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同和专利>正文

带进气管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807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属于一种带进气管的内吸热管式暖气炉。炉内自下而上装有下、中、上吸热圈,相互间用连接管接通。各吸热圈外侧装有3-6根进气管,每根进气管在不同高度装有2-3根通气管。上吸热圈一侧向横箱内伸出水平吸热管,并与下套体中竖直吸热管接通。冷水从炉体下方进水管流入,自下而上经过各吸热管而被加热。,再由出水管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进气管,从不同高度增加流入空气,可使煤充分燃烧,而内吸热管式结构可提高热转换率。(*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进气管,炉体内装有吸热水管的暖气炉。现行的用水作为取暖介质的暖气炉,一般是水套式结构,即炉体是双层的,水从炉体外层的进水口进入炉体双层空间中,被炉内燃烧的煤加热后,由出水口流出经管道进入采暖器中。有的暖气炉的炉盘与歪脖亦采用水套式,与炉体的双层水套式结构连为一体。这种水套式暖气炉内的煤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只有一部分传给暖气炉壁夹层中的水,而大部分则从烟道系统排出,因此热量转换率低。此外,一般暖气炉只在炉篦的下方设有一个进风口,往往由于供气不足而使煤燃烧不充分。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水作为取暖介质的,采用内吸热管式的暖气炉,以提高其热转换率。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采用单层炉体(1)。炉体(1)内从上到下水平装有中空的上吸热圈(18)(20)、中吸热圈(15)、下吸热圈(12),其中上吸热圈(18)(20)包括内吸热圈(18)与外吸热圈(20),使它们同心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内、外吸热圈(18)(20)之间采用2~6根连接管(19)连接,内部相互串通。中吸热圈(15)与位于其上方的外吸热圈(20)借助2~6根连接管(16)连接,内部相互串通。上述的下吸热圈(12)与位于其上方的中吸热圈(15)之间采用2~10根连接管(14)连接,内部相互串通。在上、中、下吸热圈(18)(20)(15)(12)外侧装有1~3根进气管(13),每根进气管(13)在不同高度的管壁上备有2~3个与之相通的出气管(17)。此进气管(13)管壁自下而上分别与炉篦(24)、下吸热圈(12)、中吸热圈(15)管壁焊死,其顶端则与外吸热圈(20)管壁焊死。进气管(13)底端均设有一进气口(26)。外吸热圈(20)靠近位于炉体(1)上方一侧,并与之相通的横箱(3)部位,向横箱(3)内水平伸出3~6根吸热管(21),此3~6根吸热管(21)两侧的2根管子在靠近横箱(3)端部呈圆弧状连通一起,其间的吸热管(21)端口均与圆弧段管连通。外吸热圈(20)与吸热管(21)相通。在横箱(3)上方竖直安装1个与之相通的中空的下套体(4),其内装有3~6根竖直状吸热管(22),其中每根管子的下端口与横箱(3)内的1根水平吸热管(21)接通,而此3~6根竖直吸热管(22)上端口与一水平状的圆形连接管(25)接通。此圆形连接管(25)管壁伸出一与之相通的出水管(8),其备有出水口的一端伸出下套体(4)之外。外吸热圈(20)与水平吸热管(21)内部均相通。上述的下套体(4)上端外侧套有一呈侧锥形的上套体(5)。此外,也可以在下套体(4)内装有6~12根竖直的吸热管(22),其中每二根管子的底端口与位于横箱(3)内的1根水平吸热管(21)接通,此6~12根竖直吸热管(22)上端口均与水平放置的长方形连接管(25)接通。此长方形连接管(25)的管壁装有一出水管(8),其备有出水口的一端伸出炉体(1)之外。长方形连接管(25)与出水管(8)相通。此外,在上述下吸热圈(12)管壁装有一与之相通的进水管(7),备有进水口的一端伸出炉体(1)之外。冷水经进水管(7)进入,所经部件是进水管(7)→下吸热圈(12)→连接管(14)→中吸热圈(15)→连接管(16)→外吸热圈(20),水进入外吸热圈(20)后,一部分水直接进入水平吸热管(21)→竖直吸热管(22)→圆形连接管(25)→出水管(8)→散热器;一部分水经连接管(19)→内吸热圈(18)→连接管(19)→外吸热圈(20)→水平吸热管(21)→竖直吸热管(22)→圆形连接管(25)→出水管(8)→散热器。冷水由下到上经上述的炉体(1)内的管道,被燃煤不断加热,最后由上部的出水管(8)流出时已变成热水。此外,空气从炉体(1)下部的炉口进入炉内后,一方面直接供给煤燃烧,一方面从进气管(13)底端进气口(26)进入后向上,依次从不同高度的通气管(17)排出,从而更有助于煤的充分燃烧。本技术由于装有3~6根进气管(13),每根进气管(13)在不同高度备有2~3根通气管(17),可使煤在燃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空气。又因为采用内吸热管式结构,炉内燃煤就可直接加热吸热水管,使管内水的温度很快升高。从而提高了热转换率。采用本技术在冬季室外温度为零度到零下3℃条件下,进行了1个月的取暖试验。