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970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第一支架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竖直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且第二支杆内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右侧焊接有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了第二支杆通过轴承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支板与第一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避免钢筋拉伸过程中发生扭转,又由于采用了螺杆与传动齿轮盘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了第二传动杆通过螺杆带动传动齿轮盘转动,同时由于采用了斜支杆对于大卡环与小卡环之间的焊接,实现了小卡环将钢筋稳定的输送到下一级加工机构。

The feeding device applied to the plate bar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筋加工生产
,尤其涉及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板筋结构具有重量轻、承载力高、抗弯能力强、占用空间小的特点,经合理设计可以起到支撑、防护、构架联接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现在板筋在各种行业都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板筋在加工生产时的上料装置中出现了以下的一些缺陷,首先,环形钢筋拉直的过程中受到扭转力发生弯曲;其次,不同的钢筋圈在加工时的厚度不同,从而使得钢筋的高度不同难以对齐;最后,钢筋在离开支板后呈螺旋形结构难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钢筋受到扭转力弯曲的问题,而提出的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第一支架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竖直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且第二支杆内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右侧焊接有支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左侧侧表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且第二传动杆贯穿第一支架竖直端两侧侧表壁,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通过销轴与第一传动杆卡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支杆共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第二支杆关于第二传动杆的中心轴对称,所述滑块远离第二传动杆中心轴的一侧通过拉伸弹簧与第二支杆弹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架竖直端右侧焊接有壳体,且壳体内表壁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第二传动杆焊接,所述壳体内腔侧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壳体靠近第二传动杆的一侧外表壁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杆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杆底部转轴外表壁开设有传动齿轮盘,且传动齿轮盘与螺杆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杆远离传动齿轮盘的一侧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下端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三支杆远离传动齿轮盘的一侧外表壁套设有调节环,且调节环内腔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螺纹齿螺纹旋合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支架上端面焊接有多组斜支杆,所述斜支杆靠近第一支架的一侧均焊接有大卡环,另一侧均焊接有小卡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由于采用了拉伸弹簧对于滑块与第二支杆之间的弹性连接,实现了滑块带动支板向远离第二传动杆中心轴方向运动,又由于采用了第二支杆通过轴承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支板与第一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支板外表壁的钢筋拉伸过程中产生的扭转力被解开,避免钢筋拉伸过程中发生扭转。2、本技术中,由于采用了销轴对于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传动杆带动第二传动杆的转动,又由于采用了螺杆与传动齿轮盘之间的啮合连接,实现了第二传动杆通过螺杆带动传动齿轮盘转动,同时传动齿轮盘不会带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得传动齿轮盘带动第一支杆转动,使得第一支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受到调节。3、本技术中,由于采用了螺纹齿与螺纹槽之间的螺纹旋合连接,实现了调节环带动第三支杆从第一支杆内部滑出,方便调节第三支杆得到顶端位置,又由于采用了斜支杆对于大卡环与小卡环之间的焊接,实现了对于钢筋的引导,使得小卡环将钢筋稳定的输送到下一级加工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支杆处右视图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第二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第一支杆;2、传动齿轮盘;3、滑块;4、拉伸弹簧;5、滑槽;6、第二支杆;7、卡槽;8、第一传动杆;9、第二传动杆;10、销轴;11、第一支架;12、螺杆;13、壳体;14、第三支杆;15、支板;16、螺纹槽;17、螺纹齿;18、调节环;19、轴承;20、大卡环;21、斜支杆;22、小卡环;23、第二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以及与第一支架11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支架23,第一支架11的竖直截面呈L形结构,第一支架11竖直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6,且第二支杆6内腔开设有滑槽5,滑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块3右侧焊接有支板15,使得支板15将钢筋圈支撑住,方便使用。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1竖直端左侧侧表壁开设有卡槽7,第一支架11竖直端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9,且第二传动杆9贯穿第一支架11竖直端两侧侧表壁,第一支架11竖直端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杆8,第二传动杆9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侧通过销轴10与第一传动杆8卡接,使得第一传动杆8带动第二传动杆9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支杆6共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支杆6关于第二传动杆9的中心轴对称,滑块3远离第二传动杆9中心轴的一侧通过拉伸弹簧4与第二支杆6弹性连接,使得六个支板15将钢筋圈支撑起来,避免钢筋圈晃动偏移。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1竖直端右侧焊接有壳体13,且壳体13内表壁转动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与第二传动杆9焊接,壳体13内腔侧表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1,壳体13靠近第二传动杆9的一侧外表壁通过轴承19与第二支杆6转动连接,使得支板15带动钢筋圈与第一支架11互相转动,从而使得钢筋圈的扭转力带动第二支杆6转动,将钢筋圈得到扭转力解开。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杆1底部转轴外表壁开设有传动齿轮盘2,且传动齿轮盘2与螺杆12啮合连接,第一支杆1远离传动齿轮盘2的一侧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杆14,第三支杆14下端面开设有螺纹槽16,第三支杆14远离传动齿轮盘2的一侧外表壁套设有调节环18,且调节环18内腔开设有螺纹槽16,螺纹槽16与螺纹齿17螺纹旋合连接,使得调节环18卡住第三支杆14,方便调节第三支杆14的位置。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23上端面焊接有多组斜支杆21,斜支杆21靠近第一支架11的一侧均焊接有大卡环20,另一侧均焊接有小卡环22,使得小卡环22将钢筋稳定的推出,方便下一级的加工使用。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环形的钢筋圈放到支板15外表壁,通过拉伸弹簧4对于滑块3与第二支杆6之间的弹性连接,使得滑块3向远离第二传动杆9的方向运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以及与第一支架(11)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支架(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竖直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11)竖直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6),且第二支杆(6)内腔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右侧焊接有支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1)以及与第一支架(11)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支架(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竖直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11)竖直端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杆(6),且第二支杆(6)内腔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右侧焊接有支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竖直端左侧侧表壁开设有卡槽(7),所述第一支架(11)竖直端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9),且第二传动杆(9)贯穿第一支架(11)竖直端两侧侧表壁,所述第一支架(11)竖直端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杆(8),所述第二传动杆(9)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侧通过销轴(10)与第一传动杆(8)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板筋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6)共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第二支杆(6)关于第二传动杆(9)的中心轴对称,所述滑块(3)远离第二传动杆(9)中心轴的一侧通过拉伸弹簧(4)与第二支杆(6)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臭范志坡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正信钢铁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