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检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36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检针机,属于一种机械检测设备,包括有支撑架、输送部以及检测部,所述输送部内设有电机,所述输送部的两端安装有防尘罩,通过在防尘罩的内侧面焊接第一防护板,在电机远离输送部的一端设置第二防护板,以及在检测部的壳体两端安装门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检针机的防护等级,降低了设备的安全隐患;还设置有工控机,所述工控机通过万向铰铰接于输送部的一侧,通过旋转工控机,在任意角度查看数据,更加方便;另外,工控机可以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并提供更大的容量,实现数据的分析和汇总,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intelligent needle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检针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检针机。
技术介绍
在机械检测设备行业中,一般情况下,检针机设备的防护等级都较低,转动轴和电机的防护不到位,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操作面板的转动不够灵活,导致有些工位在操作设备时,不是很方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传统的检针机设备,一般都是采用数码管显示检测合格的数量,检测总数及不合格数均无法显示,数据的存储时间比较短暂,存储容量小;机器断电后,不能够查询历史数据,只能依靠操作人员手动记录检测合格数,通过每天的记录再汇总成周报月报。操作繁琐,浪费时间,人为统计数据也容易存在差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检针机,通过在防尘罩的内侧面焊接第一防护板,在电机远离输送部的一端设置第二防护板,以及在壳体两端安装门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检针机的防护等级;通过在设置工控机,所述工控机通过万向铰安装于输送部的一侧,便于数据的查看、记录及整理。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检针机,包括有下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内安装有电机、电源装置以及输送带,所述电机通过传导带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输送部的两端安装有保护转动轴的防尘罩,所述输送部的上方设有与输送部垂直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连接于输送部的两侧,所述防尘罩的内侧面均焊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电机远离输送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检测部内安装有探头,所述探头与电源装置电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一纵向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输送部的一侧,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连接有工控机装置,所述工控机装置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工控机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所述工控机装置与所述探头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还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安装有门装置,在保护检测部内部装置的同时,提高了检针机的防护等级。进一步地,所述门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处涂抹有防水胶,起到密封及防水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工控机装置包括有工控机和安装板,所述工控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架通过万向铰铰接,使工控机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可以360°旋转。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与工控机装置电连接,在一些特殊紧急情况下,提醒工作人员。进一步地,所述警报装置为报警灯,所述报警灯安装于所述检测部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上安装有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与所述工控机装置电连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停止检针机的运转。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检针机,通过在防尘罩的内侧面焊接第一防护板,在电机远离输送部的一端设置第二防护板,以及在检测部的壳体两端安装门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检针机的防护等级,降低了设备的安全隐患;通过安装工控机,所述工控机通过万向铰铰接于输送部的一侧,可以旋转工控机,在任意角度查看数据,更加方便;另外,工控机可以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并提供更大的容量,实现数据的分析和汇总,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智能检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智能检针机的后视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支撑架,11-安装架,2-输送部,21-电机,211-第二防护板,22-转动轴,23-防尘罩,231-第一防护板,24-输送带,3-检测部,31-探头,32-壳体,33-急停开关,4-工控机装置,41-工控机,42-安装板,5-门装置,6-万向铰,7-警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检针机,包括有下端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连接有输送部2,所述输送部2内安装有电机21、电源装置以及输送带24,所述电机21通过传导带连接有转动轴22,转动轴22带动输送带24转动,所述输送部2的两端安装有保护转动轴22的防尘罩23,所述输送部2的上方设有与输送部2垂直的检测部3,所述检测部3固定连接于输送部2的两侧,所述防尘罩23的内侧面均焊接有第一防护板231,缩小防尘罩23与转动轴22之间的间隙,降低安全隐患,所述电机21远离输送部2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护板211,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提高检针机的安全性能;所述检测部3内安装有探头31,所述探头31与电源装置电连接;所述支撑架1上安装有一纵向的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输送部2的一侧,所述安装架11的上端连接有工控机装置4,所述工控机装置4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工控机装置4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所述工控机装置4与所述探头31电连接,通过工控机装置4控制检针机的运转,探头31检测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到工控机装置4内。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检测部3还包括有壳体32,所述壳体32的两端安装有门装置5,在保护检测部3内部装置的同时,提高了检针机的防护等级。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门装置5与所述壳体32连接处涂抹有防水胶,起到密封及防水的作用。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工控机装置4包括有工控机41和安装板42,所述工控机4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2上,所述安装板42与所述安装架11连接。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安装板42与所述安装架11通过万向铰6铰接,通过旋转工控机装置4,可以在任意角度查看数据,方便工作的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优选而非限定,还包括有警报装置7,所述警报装置7与工控机装置4电连接,在一些特殊紧急情况下,提醒工作人员。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警报装置7为报警灯,所述报警灯安装于所述检测部的顶端。作为优选而非限定,所述检测部3上安装有急停开关33,所述急停开关33与所述工控机装置4电连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停止检针机的运转。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用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检针机,包括有下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内安装有电机、电源装置以及输送带,所述电机通过传导带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输送部的两端安装有保护转动轴的防尘罩,所述输送部的上方设有与输送部垂直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连接于输送部的两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尘罩的内侧面均焊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电机远离输送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护板;/n所述检测部内安装有探头,所述探头与电源装置电连接;/n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一纵向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输送部的一侧,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连接有工控机装置,所述工控机装置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工控机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所述工控机装置与所述探头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检针机,包括有下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连接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内安装有电机、电源装置以及输送带,所述电机通过传导带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输送部的两端安装有保护转动轴的防尘罩,所述输送部的上方设有与输送部垂直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连接于输送部的两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罩的内侧面均焊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电机远离输送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护板;
所述检测部内安装有探头,所述探头与电源装置电连接;
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一纵向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输送部的一侧,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连接有工控机装置,所述工控机装置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工控机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所述工控机装置与所述探头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检针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还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安装有门装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斯曼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