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15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属于炉具领域,包括炉体、燃烧器、填料箱、主炉排和支承台。炉体内部设有炉膛,炉壁分别设有与炉膛连通的填料口和与炉膛连通的炉口。燃烧器包括设于炉膛内的集气筒和设于炉口内的燃烧筒。填料箱底部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填料口连通。主炉排位于炉膛底部,具有用于承托炉膛内的生物质燃料的承载面,承载面上设有贯穿主炉排的落灰孔。支承台设于主炉排上并凸出于主炉排的承载面。能够通过进料控制结构控制填料箱中的生物质燃料落入填料口,降低了填料的劳动强度。支承台能够占用炉膛内的一部分空间,使得只有较少的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同时燃烧,从而减少了长时间燃烧生物质燃料的消耗。

Self feed biomass fuel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
本技术属于炉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
技术介绍
通常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的炉膛内能够填入大量的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填入大量的生物质燃料后,大量的生物质燃料同时燃烧,虽然短时间内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是燃烧速度过快导致需要频繁的人工填料,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而且长时间燃烧生物质燃料的消耗量也十分的巨大,对于不需要太多热量,而是需要节省燃料延长燃烧时长的情况,例如日常采暖时,现有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燃烧速度过快导致需要频繁的填料,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而且长时间燃烧生物质燃料消耗量过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包括:炉体,内部设有炉膛,炉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炉膛连通的填料口和与所述炉膛连通的炉口;燃烧器,包括设于所述炉膛内且进气端用于收集可燃气体的集气筒和设于所述炉口内且进气端与所述集气筒出气端连通的燃烧筒;填料箱,用于容纳生物质燃料,位于所述填料口上方,底部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所述填料口连通;主炉排,位于所述炉膛底部,具有用于承托所述炉膛内的生物质燃料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贯穿所述主炉排的落灰孔;以及支承台,设于所述主炉排上并凸出于所述主炉排的承载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台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炉排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共线。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台位于所述主炉排承载面的偏心处。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台的凸起表面上设有贯穿所述支承台并连通所述炉膛和所述炉体内位于所述炉膛下方的储灰腔的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贯穿所述主炉排的安装孔,所述支承台呈外周与所述安装孔周壁连接且中部凸出于所述承载面的壳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主炉排为圆形的平板状结构,且一侧板面形成所述承载面。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控制结构为上端与所述填料箱底部连通且下端与所述填料口连通的进料阻力管;所述进料阻力管具有用于为内部的生物质燃料提供下滑阻力的倾斜侧壁。进一步地,所述进料阻力管下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填料口相对的疏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箱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填料口连通的落料口,所述进料控制结构为与所述填料箱滑动连接并用于调节所述落料口开口面积的封板。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箱的底部设有两个平行相对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位于所述落料口的径向两侧,所述封板的两侧边分别滑动的设于两个所述滑槽中,所述填料口连接有进料口位于所述落料口下方的接料斗。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具有分别设于所述支承台顶面和侧面的多个。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支承台侧面上的通风孔呈长条状,且该通风孔的长轴与所述支承台的母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台的凸起表面为弧形凸面。进一步地,所述主炉排的下侧设有支脚。本技术提供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在使用时,将生物质燃料放入填料箱中,填料箱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所述填料口连通,使得能够通过进料控制结构控制填料箱中的生物质燃料落入填料口,降低了填料的劳动强度。