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41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框架、挡板、固定支撑板、支架、外管、控制箱、显示屏、开关按键、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内螺纹杆、压块、移动装置、移动支撑板和夹具,通过设置了移动装置、移动支撑板和夹具,通过移动装置根据检测的建筑材料的大小带动移动支撑板进行移动,调节移动支撑板与固定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固定支撑板和移动支撑板上均设置了夹具,通过夹具内的第三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转动推动滑溜块进行下推,通过支杆下压压板,进而通过压板对建筑材料进行夹紧固定,达到根据检测的建筑材料的大小进行调节支撑夹持,并且方便进行固定,减少使用者手动操作的有益效果。

A hardness testing device for building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筑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确定其质量特性的活动,由于在进行建筑工程时,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强度与硬度,因此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硬度检测,但是现有技术的硬度进行装置无法根据检测材料的大小进行固定,并且固定不便,导致在检测时材料移动,造成检测效果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硬度进行装置无法根据检测材料的大小进行固定,并且固定不便,导致在检测时材料移动,造成检测效果出现偏差的问题,达到根据检测的建筑材料的大小进行调节支撑夹持,并且方便进行固定,减少使用者手动操作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挡板、电源插座、面板、滑槽、固定支撑板、支架、外管、控制箱、显示屏、开关按键、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内螺纹杆、压块、移动装置、移动支撑板和夹具,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侧均与挡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板左侧前端距离底部边缘十厘米处与电源插座进行嵌入,并且电源插座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挡板进行锁紧固定,所述面板底端边角处设置有螺纹孔,并且通过螺栓与支撑框架顶端进行锁紧固定,所述面板内侧中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底端设置有移动装置,并且移动装置顶端与面板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顶端面中部距离左侧边缘设置有移动支撑板,并且移动支撑板底端通过滑槽与移动装置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顶端面中部距离右侧边缘五厘米处与固定支撑板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顶端右侧和移动支撑板顶端均与夹具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顶端面后端距离右侧边缘三厘米处与支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架呈倒L形状,并且前端底部与外管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外管内侧顶端与第一电机进行嵌入,并且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进行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电机底端通过转动轴与第一丝杆顶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外侧与内螺纹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杆底端与压块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右侧与控制箱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箱顶端内侧与显示屏进行嵌入配合,所述控制箱前端面与开关按键进行嵌入配合,所述移动装置由外壳、第二电机、第二丝杆、滑溜块、光杆和支撑块组成,所述外壳左侧中部与第二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右侧通过转动轴贯穿外壳与第二丝杆左侧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外侧与滑溜块内侧中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滑溜块内部距离前后两端边缘两厘米处与光杆进行插接,所述光杆左右两侧均与外壳内侧左右两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溜块顶端中部与支撑块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块顶端通过贯穿滑槽与移动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外壳顶端与面板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夹具由支板、第三电机、壳体、第三丝杆、滑块、支杆、压板和橡胶垫组成,所述支板呈倒L形状,并且顶端中部与第三电机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板内侧右端中部与壳体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底端通过转动轴贯穿支板与第三丝杆顶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三丝杆底端通过穿插轴承与壳体内侧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外侧与滑块内部左侧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滑块底端通过焊锡与支杆进行焊接,所述支杆底端与压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压板底端与橡胶垫进行粘接,所述支板底端与移动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电源插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与开关按键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撑板与固定支撑板形状大小一致,均呈方形状。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均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移动支撑板顶端左侧和固定支撑板顶端右侧,并且对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板和移动支撑板顶端均设置有一层厚度为0.2CM的橡胶垫,并且橡胶垫顶端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0.5CM,并且底端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的,所述支杆均设置有两根,并且横截面半径均大于一厘米。进一步的,所述光杆均设置有两根,并且外表均涂有润滑油。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按键均设置有三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型号均为ZGB37RG系列微型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撑板和固定支撑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硬度进行装置无法根据检测材料的大小进行固定,并且固定不便,导致在检测时材料移动,造成检测效果出现偏差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移动装置、移动支撑板和夹具,通过移动装置根据检测的建筑材料的大小带动移动支撑板进行移动,调节移动支撑板与固定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固定支撑板和移动支撑板上均设置了夹具,通过夹具内的第三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转动推动滑溜块进行下推,通过支杆下压压板,进而通过压板对建筑材料进行夹紧固定,达到根据检测的建筑材料的大小进行调节支撑夹持,并且方便进行固定,减少使用者手动操作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夹具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框架-1、挡板-2、电源插座-3、面板-4、滑槽-5、移动装置-6、移动支撑板-7、固定支撑板-8、夹具-9、支架-10、外管-11、控制箱-12、显示屏-13、开关按键-14、第一电机-15、第一丝杆-16、内螺纹杆-17、压块-18、外壳-61、第二电机-62、第二丝杆-63、滑溜块-64、光杆-65、支撑块-66、支板-91、第三电机-92、壳体-93、第三丝杆-94、滑块-95、支杆-96、压板-97、橡胶垫-9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移动装置6、移动支撑板7、夹具9、外壳61、第二电机62、第二丝杆63、滑溜块64