尼龙件。对于上述反射器14,反射器1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并且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反射器14包括至少四根反射振子141,至少四根反射振子141同轴心正交安装于支撑杆11。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反射器14,反射器14还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杆11,例如:天线10还包括反向套接件17,如图4所示,反向套接件17套接并且固定于支撑杆11上,反向套接件17设置有至少四个反向螺柱,每一反射振子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10),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杆(11);/n圆极化器(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n有源器(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支撑杆(11)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圆极化器(12)连接;/n反射器(1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所述反射器(14)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一侧;/n多个引向器(15),所述多个引向器(15)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11),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15)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另一侧,所述引向器(15)包括引向振子(151),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15)的距离相同,同一所述引向器(15)内的引向振子(151)的长度相同,不同所述引向器(15)的引向振子(151)的长度不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杆(11);
圆极化器(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
有源器(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支撑杆(11)之间绝缘,所述有源器(13)与所述圆极化器(12)连接;
反射器(1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所述反射器(14)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一侧;
多个引向器(15),所述多个引向器(15)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杆(11),并且所述多个引向器(15)位于所述有源器(13)的另一侧,所述引向器(15)包括引向振子(151),相邻两个所述引向器(15)的距离相同,同一所述引向器(15)内的引向振子(151)的长度相同,不同所述引向器(15)的引向振子(151)的长度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的另一端的方向,所述引向器(15)的引向振子(151)的长度以2%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源器(13)与起始引向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引向器(15)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起始引向器为自所述支撑杆(11)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的另一端的方向第一个引向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器(13)与起始引向器之间的距离为0.15波长,相邻两个所述反射器(14)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所述反射器(14)与所述有源器(13)之间的距离为0.2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源器(13)包括有源振子(131),所述有源振子(131)的长度为0.48波长;
所述反射器(1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冬马向华东君伟王晓亮王志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赛思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