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3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包括工质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工质循环管路上的蒸发器模块、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蒸发器模块包括壳体、地下水进管和地下水出管,地下水进管和地下水出管之间连接有换热管,壳体内设置有将壳体内腔分为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的隔板,地下水进管上还设置有循环泵和进水支管,气态工质换热腔内设置有翅片管,翅片管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气态工质换热腔还连接有出水支管,液态工质和气态工质分别通过盘管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方式吸收热量,提高了蒸发器出口端工质温度,在用户端所需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压缩机的做功量,降低了电能消耗。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热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源热泵。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具有节能、维护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合畜牧养殖棚舍等处使用,如公开号为208920635U的技术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内置水力模块的地源热泵机组,其目的之一是实现蒸发器内工质的更好吸热,但是根据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可知,工质在蒸发器内吸热后存在液相向气相的转变,统一的加热方式不能很好的加热气化后的工质气体,使得工质在蒸发器内的升温幅度受限,在用户端消耗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就增大了压缩机的做功量,消耗了较多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其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包括工质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工质循环管路上的蒸发器模块、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阀;所述蒸发器模块包括壳体、地下水进管以及地下水出管,所述地下水进管和地下水出管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的隔板,所述换热管位于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内的部分分别为盘管和直管;所述地下水进管上还设置有循环泵和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的进出口端分别与地下水进管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相连通,所述气态工质换热腔内设置有多根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进口端穿过所述隔板后延伸至液态工质换热腔的上部,所述翅片管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气态工质换热腔还连接有与地下水出管相连通的出水支管。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部包裹有隔热材料层。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材料层为气凝胶毡层。进一步的,多根所述翅片管的出口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汇流管,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与所述汇流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翅片管的进口端为喇叭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应用了具有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的壳体,液态工质和气态工质分别通过盘管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方式吸收热量,较之现有的地源热泵机组而言,提高了蒸发器出口端气态工质的温度,在用户端所需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压缩机的做功量,有效降低了电能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包括工质循环管路1以及依次设置于工质循环管路1上的蒸发器模块2、压缩机3、冷凝器4以及节流阀5;蒸发器模块2包括壳体6、地下水进管7以及地下水出管8,地下水进管7和地下水出管8之间连接有位于壳体6内的换热管9,壳体6内设置有将壳体6内腔分隔为液态工质换热腔10和气态工质换热腔11的隔板12,换热管9位于液态工质换热腔10和气态工质换热腔11内的部分分别为盘管和直管,直管外侧包裹有中空隔热套13,中空隔热套13由塑料中空板弯曲对齐粘接而成,中空隔热套13可以有效削弱直管与气态工质换热腔11内水流的换热,避免气态工质换热腔11内水流热量的过多损失;地下水进管7上还设置有循环泵14和进水支管15,进水支管15的进出口端分别与地下水进管7和气态工质换热腔11相连通,气态工质换热腔11内设置有多根翅片管16,翅片管16的进口端穿过隔板12后延伸至液态工质换热腔10的上部,用于吸入气相工质,翅片管16的出口端与压缩机3的入口端相连通;气态工质换热腔11还连接有与地下水出管8相连通的出水支管17。壳体6外部包裹有隔热材料层18,隔热材料层18为气凝胶毡层,避免蒸发器模块2的热量通过壳体6过多的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多根翅片管16的出口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汇流管19,压缩机3的入口端与汇流管19相连通,翅片管16的进口端为喇叭状,进一步方便气态工质流入翅片管16内。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地下水在循环泵14驱动下自地下水进管7进入壳体6内的换热管9内,换热管9浸入液体工质内,地下水流动过程中热量传递给液体工质,工质蒸发吸热,气相工质进入翅片管16内,翅片管16浸入自进水支管15流入气态工质换热腔11的地下水内,由于此部分地下水并未参与先前液态工质换热腔10的放热,所以此部分地下水的热量丰富、与气相工质存在温差,气相工质可以在翅片管16内继续吸收热量升温,升温完成后的气相工质进入压缩机3内变为高温高压气相工质并送至冷凝器4冷凝放热至畜牧棚舍等室内,放热完成后的工质通过节流阀5重新变为液相工质送至液态工质换热腔10内继续吸热,此过程中,换热管9内和气态工质换热腔10内放热完成后的地下水通过出水支管17和地下水出管8返回地下,上述过程中,液相工质和气相工质分别通过盘管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方式吸收热量,较之现有的地源热泵机组而言,提高了蒸发器模块2出口端气相工质的温度,在用户端所需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压缩机3的做功量,有效降低了压缩机3的电能消耗。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工质循环管路上的蒸发器模块、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阀;所述蒸发器模块包括壳体、地下水进管以及地下水出管,所述地下水进管和地下水出管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的隔板,所述换热管位于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内的部分分别为盘管和直管;所述地下水进管上还设置有循环泵和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的进出口端分别与地下水进管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相连通,所述气态工质换热腔内设置有多根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进口端穿过所述隔板后延伸至液态工质换热腔的上部,所述翅片管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相连通;所述气态工质换热腔还连接有与地下水出管相连通的出水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循环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工质循环管路上的蒸发器模块、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阀;所述蒸发器模块包括壳体、地下水进管以及地下水出管,所述地下水进管和地下水出管之间连接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将壳体内腔分隔为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的隔板,所述换热管位于液态工质换热腔和气态工质换热腔内的部分分别为盘管和直管;所述地下水进管上还设置有循环泵和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的进出口端分别与地下水进管和气态工质换热腔相连通,所述气态工质换热腔内设置有多根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进口端穿过所述隔板后延伸至液态工质换热腔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彦森
申请(专利权)人:海兴县金泰畜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