、光杆65、支撑块66、支板91、第三电机92、壳体93、第三丝杆94、滑块95、支杆96、压板97、橡胶垫98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支撑框架1、挡板2、电源插座3、面板4、滑槽5、固定支撑板8、支架10、外管11、控制箱12、显示屏13、开关按键14、第一电机15、第一丝杆16、内螺纹杆17、压块18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挡板(2)、电源插座(3)、面板(4)、滑槽(5)、固定支撑板(8)、支架(10)、外管(11)、控制箱(12)、显示屏(13)、开关按键(14)、第一电机(15)、第一丝杆(16)、内螺纹杆(17)和压块(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装置(6)、移动支撑板(7)和夹具(9),所述支撑框架(1)左右两侧均与挡板(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板(2)左侧前端距离底部边缘十厘米处与电源插座(3)进行嵌入,并且电源插座(3)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挡板(2)进行锁紧固定,所述面板(4)底端边角处设置有螺纹孔,并且通过螺栓与支撑框架(1)顶端进行锁紧固定,所述面板(4)内侧中部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底端设置有移动装置(6),并且移动装置(6)顶端与面板(4)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4)顶端面中部距离左侧边缘设置有移动支撑板(7),并且移动支撑板(7)底端通过滑槽(5)与移动装置(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4)顶端面中部距离右侧边缘五厘米处与固定支撑板(8)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8)顶端右侧和移动支撑板(7)顶端均与夹具(9)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4)顶端面后端距离右侧边缘三厘米处与支架(10)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架(10)呈倒L形状,并且前端底部与外管(1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外管(11)内侧顶端与第一电机(15)进行嵌入,并且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15)进行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电机(15)底端通过转动轴与第一丝杆(16)顶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6)外侧与内螺纹杆(17)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杆(17) 底端与压块(18)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右侧与控制箱(1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箱(12)顶端内侧与显示屏(13)进行嵌入配合,所述控制箱(12)前端面与开关按键(14)进行嵌入配合,所述移动装置(6)由外壳(61)、第二电机(62)、第二丝杆(63)、滑溜块(64)、光杆(65)和支撑块(66)组成,所述外壳(61)左侧中部与第二电机(6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右侧通过转动轴贯穿外壳(61)与第二丝杆(63)左侧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丝杆(63)外侧与滑溜块(64)内侧中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滑溜块(64)内部距离前后两端边缘两厘米处与光杆(65)进行插接,所述光杆(65)左右两侧均与外壳(61)内侧左右两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溜块(64)顶端中部与支撑块(6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块(66)顶端通过贯穿滑槽(5)与移动支撑板(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外壳(61)顶端与面板(4)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夹具(9)由支板(91)、第三电机(92)、壳体(93)、第三丝杆(94)、滑块(95)、支杆(96)、压板(97)和橡胶垫(98)组成,所述支板(91)呈倒L形状,并且顶端中部与第三电机(92)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板(91)内侧右端中部与壳体(93)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电机(92)底端通过转动轴贯穿支板(91)与第三丝杆(94)顶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三丝杆(94)底端通过穿插轴承与壳体(93)内侧底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丝杆(94)外侧与滑块(95)内部左侧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滑块(95)底端通过焊锡与支杆(96)进行焊接,所述支杆(96)底端与压板(9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压板(97)底端与橡胶垫(98)进行粘接,所述支板(91)底端与移动支撑板(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电源插座(3)、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62)和第三电机(92)分别与开关按键(14)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用硬度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挡板(2)、电源插座(3)、面板(4)、滑槽(5)、固定支撑板(8)、支架(10)、外管(11)、控制箱(12)、显示屏(13)、开关按键(14)、第一电机(15)、第一丝杆(16)、内螺纹杆(17)和压块(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装置(6)、移动支撑板(7)和夹具(9),所述支撑框架(1)左右两侧均与挡板(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板(2)左侧前端距离底部边缘十厘米处与电源插座(3)进行嵌入,并且电源插座(3)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挡板(2)进行锁紧固定,所述面板(4)底端边角处设置有螺纹孔,并且通过螺栓与支撑框架(1)顶端进行锁紧固定,所述面板(4)内侧中部设置有滑槽(5),所述滑槽(5)底端设置有移动装置(6),并且移动装置(6)顶端与面板(4)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4)顶端面中部距离左侧边缘设置有移动支撑板(7),并且移动支撑板(7)底端通过滑槽(5)与移动装置(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4)顶端面中部距离右侧边缘五厘米处与固定支撑板(8)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8)顶端右侧和移动支撑板(7)顶端均与夹具(9)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面板(4)顶端面后端距离右侧边缘三厘米处与支架(10)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架(10)呈倒L形状,并且前端底部与外管(1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外管(11)内侧顶端与第一电机(15)进行嵌入,并且通过螺栓与第一电机(15)进行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电机(15)底端通过转动轴与第一丝杆(16)顶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6)外侧与内螺纹杆(17)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杆(17)底端与压块(18)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右侧与控制箱(1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控制箱(12)顶端内侧与显示屏(13)进行嵌入配合,所述控制箱(12)前端面与开关按键(14)进行嵌入配合,所述移动装置(6)由外壳(61)、第二电机(62)、第二丝杆(63)、滑溜块(64)、光杆(65)和支撑块(66)组成,所述外壳(61)左侧中部与第二电机(6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右侧通过转动轴贯穿外壳(61)与第二丝杆(63)左侧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丝杆(63)外侧与滑溜块(64)内侧中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滑溜块(64)内部距离前后两端边缘两厘米处与光杆(65)进行插接,所述光杆(65)左右两侧均与外壳(61)内侧左右两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皓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