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989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包括内燃机车身,设置在所述内燃机车上前端的抛丸机升降装置(2),设置在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上的抛丸机(3),以及连通所述抛丸机(3)的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度集成、1人操控、抛丸效率高、抛丸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人力成本低等优势。

A mobile shot blasting ca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丸车,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大面积钢板、路面、桥面抛丸处理时,常采用移动式抛丸机进行连续抛丸处理,然而目前的移动抛丸设备集成度低,抛丸部分和除尘部分分离,每个部分独立工作,抛丸部分和除尘部分的移动都是有人力推行,基本上需要4-5人协作才能完成移动抛丸,且抛丸参数均为人工调整。具有抛丸效率低、抛丸质量稳定性差、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将移动抛丸技术与车辆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设计,提出一种全液压驱动移动抛丸系统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车身,设置在所述内燃机车上前端的抛丸机升降装置(2),设置在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上的抛丸机(3),以及连通所述抛丸机(3)的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所述抛丸机(3)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丸口(31),位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正对所述进丸口(31)的叶轮(32),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外用于驱动所述叶轮(32)的电机(33),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叶轮(32)一侧的出丸通道(34),所述出丸通道(34)连接有回丸通道(36),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呈一定夹角,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连接处外端设置有用于出丸的负压抛丸工作区(35),所述回丸通道(36)端部为回丸出口(37),所述回丸出口(37)连接有连接软管(38),所述连接软管(38)连接到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设置有正对所述软管(38)的丸砂分离区(39),所述丸砂分离区(39)为一挡板,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位于所述挡板下方设置有丸分离出口(310),所述丸分离出口(310)连接所述进丸口(31);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部设置有过滤芯,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外部设置有风机(42),所述风机(42)的进风口位于所述过滤芯内部,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底部设置有收集部(41)。进一步,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的夹角为80°-120°。进一步,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包括两侧的导杆支架(22),设置在所述导杆支架(22)上的移动导杆(23),连接两个移动导杆(23)的移动平台(24),位于所述移动平台(24)下方的液压缸(21),所述抛丸机(3)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24)。进一步,所述内燃机包括车辆底盘总成(1),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位于所述车辆底盘总成(1)的端部,所述抛丸机(3)设置在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上;所述车辆底盘总成(1)还包括位于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后方左侧的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位于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后方右侧的驾驶及操作舱(5),位于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后方的燃油箱(6),位于所述驾驶及操作舱(5)后方的液压传动系统(7),所述冷却散热系统(8)和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安装在所述液压传动系统(7)后方。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具有高度集成、1人操控、抛丸效率高、抛丸质量稳定、劳动强度低、人力成本低等优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抛丸机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抛丸机和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连接的示意图;图中:1-车辆底盘总成;2-抛丸机升降装置;21-液压缸;22-导杆支架;23-移动导杆;24-移动平台;3-抛丸机;31-进丸口;32-叶轮;33-电机;34-出丸通道;35-负压抛丸工作区;36-回丸通道;37-回丸出口;38-连接软管;39-丸砂分离区;310-丸分离出口;4-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1-收集部;42-风机;5-驾驶及操作舱;6-燃油箱;7-液压传动系统;8-冷却散热系统;9-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由车辆底盘总成1、抛丸机升降装置2、抛丸机3、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驾驶及操作舱5、燃油箱6、液压传动系统7、冷却散热系统8、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组成。抛丸机升降装置2、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驾驶及操作舱5、燃油箱6、液压传动系统7、冷却散热系统8、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均固定安装于车辆底盘总成1对应位置;具体位置为升降装置2安装在车辆底盘总成1的前部,抛丸机3安装在升降装置2上,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安装在升降装置2后方左侧,驾驶及操作舱5安装在升降装置2后方左右侧,燃油箱6安装在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后方,液压传动系统7安装在驾驶及操作舱5后方,冷却散热系统8和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安装在液压传动系统7的后方。抛丸机3安装在抛丸机升降装置2上,抛丸机升降装置2可带动抛丸机3抛丸作业时降落并控制抛丸机出丸口与抛丸工件表面之间的距离大小,实现抛丸作业;移动抛丸车不抛丸作业时,抛丸机升降装置2可带动抛丸机3升起;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采用抛丸机回收丸砂、丸砂分离、除尘、输送丸料到抛丸机一体化集成设计;液压传动系统7向抛丸机升降装置2、抛丸机3、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提供驱动动力,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向车辆底盘总成1、燃油箱6、液压传动系统7、冷却散热系统8提供驱动动力,冷却散热系统8为液压传动系统7、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散热冷却;驾驶及操作舱5为中央控制操作单元,全面控制车辆底盘总成1、抛丸机升降装置2、抛丸机3、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燃油箱6、液压传动系统7、冷却散热系统8、发动机及多路齿轮传动离合系统9,实现移动抛丸车前进、后退、转向、停车等行驶操作,依据抛丸加工参数要求自动调整行驶速度、抛丸机抛丸量、抛丸距离,满足移动抛丸需求。参见图2,为抛丸机升降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通过液压缸21安装在车辆底盘总成1上,液压缸21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导杆支架22,在导杆支架22上设置有移动导杆23,两个移动导杆23连接有移动平台24,抛丸机3安装在移动平台24上。参见图3,为抛丸机3和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的连接示意图,抛丸机3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丸口31,进丸口31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车身,设置在所述内燃机车上前端的抛丸机升降装置(2),设置在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上的抛丸机(3),以及连通所述抛丸机(3)的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n所述抛丸机(3)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丸口(31),位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正对所述进丸口(31)的叶轮(32),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外用于驱动所述叶轮(32)的电机(33),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叶轮(32)一侧的出丸通道(34),所述出丸通道(34)连接有回丸通道(36),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呈一定夹角,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连接处外端设置有用于出丸的负压抛丸工作区(35),所述回丸通道(36)端部为回丸出口(37),所述回丸出口(37)连接有连接软管(38),所述连接软管(38)连接到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设置有正对所述软管(38)的丸砂分离区(39),所述丸砂分离区(39)为一挡板,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位于所述挡板下方设置有丸分离出口(310),所述丸分离出口(310)连接所述进丸口(31);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部设置有过滤芯,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外部设置有风机(42),所述风机(42)的进风口位于所述过滤芯内部,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底部设置有收集部(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抛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车身,设置在所述内燃机车上前端的抛丸机升降装置(2),设置在所述抛丸机升降装置(2)上的抛丸机(3),以及连通所述抛丸机(3)的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
所述抛丸机(3)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丸口(31),位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正对所述进丸口(31)的叶轮(32),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外用于驱动所述叶轮(32)的电机(33),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叶轮(32)一侧的出丸通道(34),所述出丸通道(34)连接有回丸通道(36),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呈一定夹角,所述出丸通道(34)和所述回丸通道(36)连接处外端设置有用于出丸的负压抛丸工作区(35),所述回丸通道(36)端部为回丸出口(37),所述回丸出口(37)连接有连接软管(38),所述连接软管(38)连接到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设置有正对所述软管(38)的丸砂分离区(39),所述丸砂分离区(39)为一挡板,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位于所述挡板下方设置有丸分离出口(310),所述丸分离出口(310)连接所述进丸口(31);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内部设置有过滤芯,所述丸砂分离及除尘系统(4)外部设置有风机(42),所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勇方马茂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大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