在月燃烧煤350kg的情况下,可使两间各20平方米的居室温度保持在16℃~19℃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形图。其中6、炉门;9、转柄;10、定位柱;11、阀门;23、炉圈。阀门系统由转柄(9)、定位柱(10)、阀门(11)组成。其中转柄(9)一端从上套体(5)管壁插入其内后与阀门(10)中部固结一起。而定位柱(10)则垂直固结在转柄(9)旁的上套体(5)的管壁上。当下套体(4)内装有3~6根竖直吸热管(22)时,其形状为圆筒形,当其内有6~12根竖直吸热管(22)时,其形状为长方体。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还可加装蜂窝煤瓦套,使其安装在炉篦(24)上方,上、中、下吸热圈(20)(18)(15)(12)内。图3为下套体(4)内装有6~12根竖直吸热管(22)时,与水平吸热管(21)相连通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图看出,竖直吸热管(22)上端的水平连接管(25)为长方形。权利要求1.一种带进气管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从上到下水平装有空心的上吸热圈(18)(20)、中吸热圈(15)、下吸热圈(12),其中上吸热圈(18)(20)包括内吸热圈(18)与外吸热圈(20),它们同心的位于同一平面,其间用2~6根连接管(19)连接,相互间内部串通,中吸热圈(15)与其上的外吸热圈(20)用2~6根连接管(14)连接,相互间内部串通,所述的下吸热圈(12)与其上方的中吸热圈(15)之间用3~10根连接管(14)连接,相互间内部串通,在所述的上、中、下吸热圈(18)(20)(15)(12)外侧装有3~6根进气管(13),每根进气管(13)在不同高度侧壁上设有2~3根通气管(17),此进气管(13)外侧自下而上分别与炉篦(24)、下吸热圈(12)、中吸热圈(15)管壁焊死,其顶端则与外吸热圈(20)管壁焊死,进气管(13)底端备有进气口(26),外吸热圈(20)侧壁向靠近炉体(1)上侧,并与之相通的横箱(3)内水平伸出3~6根吸热管(21),此吸热管(21)两侧的2根管子在靠近横箱(3)端部呈圆弧状连通一起,外吸热圈(20)与吸热管(21)相通,在横箱(3)上方装有一竖直状中空的下套体(4)与之相通,其内又装有3~6根竖直状吸热管(22),其中每根管子的下端口与横箱(3)内的1根水平吸热管(21)接通,所述的3~6根竖直状吸热管(22)上端口与水平的圆形连接管(25)接通,此圆形连接管(25)管壁装有与之相通的出水管(8),其出水口端伸出下套体(4)外,外吸热圈(20)与水平吸热管(21)内部均相通,在所述的下套体(4)上端外侧套有一呈倒圆锥形的上套体(5),或者在下套体(4)内装有6~12根竖直吸热管(22),其中每二根管子的底端口与位于横箱(3)内的1根水平吸热管(21)接通,而6~12根竖直吸热管(22)上端口均与水平放置的长方形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进气管的内吸热水管式暖气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从上到下水平装有空心的上吸热圈(18)(20)、中吸热圈(15)、下吸热圈(12),其中上吸热圈(18)(20)包括内吸热圈(18)与外吸热圈(20),它们同心的位于同一平面,其间用2~6根连接管(19)连接,相互间内部串通,中吸热圈(15)与其上的外吸热圈(20)用2~6根连接管(14)连接,相互间内部串通,所述的下吸热圈(12)与其上方的中吸热圈(15)之间用3~10根连接管(14)连接,相互间内部串通,在所述的上、中、下吸热圈(18)(20)(15)(12)外侧装有3~6根进气管(13),每根进气管(13)在不同高度侧壁上设有2~3根通气管(17),此进气管(13)外侧自下而上分别与炉篦(24)、下吸热圈(12)、中吸热圈(15)管壁焊死,其顶端则与外吸热圈(20)管壁焊死,进气管(13)底端备有进气口(26),外吸热圈(20)侧壁向靠近炉体(1)上侧,并与之相通的横箱(3)内水平伸出3~6根吸热管(21),此吸热管(21)两侧的2根管子在靠近横箱(3)端部呈圆弧状连通一起,外吸热圈(20)与吸热管(21)相通,在横箱(3)上方装有一竖直状中空的下套体(4)与之相通,其内又装有3~6根竖直状吸热管(22),其中每根管子的下端口与横箱(3)内的1根水平吸热管(21)接通,所述的3~6根竖直状吸热管(22)上端口与水平的圆形连接管(25)接通,此圆形连接管(25)管壁装有与之相通的出水管(8),其出水口端伸出下套体(4)外,外吸热圈(20)与水平吸热管(21)内部均相通,在所述的下套体(4)上端外侧套有一呈倒圆锥形的上套体(5),或者在下套体(4)内装有6~12根竖直吸热管(22),其中每二根管子的底端口与位于横箱(3)内的1根水平吸热管(21)接通,而6~12根竖直吸热管(22)上端口均与水平放置的长方形连接(25)接通,长方形连接管(25)装有1出水管(8)开有出水口一端伸出炉体(1)外,长方形连接管(25)与出水管(8)相通,此外,在所述的下吸热圈(12)则装有与之相通的进水管(7),备有进水口的一端伸出炉体(1)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和
申请(专利权)人:陈同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