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及其平衡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13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平衡杆装置,平衡杆装置包括:平衡杆;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在所述平衡杆上,所述缓冲套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球形弧面;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缓冲套配合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球形弧面和第二球形弧面,可以使得缓冲套在受力时为球形弧面受力,受力稳定性好,从而可以延长缓冲套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平衡杆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All terrain vehicle and its balance b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其平衡杆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其平衡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全地形车中,为了协调整车平顺性与车身稳定性这一矛盾往往设置了平衡装置,该装置通过平衡杆、缓冲套、安装座、安装螺栓等部件与车架和两侧悬架安装。当车身倾斜时该装置提供一个反倾力矩,消除或减少车辆的侧倾,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中的缓冲套通常由左右两半组合而成,在轴向的两端有一台阶,安装座通过这一台阶限位和固定;当平衡杆受到侧向力矩时,该力矩传递到缓冲套上,即缓冲套的台阶受到轴向力,零件受力不均衡,寿命降低;而且缓冲套与安装座通过一门型结构配合,受力面积小,导致磨损严重和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该平衡杆装置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全地形车。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包括:平衡杆;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在所述平衡杆上,所述缓冲套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球形弧面;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缓冲套配合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球形弧面和第二球形弧面,可以使得缓冲套在受力时为球形弧面受力,受力稳定性好,从而可以延长缓冲套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平衡杆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套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间隔的所述第一球形弧面,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间隔的所述第二球形弧面。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缓冲套包括第一子套和第二子套,所述第一子套和所述第二子套相对设置且外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球形弧面的一部分。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子套朝向所述第二子套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子套朝向所述第一子套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对位插接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子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子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间隔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插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凸起插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子套和所述第二子套结构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子套和所述第二子套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内。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朝下延伸的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槽。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加油嘴,所述顶盖还设置有与所述加油嘴相连的穿孔,所述第一子套和所述第二子套设置有与所述穿孔相连的油孔,所述第一子套和所述第二子套的内周面还设置有油槽,所述油孔与所述油槽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顶盖为一体浇筑成型件。根据本技术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杆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平衡杆装置中的第一子套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平衡杆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平衡杆装置100;平衡杆10;缓冲套20;第一子套21;第一配合部211;第一限位部212;油孔213;油槽214;第二子套22;第一球形弧面23;安装座30;顶盖31;穿孔311;底座32;第二球形弧面33;加油嘴40;紧固件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杆装置100,该平衡杆装置100应用于全地形车上。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杆装置100可以包括:平衡杆10、缓冲套20和安装座30,平衡杆10大体呈U形,其包括主杆段和侧杆段,主杆段用于连接车架,侧杆段用于连接悬架。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套20套设在平衡杆10上,缓冲套20主要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缓冲套2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球形弧面23,安装座30包括:顶盖31和底座32,缓冲套20配合在顶盖31和底座32之间,其中顶盖31和底座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50穿过对应的安装孔将两者固定,紧固件50可以为螺栓和螺母。顶盖31和底座32设置有与第一球形弧面23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33。也就是说,缓冲套20的外周面和安装座30的内周面之间采用球形弧面配合的方式,此种配合限位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台阶限位方式,这样在缓冲套20受力时,其为面受力,这样有利于力的分散,增加受力面积,从而使得缓冲套20的受力稳定性更好,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变长。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球形弧面23和第二球形弧面33,可以使得缓冲套20在受力时为球形弧面受力,受力稳定性好,从而可以延长缓冲套20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平衡杆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套20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间隔的第一球形弧面23,顶盖31和底座32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间隔的第二球形弧面33。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球形弧面23和多个第二球形弧面33,可以使得缓冲套20和安装座30配合更加可靠,而且两者之间的接触受力面积增加,整体稳定性更好。可选地,如图1所示,缓冲套20包括第一子套21和第二子套22,第一子套21和第二子套22相对设置且外周面均设置有第一球形弧面23的一部分。相对设置第一子套21和第二子套22均为半圆形,两个配套组合,能够有效配合在平衡杆10上,而且如此设置的缓冲套20装配效率高。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子套21朝向第二子套2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11,第二子套22朝向第一子套2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211与第二配合部对位插接配合。通过两个配合部对位插接配合,这样提高第一子套21和第二子套22的配合效率,而且第一子套21和第二子套22的配合稳定性好。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子套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第一配合部211包括上述的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第二子套2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间隔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第二配合部包括上述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第一凸起插接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第二凸起插接在对应的第二凹槽内,第一子套21和第二子套结构相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平衡杆;/n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在所述平衡杆上,所述缓冲套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球形弧面;/n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缓冲套配合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衡杆;
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在所述平衡杆上,所述缓冲套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球形弧面;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缓冲套配合在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的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间隔的所述第一球形弧面,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间隔的所述第二球形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包括第一子套和第二子套,所述第一子套和所述第二子套相对设置且外周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球形弧面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套朝向所述第二子套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子套朝向所述第一子套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对位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平衡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间隔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范戈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