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17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包括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所述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通过若干个连接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前壳体、适配与前壳体嵌装的后壳体和配合前壳体和后壳体安装的安装螺栓和螺母;所述前壳体的前端设有适配外套上行李架的第一半圆套筒,所述前壳体的末端设有适配外套下行李架的第二半圆套筒,所述后壳体的前端设有配合第一半圆套筒套合上行李架的第三半圆套筒,所述后壳体的末端设有配合第二半圆套筒套合下行李架的第四半圆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增强了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的连接强度,满足汽车行李架顶部高负荷承载能力的要求,性能更可靠。

A kind of car luggage rack with stable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行李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顶部承载能力也被充分的进行了发掘,由此产生了汽车顶部行李架,用于汽车顶部承载物品;尤其对于诸如越野、SUV之类的车型,其顶部行李的承载能力要求更高,承载重量要求更重。为保证行李架有足够的承载重量,现有的汽车顶部行李架大都安装于顶盖总成和侧围总成的顶部焊接处,通过焊接的安装结构将行李架安装于车顶。但以上安装结构焊接工艺复杂,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安装点强度不能保证、装配效率低等缺点,有待改进。汽车行李架,是安装于车顶用于放置物品的设备,将物品放置于车顶行李架上能够节约车内空间,同时便于携带如自行车等体积较大物品,提高装载能力。现有技术中汽车行李架通常有分段式结构和整体式结构两种,其中采用分段式结构各部件之间间隙面差匹配比较困难;而采用整体式结构,虽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整体式结构行李架大多数以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安装点强度不能保证、装配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稳固、装配容易的分体式汽车行李架,其增大了汽车行李架的连接强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包括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所述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通过若干个连接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前壳体、适配与前壳体嵌装的后壳体和配合前壳体和后壳体安装的安装螺栓和螺母;所述前壳体的前端设有适配外套上行李架的第一半圆套筒,所述前壳体的末端设有适配外套下行李架的第二半圆套筒,所述后壳体的前端设有配合第一半圆套筒套合上行李架的第三半圆套筒,所述后壳体的末端设有配合第二半圆套筒套合下行李架的第四半圆套筒;所述安装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半圆套筒、上行李架和第三半圆套筒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安装螺栓贯穿第二半圆套筒、下行李架和第四半圆套筒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作为改进,所述上行李架包括可拆装的第一上架体和第二上架体,所述第二上架体的两端分别对应内嵌于第一上架体的两端;所述下行李架包括可拆装的第一下架体和第二下架体,所述第二下架体的两端分别对应内嵌于第一下架体的两端。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上架体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穿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横向贯穿第一上架体;所述第二上架体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穿过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横向贯穿第二上架体,所述第一上架体的两端端部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上架体的两端端部的第二连接孔相对接;所述第一下架体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穿过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横向贯穿第一下架体;所述第二下架体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穿过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横向贯穿第二下架体,所述第一下架体的两端端部的第三连接孔与第二下架体的两端端部的第四连接孔相对接。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半圆套筒的外壁上设有适配安装螺栓定位并穿过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半圆套筒的外壁上设有适配安装螺栓定位并穿过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中心轴、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和第二连接孔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中心轴、第三连接孔的中心轴和第四连接孔的中心轴重合。作为改进,所述第三半圆套筒的外壁上设有适配安装螺栓穿过并定位螺母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四半圆套筒的外壁上设有适配安装螺栓穿过并定位螺母的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中心轴和第一定位孔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四定位孔的中心轴和第二定位孔的中心轴重合。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处均配套有用于密封安装螺栓的圆塞,所述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处均配套有用于密封螺母的胶塞。