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86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压条A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B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A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C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B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D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C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均延伸至与其相邻一侧的U形板体的位置,当压条A带垂直面的一侧与压条B带倾斜面的一侧之间形成间隙,由于压条B长度均大于玻璃的边长,因此,可移动压条B使其倾斜面与压条A保持相抵,而压条B带垂直面的一侧被压条C带倾斜面的一侧遮挡住,从而确保不会出现间隙,如此类推,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降低了对压条加工精度,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A kind of observation window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观察窗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
技术介绍
观察窗,用于观察工作空间试样受试情况的窗口。应用在门上的观察窗普遍会围绕着玻璃的四周设压条,一方面用以配合固定结构将玻璃定位,另一方面是使观察窗显得美观。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类型的观察窗普遍存在以下的缺陷:1、压条要么设置为梯形的结构(如图1所示)要么设置为矩形结构(如图2所示),再由4条压条依次围设而成,这两种结构的缺陷均是,对压条长度和宽度的精确度要求很高,一旦相邻两条压条之间长度或者宽度存在差异,就会出现间隙,要么接受这种影响美观度的情况,要么重新匹配上长度和宽度完全相同的压条,这会加大报废率;为了降低误差,必须要降低效率,这并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最好方式;2、压条的结构均为简单的一条状块体,其边缘位一般都是未经过打磨的毛面,容易刮伤手,存在安全隐患。鉴于上述情况,亟待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观察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通过调整压条的结构,在确保美观度的前提一下,解决了出现间隙的情况,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先结构的压条也有效避免了毛面,解决了容易刮伤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包括限位框、玻璃和定位结构;所述限位框包括四根与所述玻璃外边缘对应的U形板体,所述定位结构由四根异形板体分别与所述异形板体对应设置的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围设而成;各所述异形板体均包括延伸段A、连接段、延伸段B,所述连接段将延伸段A和延伸段B连接成一体,所述延伸段A与所述连接段成垂直关系,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延伸段B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的一端均设置有折弯段,所述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均设置为垂直面,所述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延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均设置为45°的倾斜面;所述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对应设置在所述异形板体靠向延伸段A的一侧,所述折弯段与所述延伸段A相互垂直从而形成夹持槽;所述玻璃的四侧面插设在相应的夹持槽内,所述连接段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板体的一侧面相贴紧;所述压条A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所述压条B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A带垂直面的一侧,所述压条C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B带垂直面的一侧,所述压条D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C带垂直面的一侧,所述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均延伸至与其相邻一侧的U形板体的位置,所述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玻璃的边长。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异形板体通过螺栓与所述U形板体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弯段的折弯度数为4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折弯段的折弯面设置为弧形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延伸段B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压条A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B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A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C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B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D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C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均延伸至与其相邻一侧的U形板体的位置,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的长度均大于玻璃的边长,当压条A带垂直面的一侧与压条B带倾斜面的一侧之间形成间隙,由于压条B长度均大于玻璃的边长,因此,可移动压条B使其倾斜面与压条A保持相抵,而压条B带垂直面的一侧被压条C带倾斜面的一侧遮挡住,从而确保不会出现间隙,如此类推,若压条B、压条C、压条D相邻之间存在间隙,均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降低了对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的加工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的一端均设置有折弯段,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会出现毛面,从而解决了容易刮伤的安全隐患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条设置为梯形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压条设置为矩形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视图。图4为压条A、压条B、压条C、压条D与玻璃相对结构关系的正面分解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正面视图。图8为本技术处以使用状态的立体视图。附图标记为:玻璃10、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U形板体14、异形板体13、夹持槽17、折弯段18、弧形面19、垂直面20、倾斜面22、延伸段A23、连接段21、延伸段B24。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8所示,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包括限位框、玻璃10和定位结构;限位框包括四根与玻璃10外边缘对应的U形板体14,定位结构由四根异形板体13分别与异形板体13对应设置的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围设而成,各异形板体13通过螺栓与U形板体14固定。各异形板体13均包括延伸段A23、连接段21、延伸段B24,连接段21将延伸段A23和延伸段B24连接成一体,延伸段A23与连接段21成垂直关系,连接段21和延伸段B24之间形成锐角;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的一端均设置有折弯段18,折弯段18的折弯度数为45°。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均设置为垂直面20,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延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均设置为45°的倾斜面22;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对应设置在异形板体13靠向延伸段A23的一侧,折弯段18与延伸段A23相互垂直从而形成夹持槽17;玻璃10的四侧面插设在相应的夹持槽17内,连接段21的一侧面与U形板体14的一侧面相贴紧。夹持槽17通过黏胶进一步将玻璃以及各压条固定。压条A12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压条D15带垂直面20的一侧,压条B11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压条A12带垂直面20的一侧,压条C16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压条B11带垂直面20的一侧,压条D15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压条C16带垂直面20的一侧,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带垂直面20的一侧均延伸至与其相邻一侧的U形板体14的位置;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的长度均大于玻璃10的边长。折弯段18的折弯面设置为弧形面19,连接段21和延伸段B24的连接处设置为弧形面19,进一步加强夹持槽17开口处两端面的光滑度,一方面使本产品更加的美观,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避免划伤手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压条A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D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B带倾斜面的一侧抵接在压条A带垂直面的一侧,压条C带倾斜面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框、玻璃(10)和定位结构;所述限位框包括四根与所述玻璃(10)外边缘对应的U形板体(14),所述定位结构由四根异形板体(13)分别与所述异形板体(13)对应设置的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围设而成;各所述异形板体(13)均包括延伸段A(23)、连接段(21)、延伸段B(24),所述连接段(21)将延伸段A(23)和延伸段B(24)连接成一体,所述延伸段A(23)与所述连接段(21)成垂直关系,所述连接段(21)和所述延伸段B(24)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的一端均设置有折弯段(18),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均设置为垂直面(20),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延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均设置为45°的倾斜面(22);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对应设置在所述异形板体(13)靠向延伸段A(23)的一侧,所述折弯段(18)与所述延伸段A(23)相互垂直从而形成夹持槽(17);所述玻璃(10)的四侧面插设在相应的夹持槽(17)内,所述连接段(21)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板体(14)的一侧面相贴紧;所述压条A(12)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D(15)带垂直面(20)的一侧,所述压条B(11)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A(12)带垂直面(20)的一侧,所述压条C(16)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B(11)带垂直面(20)的一侧,所述压条D(15)带倾斜面(22)的一侧抵接在所述压条C(16)带垂直面(20)的一侧,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带垂直面(20)的一侧均延伸至与其相邻一侧的U形板体(14)的位置;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玻璃(10)的边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边观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框、玻璃(10)和定位结构;所述限位框包括四根与所述玻璃(10)外边缘对应的U形板体(14),所述定位结构由四根异形板体(13)分别与所述异形板体(13)对应设置的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围设而成;各所述异形板体(13)均包括延伸段A(23)、连接段(21)、延伸段B(24),所述连接段(21)将延伸段A(23)和延伸段B(24)连接成一体,所述延伸段A(23)与所述连接段(21)成垂直关系,所述连接段(21)和所述延伸段B(24)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的一端均设置有折弯段(18),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均设置为垂直面(20),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延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均设置为45°的倾斜面(22);所述压条A(12)、压条B(11)、压条C(16)、压条D(15)对应设置在所述异形板体(13)靠向延伸段A(23)的一侧,所述折弯段(18)与所述延伸段A(23)相互垂直从而形成夹持槽(17);所述玻璃(10)的四侧面插设在相应的夹持槽(17)内,所述连接段(21)的一侧面与所述U形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欧胡国鹏李德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鹏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