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153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包括滤光色轮和荧光色轮,所述滤光色轮连接轴A,荧光色轮连接轴B,轴A和轴B上分别键连接被动齿轮A和被动齿轮B;还包括一传动轴,传动轴两端分别键连接传动齿轮C和传动齿轮D,传动齿轮C与被动齿轮B啮合,传动齿轮C或传动齿轮D与一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键连接一驱动电机的转轴,传动齿轮D与被动齿轮A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实现了荧光色轮和滤光色轮的同步转动,并能满足光路布置的灵活设计。

Color wheel synchronization structure of a two color wheel laser pro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投影
,特别涉及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
技术介绍
激光投影机作为投影机行业的一种新兴品类,因为其较高的亮度,较长的使用寿命,良好的色彩表现,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的青睐。目前行业内使用的激光投影机分为单色激光投影机和三色激光投影机,三色激光投影机采用三基色的独立激光光源,虽然具有较高的亮度和较好的色彩表现,但是价格昂贵,体积巨大,散热困难,因此并不常用。目前行业内较为常见的激光投影解决方案为蓝色激光器发光,通过荧光色轮上的黄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激发出黄色光和绿色光,蓝色激光器发出的蓝色光则直接透过荧光色轮上的透明玻片,荧光色轮后方设置有滤光色轮,滤光色轮上设置有不同角度的透明玻片、红光透光片、绿光透光片,透明玻片透过蓝色光,黄色光穿过红色透光片出射红色光,绿色光穿过绿光透光片后出射绿色光,黄色光穿过透明玻片出射黄色光。这样红色、绿色、蓝色和黄色色光就可以显示不同色彩的画面了。为了保证激光显示的色域、亮度等指标,需要控制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光的出光比例,也就是需要控制荧光色轮和滤光色轮旋转时的同步性。现有技术中为保证两个色轮的旋转同步性,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个色轮采用同轴设计,使用一个公用电机驱动两个色轮,这样的坏处是光路设计固定,造成光路上其他镜片的位置必须要以这两个色轮的位置为基准,不可以随意改动,使得光路占据较大的空间,难以实现投影系统的微型化;另一种方式是荧光色轮和滤光色轮采用两个电机分开控制,荧光色轮和滤光色轮的同步性由软件实现,这样会造成软件上的复杂性,需要引入两个电机,增加了系统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种既可以使荧光色轮和滤光色轮实现同步转动,又能满足光路布置的灵活设计,同时可以降低系统使用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包括滤光色轮和荧光色轮,所述滤光色轮连接轴A,轴A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荧光色轮连接轴B,轴B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A和轴B上分别键连接被动齿轮A和被动齿轮B;还包括一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传动轴两端分别键连接传动齿轮C和传动齿轮D,传动齿轮C与被动齿轮B啮合,传动齿轮D与被动齿轮A啮合,传动齿轮C或传动齿轮D与一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键连接一驱动电机的转轴;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系统底板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系统底板上。所述轴承座通过连接柱固定在系统底板上。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实现了荧光色轮和滤光色轮的同步转动,并能满足光路布置的灵活设计,降低了系统使用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同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同步结构示意图。图中,2驱动电机,3固定座,4转轴,5驱动齿轮,6荧光色轮,7被动齿轮B,9传动齿轮C,11传动轴,12传动齿轮D,14滤光色轮,15被动齿轮A,17轴A。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包括一驱动电机2,通过固定座3和螺钉将驱动电机2固定在系统底板上,固定座3根据需要设计其高度和形状。驱动电机2的转轴4键连接一驱动齿轮5。一传动轴11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传动轴11两端分别键连接传动齿轮C9和传动齿轮D12,上述的驱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C9或传动齿轮D12啮合。如附图1所示,为驱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C9啮合,为一种结构布局。附图2所示为驱动齿轮5与传动齿轮D12啮合,为另一种结构布局。传动齿轮C9和传动齿轮D12分别与被动齿轮B7和被动齿轮A15啮合。所述的被动齿轮A15键连接在轴A17上,所述轴A17一端与滤光色轮14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系统底板上。所述的被动齿轮B7键连接在轴B上,所述轴B一端与荧光色轮6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系统底板上。上述的荧光色轮6和滤光色轮14分布在传动轴11的两侧。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通过一个驱动电机2实现了荧光色轮6和滤光色轮14的同步转动。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使得各部件的位置设计是非常灵活的。比如驱动电机2的驱动齿轮5既可以与传动齿轮D12啮合,也可以与传动齿轮C9啮合,驱动电机2的位置可根据需求变换。再比如,假如是轴B和传动轴11固定在系统底板上不动,这时,驱动电机2的位置和滤光色轮14的位置可在以传动轴11为中心进行啮合旋转的轨迹上进行位置的变换,即可以将驱动电机2的位置和滤光色轮14的位置停留在啮合转动中的某一位置。当位置变换使得轴承座不在系统底板上,不能直接固定在系统底板上时,轴承座下端可以向下连接连接柱,连接柱固定在系统底板上即可。连接柱可以直接焊接在轴承座下方,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座上。上述仅是列举了部分结构的变换情况,根据需要也可以让滤光色轮14和传动轴11固定在系统底板上不动,变换荧光色轮6或/和驱动电机2的位置。可见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布局非常灵活,可根据实际结构需求对各个部件位置进行改动,以实现传动目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包括滤光色轮(14)和荧光色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色轮(14)连接轴A(17),轴A(17)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荧光色轮(6)连接轴B,轴B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A(17)和轴B上分别键连接被动齿轮A(15)和被动齿轮B(7);还包括一传动轴(11),传动轴(11)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传动轴(11)两端分别键连接传动齿轮C(9)和传动齿轮D(12),传动齿轮C(9)与被动齿轮B(7)啮合,传动齿轮D(12)与被动齿轮A(15)啮合,传动齿轮C(9)或传动齿轮D(12)与一驱动齿轮(5)啮合,驱动齿轮(5)键连接一驱动电机(2)的转轴(4);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固定座(3)固定在系统底板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系统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轮激光投影系统的色轮同步结构,包括滤光色轮(14)和荧光色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色轮(14)连接轴A(17),轴A(17)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荧光色轮(6)连接轴B,轴B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A(17)和轴B上分别键连接被动齿轮A(15)和被动齿轮B(7);还包括一传动轴(11),传动轴(11)通过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传动轴(11)两端分别键连接传动齿轮C(9)和传动齿轮D(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琼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大晟云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