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炉灶。其炉体(1)的下部有支架(2),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3、5)及水套(13),炉膛(3、5)的形状与锅体(11、12)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炉膛(5)为倒锥形,其上部于环形烟道(7)相通;炉膛(3)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炉之轴向外侧经烟道(9)与烟囱(10)相通,燃烧器(6)装置于炉膛外,与炉膛相连通。它采用了夹缝冲刷热交换模式,结构简单,热效率高,特别适合于集体伙食单位使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炊事用炉具,具体涉及一种高热能效率的燃油炉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早已告别了“钻木取火,烟熏火烤”的饮食时代,日常生活使用的炉具、炊具经历了无数次的革新、改造,变得非常地方便实用。特别是新的能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新型的炉灶也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老式的炉灶一般只能对锅体局部(火力大都集中在锅底区)进行加热,热能的利用率低。虽然,人们对老式炉灶也进行了可谓全方位的结构改造,但是终因其热交换方式的不尽人意,而难以理想地达到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煤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规燃料,但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的污染。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许多国家的不少城市都宣布淘汰燃煤炉灶,改用燃油(气)炉灶。对于小型的家用燃油(气)炉灶,其技术以及产品都已相当成熟。但是,对于大型的燃油(气)灶具技术尚不太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热交换方式一般还衍用燃煤炉灶的热传导模式。当今时代,能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对节能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此本设计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出了结构简单、热交换方式合理,省油节能的燃油炉灶,经试验证明,其节能效果良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热效率高,可有效地节省能源的燃油炉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炉体的下部有支架,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两炉膛通过连接烟道相连通,在一侧与烟囱相通或分别独立与烟囱相通,炉膛的形状与锅体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一炉膛为倒锥形,其上部与环形烟道相通;另一炉膛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炉之轴向外侧经烟道与烟囱相通,燃烧器装置于炉膛一侧,护灶之纵轴上,并通过炉膛通道与一炉膛连通或分别直接装置于炉膛的下部,炉膛及烟道周围有一水套。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夹缝冲刷的热交换方式,不仅简化了炉体结构单,而且提高了炉灶的热效率。同时,本技术独特的炉膛及水平烟道结构,使热交换效率大为提高。该燃油炉灶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是一种节约能源、经济实用的炊事用燃油(气)炉灶。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附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之半剖主视图;图2为图1之A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半剖主视图;图4为图3之BB向视图;如图1、2所示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炉体1的下部有支架2,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3、5,两炉膛通过连接烟道8相连通,炉膛3、5的形状分别与锅体11、12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炉膛5为倒锥形,其上部与环形烟道7相通;炉膛3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炉之轴向外侧经辅助烟道9与烟囱10相通,燃烧器6装置于炉膛5的外侧,炉灶之纵轴上,并通过炉膛通道4与炉膛5连通,炉膛3、5及烟道7、8周围有一水套13,其上有进、出水管和放空阀。锅体11偏置于烟道9一侧,在辅助烟道9一侧的夹缝为2-3cm,一般为2.5cm在连接烟道8一侧的夹缝为4-6cm,一般为5cm。如图3、4所示的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其炉体1的下部有支架2,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3、5,两炉膛分别经辅助烟道9与烟囱10连通,炉膛3、5的形状分别与锅体11、12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炉膛5为倒锥形,其上部经环形烟道7与辅助烟道9相通;炉膛3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也经环形烟道7与烟道9相通,两只燃烧器6分别装置于炉膛3、5的下部,直通炉膛。炉膛3、5及烟道7、8周围有一水套13,其上有进、出水管和放空阀。锅体与炉膛之间的夹缝宽度为2-4cm,最好为2.5-3.5cm。环形烟道7可以在上部与辅助烟道9相通,也可以在其侧面与辅助烟道9相通。环形烟道7的环之截面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技术可用钢材制作,并可与锅体配套生产;作为永久使用炉灶,也可用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砖等)砌筑而成。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锅体11偏置,使向着辅助烟道的方向夹缝变窄,加快了冲刷速度,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在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燃烧器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喷灯式燃烧器。本技术的的水平环形烟道的结构设计,使烟道对烟气的阻力小,烟气畅通;而且使烟气在炉体周围产生旋转,加速了热量交换,提高了炉灶的热效率。本技术的水套式结构,充分利用了炉膛及烟道外部散失掉的热量,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同时,还可提供生活用热水。本技术不仅适于烧油,而且适于烧气。使用本技术的燃油炉灶,可以大量节约燃料,并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采用了夹缝冲刷的热交换方式,不仅简化了炉体结构,而且大大提高了炉灶的热效率,一般可达到80%以上,而一般的优质炉灶的热效率也仅为50%;同时,本技术独特的炉膛及水平烟道结构设计,使热交换效率大为提高。它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是一种节约能源、经济实用的炊事用燃油(气)炉灶。特别适合于集体伙食单位使用。作为野外工作人员(如部队)、施工工地等集体炊事用炉灶,使用十分方便。本技术有广泛的实用性,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推广使用本技术的燃油炉灶,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炉灶,它由炉体(1)、支架(2)、炉膛(3、5)、烟道(7、8、9)和烟囱(10)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其炉体(1)的下部有支架(2),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3、5),炉膛(3、5)的形状与锅体(11、12)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炉膛(5)为倒锥形,其上部与环形烟道(7)相通;炉膛(3)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炉之轴向外侧经烟道(9)与烟囱(10)相通,燃烧器(6)装置于炉膛外,并与炉膛(5)相连通,炉膛(3、5)及烟道(7、8)周围有一水套(13),其上有进、出水管和放空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环形烟道(7)位于炉体的上部里水平形,在其上部或侧面与烟囱(10)相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两炉膛通过连接烟道(8)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两炉膛分别经环形烟道(7)、辅助烟道(9)与烟囱(10)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燃烧器(6)装置于炉膛的外侧,炉灶之纵轴上,并通过炉膛通道(4)与炉膛(5)连通。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两只燃烧器(6)分别装置于炉膛(3、5)的下部,直通炉膛。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锅体(11)偏置于烟道(9)一侧,该侧的夹缝宽度为2-3cm,一般为2.5cm;连接烟道8一侧的夹缝宽度为3-6cm,一般为4-5cm。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燃油炉灶,其特征是锅体(11、12)与炉膛(3、5)之间的夹缝宽度为2-4cm,一般为2.5-3.5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炉灶。其炉体(1)的下部有支架(2),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3、5)及水套(13),炉膛(3、5)的形状与锅体(11、12)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炉膛(5)为倒锥形,其上部于环形烟道(7)相通;炉膛(3)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炉之轴向外侧经烟道(9)与烟囱(10)相通,燃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炉灶,它由炉体(1)、支架(2)、炉膛(3、5)、烟道(7、8、9)和烟囱(10)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其炉体(1)的下部有支架(2),上部设置有两个炉膛(3、5),炉膛(3、5)的形状与锅体(11、12)之底部的形状相适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炉膛(5)为倒锥形,其上部与环形烟道(7)相通;炉膛(3)为容锅腔式结构,在其上部炉之轴向外侧经烟道(9)与烟囱(10)相通,燃烧器(6)装置于炉膛外,并与炉膛(5)相连通,炉膛(3、5)及烟道(7、8)周围有一水套(13),其上有进、出水管和放空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辉,杨文俊,杨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