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半圆套筒和第三半圆套筒装配后所形成的整圆套筒的端部处设有用于紧固上行李架的第一紧固套,所述第二半圆套筒和第四半圆套筒装配后所形成的整圆套筒的端部处设有用于紧固下行李架的第二紧固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连接装置增强了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的连接强度,满足汽车行李架顶部高负荷承载能力的要求,其结构简单,装配紧凑、高效,固定牢固,工作可靠性高,不会在行车过程中发生移位,更加耐用,性能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关于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关于连接装置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关于上行李架和下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关于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关于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关于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行李架1、下行李架2、连接装置3、第一紧固套4、第二紧固套5、圆塞6、胶塞7、嵌装件8、前挡板9、第一上架体10、第二上架体11、支撑架体12、折弯部13、通风孔14、第一下架体20、第二下架体21、前壳体30、后壳体31、安装螺栓32、螺母33、第一连接孔100、第二连接孔110、第三连接孔200、第四连接孔210、第一半圆套筒300、第二半圆套筒301、第一定位孔302、第二定位孔303、第三半圆套筒310、第四半圆套筒311、第三定位孔312、第四定位孔313、折弯角度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包括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所述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通过若干个连接装置3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3的数量为六个,并且对称设置在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的左、右两侧,用于固定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连接装置3的数量并不应以此为限,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四个或八个或更多,数量为双数即可维持平衡,可以根据实际汽车行李架的尺寸去设置。所述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的前后两端还设有用于连接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的嵌装件8,进一步地加强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的连接稳定性。此外,上行李架1的前端面上设有前挡板9,用于降低行车时的风阻。下行李架2的底部还设有若干个支撑架体12,用于支撑物体,防止车顶直接受压而变形。进一步地,所述上行李架1包括可拆装的第一上架体10和第二上架体11,所述第二上架体11的两端分别对应内嵌于第一上架体10的两端,换言之,上行李架1是分体式的,便于组装和节省运输空间。所述下行李架2包括可拆装的第一下架体20和第二下架体21,所述第二下架体21的两端分别对应内嵌于第一下架体20的两端,换言之,下行李架2也是分体式的,也是便于组装和节省运输空间。如图2、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前壳体30、适配与前壳体30嵌装的后壳体31和配合前壳体30和后壳体31安装的安装螺栓32和螺母33。具体地,所述前壳体30的前端设有适配外套第一上架体10和/或第二上架体11的第一半圆套筒300,所述前壳体30的末端设有适配外套第一下架体2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所述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通过若干个连接装置(3)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前壳体(30)、适配与前壳体(30)嵌装的后壳体(31)和配合前壳体(30)和后壳体(31)安装的安装螺栓(32)和螺母(33);/n所述前壳体(30)的前端设有适配外套上行李架(1)的第一半圆套筒(300),所述前壳体(30)的末端设有适配外套下行李架(2)的第二半圆套筒(301),所述后壳体(31)的前端设有配合第一半圆套筒(300)套合上行李架(1)的第三半圆套筒(310),所述后壳体(31)的末端设有配合第二半圆套筒(301)套合下行李架(2)的第四半圆套筒(311);/n所述安装螺栓(32)贯穿所述第一半圆套筒(300)、上行李架(1)和第三半圆套筒(310)后与所述螺母(33)螺纹连接,所述安装螺栓(32)贯穿第二半圆套筒(301)、下行李架(2)和第四半圆套筒(311)后与所述螺母(33)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所述上行李架(1)和下行李架(2)通过若干个连接装置(3)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前壳体(30)、适配与前壳体(30)嵌装的后壳体(31)和配合前壳体(30)和后壳体(31)安装的安装螺栓(32)和螺母(33);
所述前壳体(30)的前端设有适配外套上行李架(1)的第一半圆套筒(300),所述前壳体(30)的末端设有适配外套下行李架(2)的第二半圆套筒(301),所述后壳体(31)的前端设有配合第一半圆套筒(300)套合上行李架(1)的第三半圆套筒(310),所述后壳体(31)的末端设有配合第二半圆套筒(301)套合下行李架(2)的第四半圆套筒(311);
所述安装螺栓(32)贯穿所述第一半圆套筒(300)、上行李架(1)和第三半圆套筒(310)后与所述螺母(33)螺纹连接,所述安装螺栓(32)贯穿第二半圆套筒(301)、下行李架(2)和第四半圆套筒(311)后与所述螺母(33)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李架(1)包括可拆装的第一上架体(10)和第二上架体(11),所述第二上架体(11)的两端分别对应内嵌于第一上架体(10)的两端;
所述下行李架(2)包括可拆装的第一下架体(20)和第二下架体(21),所述第二下架体(21)的两端分别对应内嵌于第一下架体(20)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稳固的汽车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架体(10)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32)穿过的第一连接孔(100),所述第一连接孔(100)横向贯穿第一上架体(10);
所述第二上架体(11)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32)穿过的第二连接孔(110),所述第二连接孔(110)横向贯穿第二上架体(11),所述第一上架体(10)的两端端部的第一连接孔(100)与第二上架体(11)的两端端部的第二连接孔(110)相对接;
所述第一下架体(20)上设有若干个适配安装螺栓(32)穿过的第三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精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宏冠汽车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