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振贤专利>正文

家用煤炉水循环增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43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煤炉水循环系统的增热器。它具有一个与煤炉出、回水相通的筒形容器,该筒形容器底部有一个与煤炉火口相适应的聚火圈,容器内设有火道,该火道的一端位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容器外壳,容器外壳设有一个水平环形翼板。使用时将本增热器放在炉口上,煤炉火口处的热流经聚火圈进入增热器的内火道,再经增热器外壳与炉口侧壁间形成的环形外火道进入烟道,使流经增热器的循环水温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煤炉水循环系统的增热器。目前,具有采暖功能的家用煤炉均是在炉膛外侧或烟道上设置一水套,而炉口处的热量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中国专利CN91224920公开了一种家用煤炉的水循环增热器,它是由一个筒形水套和多个横水管组成,并与煤炉的出、回水管连通。使用时将增热器放在炉口,可使循环水进一步增热。但这种增热器还存在以下问题受热面积较小;由于横水管的直径较小,不但循环较差,而且易产生气阻;另外,由于结构上的原因也难以加工。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家用煤炉水循环增热器,它可使水循环畅通,且增热效果好。实现本技术目的的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家用煤炉水循环增热器具有一个与煤炉出、回水相通的筒形容器,该筒形容器底部有一个与煤炉火口相适应的聚火圈,容器内设有火道,该火道的一端位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容器外壳,容器外壳设有一个水平环形翼板,其直径大于或等于煤炉炉口直径。使用时将本增热器放在炉口上,煤炉火口处的热流经聚火圈进入增热器的内火道,再经增热器外壳与炉口侧壁间形成的环形外火道进入煤炉烟道,使流经增热器的循环水温进一步提高。做饭时,只要将增热器从炉口移开即可。本技术采用内火道与外部环形火道加热,增大了循环水的受热面,所以增热效果明显。由于采用了内火道加热,增热器内的水流断面较大,不会由于局部过热而产生气阻,所以水流循环畅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加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增热器是用钢板作成的圆筒形容器1,其上端板2向外延伸出一环形翼板3,其下端有一聚火圈4。在容器1内设有火道5,该火道5由一个竖直火管6和多个与之相连的横向火管7组成,横向火管7的下倾角为10~15°。横向火管7的数目可由煤炉的大小而定,本实例采用了三个圆形横向火管,竖直火管6为长方体形。使用时将增热器放在煤炉9的炉口处,环形翼板3盖在炉口上,它与炉口侧壁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外火道10。热流经聚火圈4从竖直火管6下端进入内火道,再经横向火管7进入环形外火道10,然后由煤炉侧烟道11排出,其路径如图中箭头所示。图中其余编号12、13-出、回水管,它们通过软管分别与煤炉的出、回水系统相连通;14-提手。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形式,其中内火道由一个中央竖直火管15和与之相连的横向火管16组成,形成一个辐射状的内火道。本实例采用了两排共八个横向火管,其它结构与上一实例相同。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形式,其内火道由多个上端相互连通的竖直火管17组成,聚火圈18内有一隔板19,将竖直火管17的端口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20与煤炉火口相对应,将热流引入火管,而另一部分21将来自火管的热流引入环形火道22。图中其余编号23、24-进、出水管。上述各实例中的火管均涂有远红外材料,以便进一步提高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煤炉水循环增热器,其特征是具有一个与煤炉出、回水相通的筒形容器(1),该筒形容器底部有一个与煤炉火口相适应的聚火圈(4、18),容器内设有火道(5),该火道的一端位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容器外壳,容器外壳设有一个水平环形翼板(3),其直径大于或等于煤炉炉口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热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火道(5)由一个竖直火管(6)和与之相连的多个横向火管(7)组成,横向火管(7)的下倾角为10~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热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火道(5)由一个中央竖直火管(15)和与之相连的横向火管(16)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热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火道(5)由多个上端相互连通的竖直火管(17)组成,聚火圈(18)内有一隔板(19),将竖直火管(17)的端口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20)与煤炉火口相对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热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火管上涂有远红外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煤炉水循环系统的增热器。它具有一个与煤炉出、回水相通的筒形容器,该筒形容器底部有一个与煤炉火口相适应的聚火圈,容器内设有火道,该火道的一端位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容器外壳,容器外壳设有一个水平环形翼板。使用时将本增热器放在炉口上,煤炉火口处的热流经聚火圈进入增热器的内火道,再经增热器外壳与炉口侧壁间形成的环形外火道进入烟道,使流经增热器的循环水温进一步提高。文档编号F24B9/00GK2263759SQ96235758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翁振贤 申请人:翁振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煤炉水循环增热器,其特征是具有一个与煤炉出、回水相通的筒形容器(1),该筒形容器底部有一个与煤炉火口相适应的聚火圈(4、18),容器内设有火道(5),该火道的一端位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容器外壳,容器外壳设有一个水平环形翼板(3),其直径大于或等于煤炉炉口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翁振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