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83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主工作台面、升降工作台面,主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凹槽,升降工作台面通过升降驱动机构活动嵌合在凹槽内;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两组升降导向杆、两组升降导向直线轴承、升降气缸安装板,升降气缸安装板设置在凹槽底部,升降气缸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底部,升降导向直线轴承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上,升降导向杆上端连接升降工作台面底部,升降导向杆下半部滑动设置在升降导向直线轴承中。通过驱动升降气缸带动升降工作台面往复升降封闭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后期维护便捷、可靠性高的优点。

A lifting and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CNC work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
本技术属于数控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在对板材料件进行切割、垂直冲孔、侧冲孔等加工时,数控主轴的钻头组件往往会触碰到工作台台面或者是低于工作台台面,为此现有的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多会设置有一条横向贯穿工作台台面的凹槽,从而在进行上述加工时避开钻头组件,避免损坏钻头组件或工作台台面。但是凹槽会对移动板材料件造成干涉,移动板材料件时,板材料件边角容易碰撞到凹槽槽口侧壁损坏板材料件或者凹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主工作台面、升降工作台面,所述主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升降工作台面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升降的活动嵌合在凹槽内;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杆、至少两组升降导向直线轴承、升降气缸安装板,所述升降气缸安装板设置在凹槽底部,所述升降气缸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底部,所述升降导向直线轴承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上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升降气缸两侧,所述升降导向杆上端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底部,所述升降导向杆下半部滑动设置在升降导向直线轴承中。通过驱动升降气缸带动升降工作台面往复升降封闭凹槽。本技术提供的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后期维护便捷、可靠性高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以下详细技术方案达到目的: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主工作台面、升降工作台面,所述主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升降工作台面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升降的活动嵌合在凹槽内;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杆、至少两组升降导向直线轴承、升降气缸安装板,所述升降气缸安装板设置在凹槽底部,所述升降气缸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底部,所述升降导向直线轴承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上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升降气缸两侧,所述升降导向杆上端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底部,所述升降导向杆下半部滑动设置在升降导向直线轴承中;在需要封闭凹槽时,驱动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上滑动,推动升降工作台面上升,直至升降工作台面上表面与主工作台面上表面平齐,通过升降导向杆与升降导向直线轴承的配合,保证升降工作台面升降过程的平稳,避免升降工作台面发生倾斜;此时,升降工作台面上表面与主工作台面上表面平齐,可正常的在主工作台面上移动板材料件,进行深度不超过板材厚度的垂直切割、冲孔。在需要使用凹槽时,驱动升降气缸活塞杆向下滑动,推动升降工作台面下降至凹槽内部,此时,升降工作台面上表面低于主工作台面上表面,可在凹槽上方进行深度超过板材厚度的垂直切割、冲孔或者是侧冲孔。同时采用单组升降气缸作为驱动源,相较于采用多组驱动气缸或者油缸,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无需考虑多驱动源间的同步联动问题,也不会因为单组驱动源故障导致升降调节结构无法工作,可靠性相对于使用多驱动源更高。其中,所述凹槽横向贯穿主工作台面。其中,所述升降导向杆露出于升降导向直线轴承部分的长度不大于升降导向杆位于升降导向直线轴承轴孔内部分的长度。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减少凹槽干涉的同时,通过设置升降工作台面保留主工作台面上的凹槽,从而为数控主轴的钻头组件提供进行低于主工作台面切削动作的工作空间,避免钻头组件或主工作台面损坏;使用最简化的联动驱动装置,简化机构内部结构、降低后期维护难度,降低设备整体成本的同时,同步的提高联动工作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凹槽封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凹槽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1、主工作台面,2、升降工作台面,3、凹槽,4、升降气缸,5、升降导向杆,6、升降导向直线轴承,7、升降气缸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描述。如附图,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包括主工作台面1、升降工作台面2,所述主工作台面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升降工作台面2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升降的活动嵌合在凹槽3内;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4、两组升降导向杆5、两组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升降气缸安装板7,所述升降气缸安装板7设置在凹槽3底部,所述升降气缸4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7上,所述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2底部,所述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7上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升降气缸4两侧,所述升降导向杆5上端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2底部,所述升降导向杆5下半部滑动设置在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中;在需要封闭凹槽3时,驱动升降气缸4活塞杆向上滑动,推动升降工作台面2上升,直至升降工作台面2上表面与主工作台面1上表面平齐,通过升降导向杆5与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的配合,保证升降工作台面2升降过程的平稳,避免升降工作台面2发生倾斜;此时,升降工作台面2上表面与主工作台面1上表面平齐,可正常的在主工作台面1上移动板材料件,进行深度不超过板材厚度的垂直切割、冲孔。在需要使用凹槽3时,驱动升降气缸4活塞杆向下滑动,推动升降工作台面2下降至凹槽3内部,此时,升降工作台面2上表面低于主工作台面1上表面,可在凹槽3上方进行深度超过板材厚度的垂直切割、冲孔或者是侧冲孔。同时采用单组升降气缸4作为驱动源,相较于采用多组驱动气缸或者油缸,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无需考虑多驱动源间的同步联动问题,也不会因为单组驱动源故障导致升降调节结构无法工作,可靠性相对于使用多驱动源更高。作为优选,所述凹槽3横向贯穿主工作台面1。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导向杆5露出于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部分的长度不大于升降导向杆5位于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轴孔内部分的长度。本技术采用上述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减少凹槽3干涉的同时,通过设置升降工作台面2保留主工作台面1上的凹槽3,从而为数控主轴的钻头组件提供进行低于主工作台面1切削动作的工作空间,避免钻头组件或主工作台面1损坏;使用最简化的联动驱动装置,简化机构内部结构、降低后期维护难度,降低设备整体成本的同时,同步的提高联动工作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工作台面(1)、升降工作台面(2),所述主工作台面(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升降工作台面(2)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升降的活动嵌合在凹槽(3)内;/n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4)、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杆(5)、至少两组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升降气缸安装板(7),所述升降气缸安装板(7)设置在凹槽(3)底部,所述升降气缸(4)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7)上,所述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2)底部,所述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7)上并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升降气缸(4)两侧,所述升降导向杆(5)上端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2)底部,所述升降导向杆(5)下半部滑动设置在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工作台用的升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工作台面(1)、升降工作台面(2),所述主工作台面(1)上设置有凹槽(3),所述升降工作台面(2)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可升降的活动嵌合在凹槽(3)内;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4)、至少两组升降导向杆(5)、至少两组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升降气缸安装板(7),所述升降气缸安装板(7)设置在凹槽(3)底部,所述升降气缸(4)可拆卸的安装在升降气缸安装板(7)上,所述升降气缸(4)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升降工作台面(2)底部,所述升降导向直线轴承(6)可拆卸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伟志成数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