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37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3:24
一种气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一端部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弹性膜片、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与所述弹性膜片相对,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所述进气口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为向远离所述弹性膜片的方向凸起的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二接触片的底面改为向上凸起的圆弧面,圆弧面可以改善因膜片变形不均匀导致下接触片受力不集中的情况,当膜片变形将第二接触片顶起时,可以使第二接触片不会发生倾斜,从而有效地与第一接触片进行分离,避免第二接触片不能正常抬起、完全与下接触片完全分离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故障率,保证行车安全。

A kind of air pressur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压传感器
本技术属于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手刹的气压传感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大都采用气压手刹,通过控制制动气室气路系统的进气和出气,根据气压传感器采集的电流信号来判断汽车的制动状态。气压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双腔制动阀前腔室和后轮制动气室处,进气口与差式继动阀连接。汽车的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气压传感器的信号,通过制动信号指示灯指示车辆的制动状态,信号指示灯亮时车辆处于手刹制动状态车辆无法起步,信号指示灯熄灭车辆处于手刹解除状态可正常行车。图1为一种气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气压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接线柱103、橡胶膜片104、上接触片105、下接触片106和上接触片复位弹簧107。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组成具有空腔的传感器外壳,橡胶膜片104、下接触片106、上接触片105和上接触片复位弹簧107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传感器外壳的腔体内。在橡胶膜片104和下接触片106之间设置有压紧垫圈108,压紧垫圈108用于压紧橡胶膜片104。在下接触片106上设置有连接片109,上壳体101的底部压在连接片109上。接线柱103设置于上壳体101的顶部,接线柱103通过信号线与汽车的仪表盘相连,将电流信号传递出去。当上接触片105和下接触片106接触在一起时,接线柱103被导通,表示手刹解除,电流信号通过信号线向外传递,仪表盘上手刹灯熄灭。驻车时,驾驶人员拉起手刹后,车轮被刹车钳抱死车辆处于制动状态,储气罐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室,制动气室内的一部分压缩空气从气压传感器的进气口a进入气压传感器的腔体中,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橡胶膜片104发生向上的变形,变形的橡胶膜片104将上接触片105向上顶起,使上接触片105离开下接触片106,上接触片105和下接触片106分离后,接线柱103断开,没有电流信号,表示处于手刹状态。该气压传感器的下接触片105的与橡胶膜片104相对的表面为平面,而橡胶膜片104受压缩空气作用变形时可能会发生变形不均匀的现象,例如橡胶膜片104某个位置的变形量大于其他位置,导致橡胶膜片104在对应位置处给上接触片105的作用力要大于其它位置的作用力,作用力不集中,导致上接触片105发生倾斜,出现上接触片105的一端被抬起,而另一端仍与下接触片106保持接触的情况,使得上接触片105不能与下接触片106完全分离,导致传感器感应失效,引起车辆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气压传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气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一端部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弹性膜片、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与所述弹性膜片相对,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所述进气口所在的一端;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为向远离所述弹性膜片的方向凸起的圆弧面。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通过优化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将上接触片的底面改为向上凸起的圆弧面,圆弧面可以改善因膜片变形不均匀导致下接触片受力不集中的情况,当膜片变形将上接触片顶起时,可以使上接触片不会发生倾斜,从而有效地与下接触片进行分离,避免上接触片不能正常抬起、完全与下接触片完全分离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故障率,保证行车安全。优选的,所述接线柱内设置有用于接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为从所述接线柱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盲孔。螺纹孔采用盲孔的形式,密封可靠,可以完全避免螺纹孔位置进水,不会发生因进水导致器件生锈的情况,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片抵顶、另一端和传感器外壳内壁抵顶,所述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的两端面为平面。复位弹簧的两端面加工为平面,可以减少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的概率,从而进一步保证上、下接触片可以更好的分离或接触,提高器件的可靠性。更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外壳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接线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接线柱的底部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向传感器腔体内突出的突出部。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接触片为具有镂空部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穿过第一接触片的镂空部、露出于第一接触片之下,与所述弹性膜片相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气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压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第一壳体)和下壳体2(第二壳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具有空腔的传感器外壳,在传感器的腔体内从进气口向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弹性膜片3、第一接触片4(下接触片)、第二接触片5(上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6,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6的一端和第二接触片5抵顶、另一端和上壳体1的内壁抵顶,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6为第二接触片5提供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第二接触片5始终有一个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保持和第一接触片4之间的接触。在上壳体1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接线柱7,接线柱7的底部具有沿其轴向向传感器腔体内突出的突出部。接线柱7内加工有螺纹孔7a,螺纹孔7a用于和螺钉或螺栓配合连接信号线。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螺纹孔7a为从接线柱7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盲孔。和螺纹孔为通孔、并在螺纹孔底部设置螺柱进行密封的方式相比,螺纹孔7a采用盲孔的形式,可以杜绝通孔形式的螺纹孔因密封不良进水导致器件内部生锈的情况,避免气压传感器发生因生锈不动作的故障,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且有利于延长气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第二接触片5设置于第一接触片4之上,第一接触片4的中间具有镂空部,为一环形结构,第二接触片5的底面s穿过第一接触片4的镂空部、露出于第一接触片4之下,与弹性膜片3相对。常态下,由于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6的作用,第二接触片5保持与第一接触片4相接触。本技术的第二接触片5的底面s(与弹性膜片3相对的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面,即底面s向远离弹性膜片3的方向凸起。在手刹启动的状态下,储气罐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室内,制动气室内的一部分压缩空气进入从气压传感器的进气口a进入气压传感器腔体中,压缩空气会推动弹性膜片3发生向上的变形,使弹性膜片3将第二接触片5向上顶起,令第二接触片5离开第一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一端部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弹性膜片、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与所述弹性膜片相对,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所述进气口所在的一端;/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为向远离所述弹性膜片的方向凸起的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一端部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部设置有接线柱,所述传感器外壳的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弹性膜片、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与所述弹性膜片相对,所述弹性膜片位于所述进气口所在的一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底面为向远离所述弹性膜片的方向凸起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内设置有用于接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为从所述接线柱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荣清宋先辉黄明之白小平林水春乔万卿
申请(专利权)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