而且主炉排设置于炉膛底部,承载面用于承托所述炉膛内的生物质燃料,支承台凸出于所述主炉排的承载面,使得支承台能够占用炉膛内的一部分空间,炉膛内能够容纳的生物质燃料减少,使得只有较少的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同时燃烧,从而减少了长时间燃烧生物质燃料的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的填料箱的仰视图;图4为图1和图2中的主炉排和支承台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炉体;11-炉膛;12-填料口;13-炉口;14-储灰腔;2-燃烧器;21-集气筒;22-燃烧筒;3-填料箱;41-进料阻力管;411-倾斜侧壁;42-疏通孔;43-落料口;44-封板;45-滑槽;46-接料斗;5-主炉排;51-落灰孔;52-安装孔;6-支承台;61-通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进行说明。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包括炉体1、燃烧器2、填料箱3、主炉排5和支承台6。炉体1内部设有炉膛11,炉壁分别设有与炉膛11连通的填料口12和与炉膛11连通的炉口13。燃烧器2包括设于炉膛11内且进气端用于收集可燃气体的集气筒21和设于炉口13内且进气端与集气筒21出气端连通的燃烧筒22。填料箱3用于容纳生物质燃料,位于填料口12上方,底部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填料口12连通。主炉排5设于炉体1内,位于炉膛11底部,具有用于承托炉膛11内的生物质燃料的承载面,承载面上设有贯穿主炉排5的多个落灰孔51。支承台6设于主炉排5上并凸出于主炉排5的承载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在使用时,将生物质燃料放入填料箱3中,填料箱3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填料口12连通,使得能够通过进料控制结构控制填料箱3中的生物质燃料落入填料口12,降低了填料的劳动强度。而且主炉排5设置于炉膛11底部,承载面用于承托炉膛11内的生物质燃料,支承台6凸出于主炉排5的承载面,使得支承台6能够占用炉膛11内的一部分空间,炉膛11内能够容纳的生物质燃料减少,使得只有较少的生物质燃料在炉膛11内同时燃烧,从而减少了长时间燃烧生物质燃料的消耗。具体地,炉体1可以是竖直的圆柱形,也可以是长方体形,其内部为炉膛11,用于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炉口13设置在炉体1的顶壁或者侧壁上并与炉膛11连通。填料口12设置在炉体1的顶壁或者侧壁上并与炉膛11连通。集气筒21和燃烧筒22分别为圆筒形结构。集气筒21的两端开放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燃烧筒22的两端开放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集气筒21的出气端与燃烧筒22的进气端同轴连接。集气筒21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的炉膛11内。燃烧筒22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的炉口13内,其出气端可以是位于炉口13内或者凸出于炉口13外。填料箱3安装在炉体1的侧壁上,其位于填料口12的上方,其底部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填料口12连通,使得填料箱3中的燃料能够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1),内部设有炉膛(11),炉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炉膛(11)连通的填料口(12)和与所述炉膛(11)连通的炉口(13);/n燃烧器(2),包括设于所述炉膛(11)内且进气端用于收集可燃气体的集气筒(21)和设于所述炉口(13)内且进气端与所述集气筒(21)出气端连通的燃烧筒(22);/n填料箱(3),用于容纳生物质燃料,位于所述填料口(12)上方,底部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所述填料口(12)连通;/n主炉排(5),位于所述炉膛(11)底部,具有用于承托所述炉膛(11)内的生物质燃料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贯穿所述主炉排(5)的落灰孔(51);以及/n支承台(6),设于所述主炉排(5)上并凸出于所述主炉排(5)的承载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1),内部设有炉膛(11),炉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炉膛(11)连通的填料口(12)和与所述炉膛(11)连通的炉口(13);
燃烧器(2),包括设于所述炉膛(11)内且进气端用于收集可燃气体的集气筒(21)和设于所述炉口(13)内且进气端与所述集气筒(21)出气端连通的燃烧筒(22);
填料箱(3),用于容纳生物质燃料,位于所述填料口(12)上方,底部通过进料控制结构与所述填料口(12)连通;
主炉排(5),位于所述炉膛(11)底部,具有用于承托所述炉膛(11)内的生物质燃料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设有贯穿所述主炉排(5)的落灰孔(51);以及
支承台(6),设于所述主炉排(5)上并凸出于所述主炉排(5)的承载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6)设于所述主炉排(5)用于承接从填料口(12)填入的生物质燃料的部位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炉排(5)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共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6)的凸起表面上设有贯穿所述支承台(6)并连通所述炉膛(11)和所述炉体(1)内位于所述炉膛(11)下方的储灰腔(14)的通风孔(6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给料生物质燃料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正信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